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千年古溪话浣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18 17:12:29 浏览次数: 【字体:

千年古溪话浣花

浣花溪位于成都市西郊,引清水河水西起龙爪堰,绕杜甫草堂东至送仙桥,汇合磨底河水注入南河,全长3公里。远在一千多年前,浣花溪就已闻名遐迩,是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浣花溪公园

浣花溪的得名,可追溯到唐代。早在汉朝,成都的蜀锦驰名全国,是因为漂洗织锦的南河水质极好。位于南河上游一带的溪流,同样由于水清异常,适宜造纸,唐代这里又盛产蜀纸。被誉为“纸之妙者”的蜀笺不仅品质精美,而且可以染上色彩,满足文人们的需要。其中名冠天下的“薛涛彩笺”,颜色就有十种之多。这一段为工匠制造彩笺的清溪,就被称谓“浣花溪”了。

薛涛像(梅凯 作,图片来源:《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总第231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唐朝中期,我国大诗人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营建了一所草堂。他曾以诗描绘了当时那里的环境:“清江一曲抱江流,长夏江村事事幽”,“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裹红蕖冉冉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笔下的浣花溪,完全是一幅竹木葱茏、碧水悠悠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图。

唐朝后期及五代、宋朝,成都又时兴游江,以浣花溪为特盛。每年农历四月间,由地方长官带头,百姓倾城出动,在浣花溪一带作龙舟竞赛,并瞻拜和游赏杜甫草堂及浣花祠等,当时是“十里绮罗青盖密,万家歌吹绿杨垂,画船叠鼓吹芳淑,彩阁凌波泛羽卮。”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成都时,也为浣花溪一带风景所陶醉,吟咏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明朝范涞也为浣花溪留下“新绽夭桃带微雨,轻飞柳絮半沾泥”的赞歌。从古人的诗词文献中可见,浣花溪除了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质及风景,而且由此与成都古代璀灿、独特的文化关联在一起,不愧是名城的骄傲。

浣花溪老照片

斗转星移,日月流逝,浣花溪几经沧桑进入现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浣花溪仍然景色宜人,两岸的自然护坡竹木成荫,当年不少游客还在清澈的河中划过船,游过泳。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后,浣花溪无人管理,失去游览性质,仅存区间排洪和灌溉功能。20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地农村生产队就用土筑堤,封断了浣花溪进水口,将河道分段供社员养鱼。后来土堤被洪水冲毁,第二年又以卵石重筑。这样一来,浣花溪便由河道变成了“堰塘”。天长日久,自然护坡出现垮塌,河岸树木也大量减少,河道淤塞萎缩,水质污染。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浣花溪的上游河段即将淤平,变成草浪翻滚的“牧场”;中游段只剩气息奄奄的一缕细水;下游段的河水已非常浅缓,接近断流。两岸杂草丛生,一派野气。建在河边的厂房,将河道作为天然阳沟,任意排放废水,靠民居的桥头,几乎被垃圾淹没……素享盛名的浣花溪,早已面目全非,无不令人深感惋惜。

今日浣花溪秀色

值得庆幸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逐渐出现转机。成都市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被列入重新编制修订的城市总规划之中。

浣花溪公园

鉴于浣花溪在成都所处的地位及现状,1985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复了《成都市浣花溪风景区建设规划方案》,决定恢复和开发以浣花溪为纽带的西郊风景区,为古城增色,为人民造福。当时规划的浣花溪风景区,方圆2.5平方公里,以杜甫草堂为主体,以浣花溪周围的川西田原风光为特色,串联青羊宫、百花潭、浣花祠等名胜古迹,使其形成统一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自此之后,浣花溪开始以新的面目迎接世人的目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方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