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程驰 ‖ 老屋檐上的虾耙(上)

作者:程 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06 22:06:58 浏览次数: 【字体:

老屋檐上的虾耙(上)

程 驰

 摇摆飘忽的严冬,全然不顾人们的感受,肆意倾洒他的苦寒,心儿也忽热忽冷。

 这个冬天,我的二舅走了,落下漫山的萧风嘶鸣,还有我无限的思念。眼前的一抔新土,周围是一片花花绿绿①,灰色的纸钱灰,在呛人的火色里翻飞,坟冢显得愈发耀眼矮小。一丛丛,一排排香烛,挟裹着阵阵浓烟,明亮着跳跃着,无声无息地燃烧着。

小鸟窸窸窣窣,在草丛乱钻,几只画眉鸟也不怯生,在枝头飞来飞去。冷怆的晚风,从山谷呼啸而来,在松林间踯躅②,又吹得迷乱的花圈哗啦啦地乱响,我的心也乱了。我静静地坐在坟前,狠命地抽烟,一团烟雾遮挡了我的泪水,又是满腔剧烈地咳嗽。一时千愁百绪,万般酸楚漫过心头,含泪悲声低沉《霜雪》③:

冬风入土朔流光,苦韵沉沙散作霜。

恰似晚风千浪过,惟余白雪断人肠。

一阵鞭炮声,惊飞了小鸟儿,硝烟和山间的晚雾弥漫交融。冰刀似的山风在林间乱窜,我的心在风刃中流浪,找不到往日的温暖的依靠。

不知什么时候,坟前的烟火彻底熄灭,我才往家里赶。风中的白炽灯,微微有些炫目,无声流淌着泠泠的清辉,怯生生地探入黑黢黢的老屋。不经意地抬头间,屋檐上那把虾耙④,结了稀稀落落的蛛网,缀着几根裸露的小虫,连着绵绵的长线,在风中颤悠悠地打着旋儿。

前些日子,我总是定期快递药品回老家去,父母70多岁,身体不大好,我平常和父母通个电话,报个平安,聊聊家常。因为父亲耳朵早都听不见了,脑子也不大灵活了,总喜欢一个人神自言自语,经常被人误解。母亲不识字,不会使用手机,只能接听座机。或许,是因为工作忙,固定的通话问候,往往变成了一个月之后的应付。电话里,母亲说她的病情稳定,老父亲的病况没有恶化,我忐忑的心情,压在心头的秤砣,略微轻了些斤两。

闲谈中,母亲隐隐约约说到二舅,好久没有来我家了,好像是生了病。我心里倒坦然,去年春节在一起的时候,他还是那么强壮,我猜想,他身体肯定好着呢。母亲到底也没有琢磨出他弟弟到底得了什么病,后来,我反复打听,终于听说他得了癌症,我心里一紧,也计划抽空回去看看。到底因忙于工作,竟然落下了这件事情。而今,我心中的责备,如千斤磐石重压,感觉呼吸紧锁,也锁住了我悔恨的泪水,在心海里翻腾咆哮。

二舅家在临近的一个乡,印象里,要翻越几匹大山,沿着流沙河溯流而上,穿越几座石桥,又走过炊烟袅袅的村野小路,即使腿脚健壮的年轻人,也要走两个多小时。他个头不高,面部棱角分明,一直很壮实,力量也很大,两百斤的稻谷,扁担在他肩上发出呀吱呀吱的欢响。和父亲抬石头⑤时,起身的一刹那,他总是偷偷的把绳子往他身边挪了又挪,上坡时,哥哥在后面给他们稳住石头。

很多次,他们劳作时,我就在屋檐一旁玩耍,在细碎的土窝子里掏地牛儿⑥,寻找蟋蟀,撵叮叮猫⑦,盯着树梢枝丫间的各种鸟儿发呆,或者和大黄狗、小花猫一起奔跑。

夏天最热的时候,二舅忙活完了农活,我就央求他陪我去山坡上扒拉野地瓜⑧,用狗尾草一颗一颗的串起来,红红的诱人的果实,像发光的玛瑙,散发出浓腻的香甜味,回想起来,是人间难得的仙果美味。

或者和二舅一起去小溪畔捉鱼儿,搬石头下面的螃蟹,到青冈树林间采蘑菇,听各种鸟儿的啼唱,能辨别出画眉的低语,黄豆雀的啸厉声,布谷鸟声的清越,苦李子鸟的成群结队的欢唱,汤包雀⑨的胆小和成片的细碎响声。常常寻找青冈树种籽,用最坚硬的部分裁剪整齐,钉上一个小竹签,用力一扭,让他旋转个不停,这是当时很流行的一种玩具。有时,二舅用柏树或者青冈木,给我制作陀螺,我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回头又被父亲骂着,还不去认真读书,这时二舅总是把责任大包大揽过去,所以我经常挨骂,少挨了许多揍。很快,我就灰溜溜地回到茅草屋里读书去了。

