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三国小说故事的形成与发展(二)——魏晋演化野史传说(上)

作者: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20 15:13:26 浏览次数: 【字体:

三国小说故事的形成与发展(二)

——魏晋演化野史传说(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野史传说,是三国史实最早向艺术性故事演化的结果。这些传说多混杂于史书之中,主要是一些经过虚诞化,带有奇谲性、怪异性的故事。这一时期关于三国的野史传说多而杂,大致呈现出“乖杂”“舛 互”“神怪”“虚诞”等特点。

传说多“乖杂”

乖杂,是指传说纷纭而互有抵牾。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三国人物故事的传说纷纭,有些故事内容大致相同,却往往存在几种不同的具体说法。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把这些传说称作“异闻”,并形容其“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

例如,曹操出洛阳而“间行东归”过故人成皋吕伯奢庄杀人的事,就有郭颁、孙盛和王沈三个版本的传闻,而其杀人的因由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猜疑说。据晋郭颁《世语》记载,曹操因吕家之“备宾主礼”乃“疑其图己”而杀之;晋孙盛《杂记》中也记曰:“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这两本书中的表述都认为曹操因猜疑吕氏家人欲加害于己而出手杀人。

第二种是自卫说。晋王沈《魏书》记曰:“(吕伯奢)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曹操),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说的就是曹操为抵御吕家劫掠财物而自卫杀人。

不过,《三国志》等史籍正文中并无关于曹操杀吕氏家人的记载,所以实情究竟是怎样的,如今也不得而知。

传说多“舛互”

有些内容大致相同的传说,往往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而有些说法相同的传说,却与史实“舛互”,已无法分清是史实还是虚构。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形容为“每多舛互”“纰缪显然,言不附理”。

例如刘备与诸葛亮建立君臣关系之事。有些传说认为是诸葛亮主动投见,魏鱼拳《魏略》中说:“刘备屯樊城......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联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经过几番对话后,“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司马彪《九州春秋》所记亦与之相同。

事实上,这个传闻完全是捕风捉影的流言,与刘备“三顾”茅庐求见诸葛亮的事实正好相反。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直接对魏鱼豢的说法加以批驳,斥之“乖背至是,亦为可怪”。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中也说得很明白:“先帝(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三国志·隆中对》中还写了刘备“三顾”的前后经过:在听了徐庶的推荐后,“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陈寿又在《上诸葛氏集表》中说:“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也记载:“先主遂造亮,凡三”。诸葛亮在蜀执掌军国重任长达二十三年之久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陈寿、常璩都是出生、求学于蜀地并早年仕蜀的士大夫,况且陈寿、常璩与诸葛亮时代相去不远,对于诸葛亮的情况应该十分清楚,他们这些记载是完全可信的。

“三顾茅庐”(来源:网络)

但是,这个诸葛亮自行往投刘备的传闻又见于司马彪《九州春秋》,显然不能看作魏鱼豢个人的捏造,可见当时这些虚构的野史传说影响力确实较大。

(参考:《<三国志演义>史话》,陈翔华著;《三国志》,陈寿著;《三国志注》,裴松之著)

前期回顾

【历史文化】三国小说故事的形成与发展(一)——发轫于三国史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