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苑】增强历史自觉 担当文化使命 奋力开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四川实践‖杨颖

作者:杨 颖 来源:《四川日报》2023年6月12日第9版 发布时间:2023-11-29 14:51:55 浏览次数: 【字体:

增强历史自觉 担当文化使命

——奋力开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四川实践

杨 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开创性地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这是一篇闪烁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纲领性文献,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使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从讲话中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内涵和意义,更好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汇聚推动建设文化强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

●我们要认清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增强历史主动,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方向,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以强烈的文化担当创造和书写新的历史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增强历史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我们要深刻领会“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要充分认识“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充分认识“第二个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我们要认清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增强历史主动,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方向,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以强烈的文化担当创造和书写新的历史。

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历史,发挥科研平台学术创新、承担重要科研任务、凝聚和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的功能和作用,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辉煌。坚持立足四川,放眼全国,着力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深化对巴蜀文化、四川地方史、康藏研究、移民与客家文化、四川抗战史等领域研究,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巴蜀史学研究新高地、四川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示范阵地。

研究阐释“两个伟大实践”,讲好多彩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坚实根基。文化传承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的正确关系。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地区和西南地区先秦时期文明成就的杰出代表,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为探源文明进程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就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我们要注重把三星堆研究作为新的学术增长点,依托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构建形成“一中心、一会、一刊、一论坛”的立体性学术平台体系。同时,根据三星堆文化资源和特征,围绕古蜀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互动、古蜀文化与中外关系等八个方向系统谋划和构建研究体系,深刻揭示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演进脉络和文化特质,为努力构建中华文明的完整图景贡献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讲好中华文明多彩故事,四川历史研究院将深化对三星堆最新考古发现的学术研究,围绕三星堆文化起源、文化交流、文明互动以及出土青铜器等方面开展科研学术攻关,并与宝墩文化、金沙文化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揭示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脉络,做好通俗化解读,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积极践行“两创”方针,开拓四川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把握导向、立足学术、着眼传承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快构建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交流合作等于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实践生机蓬勃。

我们要着力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的思想资源,坚持保护性传承和活态传承,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为跨界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经济”,让文脉“活”起来。广泛开展四川石刻石窟、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江口沉银遗址等课题研究和研讨交流,着力挖掘阐扬古蜀文明、巴蜀文化、三国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为现代文明新内容、治蜀兴川新动力。大力建设文化传习传播阵地,持续推进以四川历史名人等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工程,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方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创造出更多惠及于民的文化福祉,进而滋养当代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四川日报》2023年6月12日第9版

作者 :杨 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四川历史研究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日报》2023年6月12日第9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