大黄和小花在一旁争抢不知是哪一年的猪牛骨头,干枯瘆人,在阳光下白得晃眼。一会儿,大黄和小花就安静了,或许是少了我,他俩也耍得索然无味,静静躺在地上,直瞪瞪的看着我的房间。我跑出去把小花猫抱在怀里,大黄安静的走进来,趴在我旁边,疑惑地看着我,嘴上流着哈喇子⑩,快要滴下来的时候,又被它用力一吸,跑回嘴里去了,又闭着眼睛,又开始滴着哈喇子。

二舅一直不大会识字,十多斤重的的字,不识一箩筐。渐渐的,我学会了识字断句,我经常读故事给他听,教他认字。他看我喜欢读书,也希望我多读书,就经常到街上给我淘了很多连环画,如《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智取华山》《大闹天宫》《少林寺》《林海雪原》,也有一些陈旧的书籍,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志》《隋唐演义》等。他总是说,羡慕识字的人,读书的人肯定会幸福,这句话一直珍藏在心里。面对一摞旧书,心有戚戚焉,无限慨叹《旧书吟》⑪:

翻开往事一堆书,但诵尘光旧木鱼。

岂料蠹虫居岁月,而今烛牍伴孤庐。

那些年,农忙的时候,二舅总是先到我家忙前忙后,然后才回去忙他们家的农活,舅娘也不会说啥的。他有着山里农民古铜色的皮肤,一年四季都澄亮澄亮的,高高的颧骨,凌乱的头发,散发着汗液的陈香味儿。

二舅比我母亲小十来岁,有一个眼睛不大好使,至今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但这并不影响他干农活,更不影响我对他的英雄般的崇拜,那时,他会经常变魔术般的,给我拿出好吃好玩的新鲜玩意儿,还会学各种鸟叫,会潜水游泳,还会在石缝里经常逮住各种大小鱼儿。从小我也跟着他学会了游泳,喜欢钓鱼,迷恋山间乡野的一切,感觉乡间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我儿时甜美的记忆里,最快乐时光,就是冬天的时候,他扛着虾耙,我提着笆篓⑫,屁颠屁颠的跟在他身后,去陈水稻田⑬刮鱼⑭。

(未完待续)

注释

①花圈上有白色、黑色、绿色等各种颜色,所以是花花绿绿的。

②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③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所以写下了一首《霜雪》。

④虾耙,过去乡村常用的一种捕鱼工具,多用竹篾条制作,形似箢篼有缝隙,绑一根长竹竿,在稻田、溪水或者池塘边捕鱼。常常是顺着竹竿扔出出去,快速拖回来,把鱼儿网在里面,也叫刮鱼。

⑤抬石头,是指建筑用的条石,用绳子绑住条石,木棒穿过绳子,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抬石头,越靠近绳子,承担的力量越大。

⑥地牛儿是一种很细小柔软的动物,喜好在岩石旁、屋檐下干燥细碎的土窝子里生活,一排排整齐的土窝子就是他们的家,小时候没事就去掏地牛儿玩,放在手上看他们跳跃,就像一个孤独的舞者。

⑦叮叮猫,蜻蜓的别称。

⑧野地瓜(Ficus tikouaBur.)又名地果、地枇杷、满地青、地瓜藤、地胆紫、地石榴、过山龙、匐地龙等,在分类上属于桑科(Morus)榕属(Ficus L.),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是食用、药用、绿化、观赏集于一体的多用途植物。野地瓜分公母,公地瓜才能吃,是一种香甜可口的野果。

⑨一种很小的鸟,顾名思义,形似小汤圆那么小的小鸟。

⑩哈喇子,hā lá zi,汉语方言,即涎水、口水的意思。

⑪《旧书吟》触景生情写了一首古诗,感叹物是人非,徒留无限思念。

⑫笆篓,bā lǒu,意思是用竹篾或荆条编织成的盛器。

⑬陈水田,即冬水田,是川渝陕南浅山丘陵地带冬季蓄水的稻田,因受环境和气候的限制,田块一般是因地制宜而不规则,它全靠冬季贮水而不灌田,一年只种一季稻,故名冬水田,又称一季田。

⑭刮鱼guā yú,方言,意思是捕鱼。

作者简介

程驰,笔名闲云野鹤,重庆人,现在四川工作,自由撰稿人,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射洪市作家协会、射洪市诗词学会会员。沐阳而生,乐山乐水,沉醉书斋,浸润墨香,静守精神家园。近年来诗词文赋散见国内外刊物或平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程  驰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