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读书日特辑】读书的意义——写在世界读书日‖蒋德斌

作者:蒋德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23 13:51:12 浏览次数: 【字体:

读书的意义

——写在世界读书日

蒋德斌

岁月如水之流逝,尽在无知无觉中倏然过去,它就像一个不停歇地旋转着的陀螺,看起来无影无声,实则是暗渡的长河。以这河水为镜,照出时间序列的一连串剪影,看见母亲的逐渐衰老,看见我们自己两鬓堆积越来越多的白发,看见孩子们由幼小而成年,由无知而明悟——岁月登叠,这是唯一让人开心的事情。有时想,父母当年看着我们成长,是不是也曾有过这种对岁月的浩叹、顾影自怜的哀伤、与看不见未来而喜忧掺杂且无可奈何的情绪?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正让我们抓心挠肺忧愁的并不是安居和饱食问题,不是说在这个国家,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已不再为温饱而忧愁,但是至少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将主要精力放到如何扒食、如何填饱肚子上面。这是我们的父母那一代所经历的事情。今天的我们,更多的是在想,如何让孩子进入一个更好的学校,使得他们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途。

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雨涵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只是在父母的年代,可能操心最多的还是该如何起早贪黑地去扒食,使得这一家人口,免于饥饿与寒冷,而无暇长顾于未来和发展。对于孩子们最大的期望,是活下去,如余华所言:活着。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但却也是幸运的。

要说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在经历了整整一百年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时代痛苦过后,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付出血与火的代价后,从泥淖沟里站了起来。那时,我们两手空空,没有像样的衣服,没有足够的食粮,更没有耀眼的功绩、令人心折的技术和哪怕一丁点看得过眼拿得出手的物质财富。我们的父辈,一直到我们这一代,延续了贫穷,经历了饥饿,忍受了寒冷。但是这个民族的人们,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之下自怨自艾过,而是在不停地寻找探索自强自立之路。从长远的历史叙事来看,这是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宏观的多维空间来看,这是蕴涵于民族血液之中的敢与天斗、敢与地斗的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但是当面对时代的挑战之时,勇于斗争,敢于亮剑,才是一个民族能够得以生生不息延续的基本保障。

我们的父母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他们经历过金瓯残缺、山河破碎的凄凉与悲哀。对于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虽然贫穷但是却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抱有一种极为单纯的挚爱和责任。那是今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一代人,怀抱自己的理想,并甘愿为之奋斗甚至付出一切。他们的努力,为这个国家走向富强奠定了基础,也发现了一些不可行的方向和道路,为此他们也付出了人世间最为惨痛的代价。这也许就是这一代人的命运,被人所伤害,也被自己所爱伤害,还有比这更令人痛苦的吗?但是即便如此,他们至死都依旧怀抱着最初的热情和单纯。今天的人们,以自利人的本性为出发点,所以总是嘲笑理想、嘲笑奉献、嘲笑过去的单纯,以今天复杂的思想,甚至是自利的精致来炫耀自己,却不知道一种单纯的人心,一种高尚的理想和无私的奉献,乃是这个人类种族最理想的财富,是人类能够最终超越于自我的星星火种。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之下,父母还是坚持供我们上学读书?因为那时还没有恢复考试制度,作为“五类”分子的子弟,我们是不可能被推荐上更高一级学校的。我也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处在父母的位置,处于父母的境地,还能不能底气十足地坚持说:孩子,要读书,读书才能有出息,才能有未来?

我们没有等到父亲的答案,父亲也没有看到我们今天的发展,他已在四十年前永远离开了我们。而母亲则完全地毫无保留地贯彻了父亲的思想,在父亲去世后的艰难岁月里,无论面临怎样的绝境,甚是将屋顶的瓦一片一片揭下来卖掉,也要凑齐我们上学的学费。但是我从来没有就这个问题亲口问过母亲,而母亲也从来没有给我们做任何解释。很多东西,是需要在积累足够的生活阅历,并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逐渐领悟出来的。

