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马晓燕 ‖ 感动与反思

作者:马晓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10 14:58:06 浏览次数: 【字体:

感动与反思

马晓燕

 为什么我们的眼眶总是湿润?为什么我们的心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暖流?因为在这个冬春交替之际,我们见证了无数令人感动的瞬间。正是这份感动,这份温暖,伴我们越过凛冬,勇毅前行。

 这不由地让我想起那几句话:“总有一群背影无法忘怀,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总有一些瞬间刻骨铭心,生死刹那,把信念传递。”是啊!在这个与“疫魔”斗争的战场,他们白衣执甲,无惧无畏,同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他们披星戴月,不辞辛苦,逐户摸排走访;他们挺身而出,出现在抗疫的每一个角落,尽自己微薄之力;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前沿;他们或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或驰援千里,不辞劳苦;或坚守奉献,无怨无悔……他们,就是一群普通人,普通得在茫茫人海中与你我擦肩而过,都会毫不在意。然而,他们却用自己的坚守、奉献以及心中的大爱,为我们构筑起了抵御病魔的钢铁防线,让我们从阴霾的冬天走进春光璀璨的美好季节,继而又迎来了万物勃发的夏季。

图片来源:光明图片

这一个又一个的感动,温暖涤荡着我们,点燃华夏儿女爱和奉献的火把,带我们前行。十几亿双手,拉得更紧了;十几亿颗心,贴得更近了。还记得那位因疫情回国的女大学生吗?面对央视新闻采访的镜头,感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一个劲儿地说祖国太好了、祖国太好了、祖国太让人感动了、太感谢祖国了,将来学成回国,一定要好好地回报祖国。这名女大学生在隔离结束后,主动申请当上了一名志愿者。亲身经历了国内和国外疫情的留学生,更为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而感到自豪。恰巧女儿也看到了这个镜头,女大学生和女儿都是“90后”,同龄人,都有同感。女儿也不止一次地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喜、自豪、自傲。女儿说,无论祖国是贫穷还是富裕,都不影响她对祖国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爱。

曹元元从英国回国后,在上海嘉定区开始抗疫志愿者工作(图片来自网络)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这次疫情,不仅是让女儿,更是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对她的人民那深沉而博大的爱。这个世界上,能够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无疑,我们的祖国是做得最好的。女儿在大学时就已经入了党,最近还被所在的大学评为优秀大学毕业生。她是如此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深爱着我们伟大的党,让我很是欣慰,更让我父亲这个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欣慰。一家三代都是党员,这让重病中的老父亲多了些慰藉。这个夏季,女儿即将踏入社会,相信她会用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努力回报正在阔步前行的祖国。

 诚如,我们所经历的这场疫情,在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是啊!灾难往往都是冰冷的,但灾难中显现的人性光辉却极其温暖。但,我们不能光顾着感动,光顾着温暖,光顾着疫情平稳了,就可以走出家门,去拥抱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当然,这些也都没错,也是我们原本的生活日常。但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更去理性地思考,去认真地反思。

 最近,我脑子里反复出现那两句话:“感动而不反思,一定会有更悲壮的下一次。”“经此疫劫,让我们成为有记性的人。”

 无数的人为我们的生命而努力,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不能将其视作理所应当,甚至视而不见。如果是这样,那么灾难便永远不会过去。我们需要有危机意识,需要静心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需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这才是我们爱国的所在。

 我从网上看到深圳中学复学后上的第一课,其核心内容就是:后疫情时期,感动之余也要有反思。疫情形势逐渐向好,我们终于可以走出家门,去拥抱地平线上的曙光。而为我们奋斗的人们,已经有一些人永远倒在了黎明之前,再也不会归来。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生民立命者,不可使其殒殁于无声。不遗忘,才是最好的怀念。我们虽然已经从无奈和焦虑的困境中走出,但对抗疫期间那些不平凡的经历和感受一定还记忆犹新——当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催人泪目时,当那些冰冷的数据终于急转直下时,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一个国家多一些矢志不渝、爱国担当的人,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一个民族多一些无私奉献、忠诚守望的人,这个民族才会有未来。上这课的是深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朱华伟。朱校长告诫同学们:当下一次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希望你们也能做那个“最勇敢的人”,保护好身边的人,保护好我们的祖国;希望你们也像无数前辈那样,有勇气成为时代的逆行者,有底气扛得起一个民族。 

 这一课上得多好,相信不仅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很多人包括我,也从这一课中深受教益和启迪。

 诚如,这些平凡的人,总是带给我们最多感动。但感动之余,我们应该更多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更多地吸取教训,而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让历史重现。

 “时代的一粒灰尘,压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所以,我们要学会反思,不要总是去训诫别人,而忘记训诫自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有益。就如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所讲:“我们的下一代,还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是吗?很久以后,他们一定会问我们:那时,你们真的努力过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也是时候思考,该如何去回答这个问题。

 诚然,历经苦难是不幸的,但不懂得反思则更不幸。唯有反思才能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只有感动和深刻反思,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走向真正的文明,拥抱更美好的明天;只有感动和深刻反思,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更有希望。

 这次疫情,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家、社会和个体,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反思。就说我的父亲,虽然患有难度以治愈的疾病,但在讲究公共卫生方面却做得极好,不仅率先在家里提倡公筷,父亲因为肺部疾病老是不停地咳嗽,还选择不与我们同桌吃饭。一开始,我们无法接受父亲不上桌的现实,每次吃饭都不停地劝他上桌,父亲坚决地摇头,任无论我们如何劝说,甚至以他不上桌我们就不吃饭“要挟”都无济于事。父亲说,我咳嗽容易将飞沫溅到饭桌、饭菜上,这样太不卫生了,不利于全家的身体健康。父亲的做法让我们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让我们反思。无论去哪儿,父亲都带上口罩,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用肥皂洗手。在父亲影响下,一辈子劳作、向来不讲究的母亲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也有几次出门忘记带口罩,赶紧折回去带上,如今,我随身携带的包里随时都备有口罩,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也和我一样。

 很多人说疫情让自己如梦初醒,让自己重新去审视生活。而更多的人,懂得了反思,懂得了敬畏,懂得了感恩,懂得了惜福,懂得了与人为善。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如果说英雄让我们感动,我相信,我们宁愿岁月安稳,这世上无英雄。

作者简介

 马晓燕,四川攀枝花人,供职于川煤集团攀煤公司,高级政工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阳光》《西南作家》《蜀本》《攀枝花文学》《中国煤炭报》《中国妇女报》《精神文明报》《攀枝花文艺界》《攀枝花日报》《晓霞月报》等刊物,入选多种文集,多次获各类文学征文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马晓燕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