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

来源:中国记者 发布时间:2024-01-10 14:33:00 浏览次数: 【字体:

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

新华通讯社课题组

新闻舆论是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内在的思想性、深刻的影响性,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执政兴国全局。习近平着眼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和长治久安,阐明了新闻舆论工作对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意义,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和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作出了集中鲜明的新概括,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努力方向。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些重要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才能切实担负起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舆论,即“众人的言论或意见”,它通常指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或观点来反映和表达的舆论,是舆论存在的主要形态之一。新闻媒体作为新闻舆论的载体,具有表达舆论、传递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和作用。

新闻舆论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舆论可以成为正面的力量,也可以成为负面的力量。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2016 年,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五个事关”,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清醒把握,既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又放眼国际国内面临的诸多机遇与挑战,把我们党对新闻舆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一、巩固执政之基的重要支撑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关系党的执政之基、关系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巩固执政之基,重中之重是要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占领。当前,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伴随中国的发展进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发展的遏制、对我们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也不断增大,我们党面临长期、严峻的外部环境考验。历史上,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放弃了对媒体的领导,媒体上大面积出现丑化和否定党的历史的现象,把人心搞乱搞散了。俄罗斯学者利西奇金等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中通过大量案例指出,西方通过培养“为分裂苏联社会而战的意识形态专家”,在意识形态专家中建立“持不同政见者体系”,最后发动包括“夺取大众传媒”在内的“信息进攻”,搞乱经济、破坏管理,最终导致苏联意识形态的彻底解体。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西方“颜色革命”的重点目标。西方从实施“和平演变”战略、西化分化战略,到策动“颜色革命”、全方位遏制打压,其手段、方式花样百出,其本质、目的则没有丝毫改变。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经济工作搞不好会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同样会出大问题;经济工作搞好了,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会出大问题。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千万不能天真、千万不能大意、千万不能退缩。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二、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新闻舆论工作在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方面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我们自身的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民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信心不断增强。但同时,在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导致以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的难度越来越大,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繁重。

习近平指出:“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三、实现伟大目标的重要保障

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任务极其艰巨,挑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发挥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有效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引导好人民思想,而要引导好人民思想就要引导好社会舆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习近平强调:“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要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指出:“要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全社会全面准确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对认识不清的,要加强教育引导。对故意曲解和诋毁的言论,要坚决予以驳斥,发出我们的声音,以正视听,努力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

巩固执政之基、凝聚社会共识、实现伟大目标,新闻舆论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作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闻舆论工作“五个事关”中的各个方面不是隔绝和孤立的,虽然强调和突出的是整体的某个方面,但就其关系和本质来说,则是完整和统一的。对“五个事关”,既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更要在工作中实践中贯彻好落实好。

(本文系《学习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第二讲第一节,学术引用请注明来源:新华通讯社课题组.学习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M].新华出版社,2022:25-29)

来源: 中国记者

撰稿:新华通讯社课题组

来源: 中国记者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