我想,在饥寒交迫中,父母坚持送我们读书,而我们自己也拼命读书,可能还是基于一个最简单的认知:知识是见识和修养的基石,是有所作为的必备条件,可以改善一个人生活的质量,决定一个人站立的高度。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如果一个国家所有的国民都热爱读书,则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智力水平,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民族免遭陷入永远的沉沦。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有读书,才能为一个日暮穷途的人开辟出一条坦荡宽阔的大路。所以,在父母看来,即便是饿死、冻死、病死,也要送孩子坚持读书;即便卖掉家里的最后一片瓦,推倒家里的最后一堵墙,也应该坚持送孩子去读书。

让孩子读书,是父母最大的坚持,是用全部生命和鲜血浇灌的饱含着纯净希望的理想之花。

我们的幸运还不止于此。因为虽然经历了很多艰难,我们终究等来了国家温暖而灿烂的春天。我们人生之路,在经历了漫长的至暗岁月之后,都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时机。

兄长小学毕业,正好碰上恢复考试制度,于是学业一直优异的他顺利进入了中学。初中三年,高中两年,他又顺利考入了大学。那时候,还没有少年大学生,但是十六岁进入大学的他,却实实在在算是一个稍显老成的少年。后面的我们踵跟其后,也先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那秀丽但却清冷的小山村,融入到一个色彩逐渐旖旎、身材更加多姿的时代洪流之中去。

我们和这个时代一起行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全力投入,出了该出的力,做了该做的事,也收获了该收获的喜悦与欣慰。

固然,我们的幸运在于我们恰逢一个好的时代。我们绝大多数人,注定可以在这个时代超越前人,并为自己的理想奋力一搏,为这个时代的引擎注入更多的力量。但是,如果没有父辈们艰苦的奠基,我们肯定不可能走得如此顺畅。如果当年我们的父母放弃了让我们读书的机会,即使时代的机遇到来,那也并不会是我们的机遇,也注定无法走到今天的高度。所以我们的幸运,还包括在时代之外,有父辈们对知识淳朴的坚持与信仰。

我们的父辈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并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在感怀父辈的恩德、感叹时代的变迁、感慨岁月的流逝之余,也应该想一想,该如何对我们的下一辈甚至更远的未来,传承一些真正有益的东西。特别是我们如今都已跨入知天命之年,几十年的日月轮转、匆匆忙忙,终究还是应该静下心来,总结一下经验,思考一下未来。

尊重知识,热爱读书和学习,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极其重要和明智的选择。对于个人来讲,有志于学,并兢兢求之,是改变个人命运、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抱负最稳妥也最受人尊重的途径。对于一个家族而言,凡是坚持尊重知识,坚持让子弟学习文化、不断进取并形成求学上进良好风气的,无不能够长久延续良好家风,成为书香之家,甚至成为地方为之俯仰的士族门第。翻阅厚达近千页的家谱,知道自己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仅我们父辈一代而言,有两院院士、有总工程师、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教育家等之类的长辈多达十余位,但他们大多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也许是受当时“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的时代思潮使然。感知并承传父辈们重视教育、追求知识、热爱科学与报效国家、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无论对于个人、家庭还是国家民族都是极其有益的。所以,无论我们的后辈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希望他们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

当今世界,依然是一个遵循着丛林法则的世界,和两百年前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的祖辈们,通过血与火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但是要使我们的国家在这个恶劣的丛林环境中屹立不倒,能够生长得更加茂盛,甚至恢复到祖先的光荣,实现民族的复兴,就需要在整个国家形成尊重知识、热爱读书、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一个人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需要学习,一个家族要能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贡献人才,更需要形成端正的家族风气和努力学习的良好风气。这种思想和意识,应该融入到血液之中,由自发成为自觉。

我们的父辈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他们那个时代,条件异常艰苦,很多事情即使想到了也未必能够做到。我们这一代人,无论从国家大的发展环境还是小家的生活环境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我们回首过去,在感叹时代变迁和个人的经历时,更应在父辈们的精神基础上,着眼于家庭、家族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以家国天下的胸怀,继承和发扬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有意识地在家庭中,在后辈中,培养和形成良好家风意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以勤为本,以诚、以恒、以俭、以廉为要,勤加修炼。特别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皆需加强人文教育与涵养。如此代代相传,则书香可续,精神得传。

我想,这大概就是读书的意义吧!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蒋德斌(1971年生,高级工程师,供职于中国电力联合会。中国电力作协会员。有多部学术专著出版和学术论文发表)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