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都支矶石街的前世今生

作者: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19 15:46:05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支矶石街的前世今生

成都有不少街道都是以石头来命名的,包括天涯石街,石笋街,五块石街,支矶石街等等。其中,支矶石街就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支矶石街其实与一块巨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成都文化公园的水池旁,用栏杆保护着一块不规则的方柱形石头,高约两米,上面刻有“ 支矶石”三个大字,这块石头年代久远,大有来头。

在过去,成都的建筑用石、园林暨石都是从外地运来的。也就是说,巨石在成都原本就是稀缺之物。那么,这块高约两米的大石是从何而来的呢?

支矶石的来历,首先要寻诸于神话传说。早在隋代,虞茂就在《织女石》一诗中说:“ 支矶就鲸石,拂镜取池灰。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这是目前所见史料中最早的关于成都支矶石的记载,诗中充满了神话色彩。

支矶石现在置身于亭子的保护之中

唐朝诗人岑参晚年在成都度过,他曾写过一首诗《严君平卜肆》:

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

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

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其中的“卖卜人”与“君平”就是指的汉代成都的著名人物严遵(字君平,本名庄遵,字君平,后来汉书忌讳汉明帝刘庄的名,才将其改名为严遵)。

严君平画像

严君平有才能却不愿意做官,他这一生都讲求修心养性、保身全命而已,所以长期隐居在成都郫县沟壑交错,山水秀丽的横山附近。但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也不得不出山谋生。严君平以占卜看相为业,每次下山,他都会到成都的闹市中摆个小摊子,给人占卜算命。

严君平摆摊子有个癖好,每天看相,只收够一百个铜钱就收摊,后面有人出再多的钱,他也不再接生意,而是回家闭门攻读《老子》,日子清苦却自得其乐。《蜀中广记・人物记・严遵》中记载了一个神话故事, 支矶石传说是天上织女织矶下的一块石头,后被张骞偶然带回人间,被严君平认出

位于支矶石街头的支矶石(复制品)

最晚从唐代开始,支矶石最初被供奉在祭祀严君平的严真观中,观毁塌后,仍立在旧址的空地上。明清时,这里成了街道,称为君平胡同,民国时改为支矶石街,支矶石立于街旁的关帝庙中(严真观旧址在清代改建为关帝庙),清末庙宇被毁,支矶石又立于露天,1985年移入文化公园,原石上所刻的“支矶石”三字早已磨灭不显,现在石头上的“支矶石”三字是移入之时补刻的,书法为著名书画家伍瘦梅手书。

1914年的成都满城关帝庙,现在是支矶石街西口成都书画院

关于这块石头的真实来历,民间有人说这个石头是 张骞从西域带回的陨石。但比照历代史料、笔记,对石头的形状、大小记载也不一致。有说长丈余,有说长五尺,石色微紫,原有唐人模刻的支矶石篆文三字。现在这块石头移到成都市青羊宫的文化公园,竖刻支矶石三字仍很清晰。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它不是天上织女垫织矶的天石,也不是天上坠落的陨石。古蜀时期的成都人有一种对大石的崇拜理念,古代蜀人的主要先民是羌人,在已经发现的无数古代羌人的石棺墓的葬俗和今天茂县、汶川羌族同胞中仍然保持着白石崇拜的习俗中,完全可以看到这种 大石崇拜的影子,他们往往在墓地或其他的重要建筑物之前树立着特地从山区运来的一块巨石。

支矶石旧照

所以,成都在今天还保存下来的几处古代的大石崇拜物,以及由此而命名的街道或地名,也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原来这些都是古蜀先民的大石崇拜遗迹,支矶石就是在三四千年后仍能见到的“ 大石遗迹”。

羌族同胞的白石崇拜

为了今天仍然能够在成都人的心目中继续保持对于古老大石文化的点滴记忆,成都在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中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在府河与南河的综合整治中,特地在两岸绿地中以园中置石的手法安排景观工程,摆放了若干巨石;在琴台路的改建工程中,特地在南头设计了若干块高大的石碑;在浣花溪及其下游南河之侧,特地把一条由滨江路向西延伸新建的长街命名为大石东路与大石西路等等,这些都是有意而为之的对古老历史的回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