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艺术】阔别六十四载,成都杜甫草堂与董必武的再度“重逢”

来源:杜甫草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11-04 12:00:15 浏览次数: 【字体:

阔别六十四载

成都杜甫草堂与董必武的

再度“重逢”

1958年秋天,董必武同志曾游历成都杜甫草堂,并留下题诗:

游草堂

四十年前此地游,草堂风景尚清幽。

干戈妄动悲蛮触,黎庶难忘叹马牛。

今日已翻身作主,斯人应与古为俦。

重修祠宇原民意,好把诗翁故宅留。

深秋又至,日渐寒凉,风景依旧,再遇故人。“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今天下午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盛大开幕。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再度重遇,终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初心”的人。

从武昌起义的号角、五四运动的凯歌,到京汉铁路的抗争、再到漫漫长征的执着,董必武同志始终在用一言一行告诉世人:

坚守“初心”,就是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从根本上对党忠诚!

尽管功勋卓著,董必武同志却始终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勉。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常常说人民是主人,而政府干部都是长工。“甘为民仆耻为官”“半生戎马为人民”,这是董必武同志曾经写下的两句诗,他的人生,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一个“民”字。

展品 董必武同志油画像

在生活中,董必武是诗人、亦是书法家。

从古典词章的熏染到传统文化的陶冶;从遣词造句的琢磨到提笔成章的思考;从勤勉笃行的实践到黎元为先的革命;挽袖挑灯,执笔落墨,道一纸人生往复。

“董老善五律”,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董必武的诗词造诣。董必武同志一生创作诗歌达1300多首,饱含了他的睿智、学识、理想和信念,是他六十多年革命生涯的重要记录,反映了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更是难得的革命史诗。

其书法功底深厚,楷书凝重端庄、遒劲朴雅,行书清新飘逸、雄浑流畅。诗有平仄成韵,字有轻重缓急。岁月干涸了点点墨渍,却封存起董必武浩瀚的一生。那些尚有余温的字迹,那些力透纸背的情感,那些笔墨书香的回忆,皆飘荡在草堂之中。

今赴草堂,见字如晤。在一笔一划中感受那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光阴;在笔法底蕴中回顾那些千锤百炼、持之以恒的岁月;在章法意境中走进那些永垂不朽、彪炳千秋的史诗。

由中国书法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的“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11月3日至17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展出。

本次展览是继北京、上海、嘉兴、南京、重庆、武汉六地巡展后的第七次展览,展出董必武同志1938年至1975年间创作的题诗、题字手迹等书法作品100幅,其中有7幅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收藏的珍品。

展品除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外,还汇聚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档案馆、南湖革命纪念馆、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等50多家单位的珍贵藏品。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是董必武书法手迹的重要代表。1956 年大年初一,70 高龄的董老重访上海兴业路上的中共一大会址,他对革命文物的复原和保护作了细致的指示,并为纪念馆作了两幅题词,其中一幅就是“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中共一大纪念馆藏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光辉历程,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大到二十大,我们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一次次党代会的召开,不仅意味着党的壮大成熟,也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宝藏。千秋伟业,百年序章;继往开来,再展风华。二十大的圆满召开,必将指引党和国家事业继续阔步前进。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展览时间】

2022年11月3日至11月17日

【展览地点】

成都中国书法馆

杜甫草堂诗书画院美术馆

🏠

关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一级博物馆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中国诗歌文化中心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联系我们

电话:028-68921800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网站:http://www.cddfct.com

🚄

公共交通出行路线

公交(杜甫草堂站)

35路、58路、82路、151路

165路、170路、1024路、1031路

City Tour锦城观光线

成都景区直通车

二环BRT(光华村路口站)

距草堂正门<草堂路28号>步行10分钟

地铁

地铁4号线“草堂北路站”

出B口换乘社区巴士1134路

来源:杜甫草堂博物馆

来源: 杜甫草堂博物馆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