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安琳 ‖ 彝乡“汉嘎”第一书记“瓦吉瓦”

作者:安 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03 15:18:42 浏览次数: 【字体:

征文启事:见《 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 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彝乡“汉嘎”第一书记“瓦吉瓦”

安 琳

刘新军,男,中共党员,国电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华蓥山发电厂辅助生产部主任、党支部副书记。2018年11月,刘新军任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洛俄依甘乡扎则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现调任美姑县九口乡党委脱贫攻坚副书记、乡工作队队长),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驻村队员”。

刘新军(右一)和村书记阿尔古者在扎则村合影

“我们村来了位‘汉嘎(汉族)’第一书记!”2018年11月8日,原本宁静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洛俄依甘乡扎则村突然热闹起来,只因扎则村要来一位“汉嘎”第一书记,群众们都对这位“汉嘎”书记充满了好奇和疑惑,还有的就是不信任。

“我一定要带领村民走出贫困!”初到扎则村的刘新军立下誓言,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迅速打消了乡亲们的疑惑,赢得了群众认可。他的工作热情和为民服务情怀,深刻地印在扎则村825名群众心中。

养殖路上“拓荒人”

冬天的美姑格外寒冷,路上、沟边、屋顶……到处都是冰棱子,但刘新军不畏寒冷、不论周末,尽可能每天都往贫困户家里跑,挨家挨户访民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就走遍了全村51户贫困户。两个月时间,他全覆盖走访了全村198户群众家,两本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各户“一超六有”情况,工作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一个都没少记。

刘新军工作日志

在做到家底清、底数明后,接下来扎则村脱贫工作怎么推?贫困群众脱贫效果怎么巩固?产业发展怎么干?刘新军潜心思考着。

在走访中,刘新军了解到群众对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缺技术、缺资金、销售渠道不畅通等困难也存在。

扎则村集体经济“空壳”、群众“精神贫困”问题,成为刘新军扶贫工作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刘新军组织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召开了一场场“火塘讨论会”,共商扎则发展,梳理出“因地制宜、百姓乐意、效益明显”的发展思路,决定在村上发展土鸡和阉鸡养殖。

动员群众的过程是艰辛的,刘新军磨破了嘴皮、经历过冷嘲热讽,仍然坚持一遍又一遍地走访动员。

曲比以哈莫为首的部分贫困户以各种理由,一直不肯接受发展产业。“当时,我家的门槛感觉都快被刘书记‘踏破’了。刘书记一天‘死缠烂打’,我们只能接受了!”曲比以哈莫无奈地说。

“曲波(同志们),咱们扎则村要发展土鸡、阉鸡养殖,增加收入,我们一定要携手同心奔小康!”刘新军在村民大会上向群众铿锵有力地承诺。

“好!跟着刘书记好好干!”村民们齐声鼓掌附和。

群众信心有了, 发展思路有了,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启动资金。

刘新军向派员单位争取到7万元产业发展援助资金。针对缺乏养殖技术,刘新军就一次又一次地联系县农业农村局,邀请专家到村到户辅导讲解,攻克技术短板。

农户在领取鸡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新军和帮扶队员以及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群众实现脱贫增收的梦想,也扭转了村无钱办事的窘状。

美姑土鸡

“我家养得少,2019年只收入2000多元,比其他家都少,以后好好听刘书记的话了!”曲比以哈莫幸福的笑容中又带着点后悔。

村里的老党员阿尔一边说着,一边朝向刘新军竖起大拇指:“刘书记是优秀党员,干得好!”。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了,村“两委”干部都亲切地称呼刘新军为“摇钱树”,老百姓甚至称他为“钱袋子”。

少年成长“护航者”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走访中,刘新军发现村里有个叫的的阿英的11岁小女孩,由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生活在其奶奶家,9月未及时上学,11月还在家里呆着,这事深深刺痛着刘新军的心,彻夜未眠,他深知只有教育才能根本斩断“穷”根子。

“再硬的骨头我也要啃下来!”他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的的阿英奶奶进行普法教育,成功劝导小阿英返校就读。

扎则村儿童发放物品(右二为刘新军)

“刘叔叔,卡沙沙(谢谢)!”

刘新军先后为扎则小学筹得社会爱心组织捐赠的价值5.7万元的学习用品、400余套衣物,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一定努力学习,长大后像刘叔叔一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今,扎则村送子入学蔚然成风,学龄儿童入校就读“一个都不少”,扎则村少年们的成长有了“护航者”!

贫困群众“贴心人”

在村里,刘新军注意到一些“懒汉”“混混”——村里部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并没有丧失劳动力,平时除了农忙之外,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有时还聚集在一起晒太阳、打台球、喝酒来消磨时间,这令刘新军“伤透脑筋”。

“一人务工,全家脱贫。”刘新军立即有了动员全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想法。

“舍体赫赫(身体好吗)?杂兹啧(吃饭没有)?尼一里洗木觉(今天准备做什么呢)?”为了更好与当地彝族老百姓沟通,刘新军努力学会了些简单的彝语后,开始慢慢融入到“懒汉”“混混”们集体“聚会”中。

“平时也不晓得做啥子,大家就在一起耍!”村民吉克石计说。

“我只读过小学,也没有什么劳动技能,不敢出去打工。”小伙子马海格日告诉刘新军。

通过大范围了解情况后,刘新军立刻拿出一套“宣传+培训+输出”方案,利用自己电力企业的专业特长,向村里青壮年劳动力普及培训电力高空建设技术技能及电力建设安全知识,动员吉克吃哈、马海格日、马海干干等15名年轻人到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从事电力高空作业,预计人均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同时,刘新军还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组织63名村民到广东佛山、广东电子厂等地务工。

“我老公在西藏打工一年能挣到8万元左右!孩子还小,我出门不方便,不然也出去打工!”吉克石计媳妇石一尔作很是激动。

现在,只有到了彝族年,村里的年轻人才休假归来,再也没有年轻人虚度时光了。

彝族年,刘新军穿上美姑当地民族服装,带领群众参加乡歌咏比赛

扎则村群众的就业增收门路变得宽阔,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踏实,每次见到刘新军都表示感谢,还热情地邀请他到屋里做客。

大家总是津津乐道:“刘书记‘瓦吉瓦(非常好)’,是我们的贴心人!”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彝族群众对他的信任和认可。

“脱贫攻坚有多难,帮扶干部就有多拼”。自从来到美姑县,刘新军一如既往地保持企业工匠精神,当先锋、带头干。从当初的语言不通,和村民打招呼都困难的状况,到现在贫困户的家长里短一清二楚,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驻村队员”,用责任担当树立了帮扶干部的标兵形象。

2020年2月,刘新军身披彝族“擦尔瓦”(羊毛批毡)踏着坚定的步伐离开扎则村,到九口乡任党委脱贫攻坚副书记、乡工作队队长。扶贫之路,任重道远,刘新军又继续奋斗在美姑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安 琳(四川省美姑县委组织部)

供图:刘新军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