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谢学成 ‖ 巴中雷辅天“将军墓”考(中)

作者:谢学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26 17:08:43 浏览次数: 【字体:

巴中雷辅天“将军墓”考

(中)

谢学成

二、“将军墓”并非真正的将军,而是虚职

化成镇宋家村这座久负盛名的“将军墓”中的主人雷辅天,并非真正的将军,而是其长子雷豫动于光绪六年擢升固原参将时,朝廷诏封其父母的荣誉称号。

(一)

雷豫动生平

经查,化成镇新修的《雷氏宗谱》(鼎新场世系)载:雷辅天,字世义,号仁山,配杨氏,生子三:长子雷豫动,次子雷豫发,三子雷豫春。雷豫动,派名雷清源,学名豫动,宗谱上未记载其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只载豫动为乙丑科进士。次子雷豫发中同治六年丁卯科武举人(《巴中县志校注》民国十三年版.大事记.第77页,误记为“石豫发”)。

据《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469页)载:同治四年乙丑十月初一,朝廷举行武举会试,雷豫动排名第三十七位。十月初四,同治帝在太和殿钦赐本次武举会试中式武进士名录。圣旨原文:奉上谕,此次武殿试,一甲第一名张蜀锦著授为头等侍卫;一甲第二名桂林香、第三名侯会同著授为二等侍卫;二甲秦联科、陈仲三、罗冠五等十五名著授为三等侍卫;三甲福祥、刘锦成等前十五名著授为蓝翎侍卫;任培善、雷豫动等十五名均著以守备用......。其弓力不符之武举马蓬瀛署罚停殿试一科,所有监射、较射、覆试之,王、大臣着交该衙门查取职名,照例议处。钦此!

由上述资料可知,本科共计84名武举参加,中武进士83名,其中一名因违规被取消了资格。一甲共3名(即第一层),第一名武状元张蜀锦被授于头等侍卫(京官)、第二名武榜眼桂林香、第三名武探花侯会同(即第二层)均被授于二等侍卫(京官);二甲共15名(即第三层)均被授于蓝翎侍卫(京官);三甲分两个层次(即第四层、第五层),第四层计25名,均拟安排至绿营守备(外官)、第五层计25名,均拟安排至绿营卫守备用(外官)。

雷豫动系该科三甲第十九名(总第37名)武进士,处在排名第四层,被分配到宁夏固原绿营右营驻守,但并未任守备实职。宁夏固原地处陕、甘、宁三地交界处,自古是军事要塞,乾隆四十六年,陕西提督府移驻固原,一直到清末都未改变。同治元年,陕西回民起义,镇压太平军的名将多隆阿、雷正绾援陕,多隆阿任陕西提督(亦称固原提督),但多隆阿于同治三年被流弹击中去世,雷正绾接任陕西提督。雷豫动去固原第二年,即同治五年,兰州兵变,回民也相继起事,雷豫动所在绿营右营作为固原守城军队。同治六年,左宗棠入陕督师,雷豫动继续在固原守城,雷正绾助左宗棠援甘肃庆阳(今甘肃庆阳市)。雷豫动所在的绿营右营长期在总督府所在地进行驻守,并为提督统领营务,加之与总督雷正绾是本家,于同治十年,被雷正绾正式借补为守备(正五品),其办公地点在固原城守游署西首(《新修固原州志》宣统己酉版.卷三.官师志.第33页)。

这里需说明清朝的特殊军队——“绿营”,据《清史稿》卷131.兵二.绿营载:绿营规制,始自前明,清顺治初,天下已定,始建各省营制。绿营之制,有马兵、守兵、战兵、战守皆步兵,额外外委皆马兵。综天下制兵都66万人,安徽最少,闽、粤因有水师故最多,甘肃次之。将军兼统绿营者惟四川,有屯兵者惟湖南、贵州,其新疆之绿营屯防,始乾隆二十五年陆续移驻。绿营战功,自康熙征三藩时,用旗、绿兵四十万,云贵多山地,绿营步兵居前,所向辄捷,其后平定淮部、回疆、金川,咸有勋绩。乾隆四十六年增兵,而川、楚教匪(指白莲教)之役,英、法通商之役,兵力反逊于前,遇敌辄靡,承平日久,暮气乘之,自同治迄光绪,叠经裁汰,绿营之制,仅存而已。

绿营在清初实际系明朝军队的降兵组成,每战必为前锋部队,整个清代,均为汉军队伍,至同治、光绪年间,绿营基本处于名存实亡地步,全国绿营参将共177人,其中京师巡捕营参将5人,水师参将22人,其余150人均为绿营陆路参将。固原绿营设左、中、右、前、后五营。雷豫动于同治四年在固原绿营右营服役,当时守备一职已有人选,所以雷豫动并未任守备实职。后来的经历在《新修固原州志》里面并未介绍,根据《新修固原州志》卷三.官师志.第19-20页.国朝武职记载:雷豫动在固原期间,参将一直都有人担任:同治十二年参将丹金扎普,未到任即殁,光绪三年至十八年,湖南宁乡人成光裕任参将,并未有雷豫动之名。但根据巴州知县雷尔卿撰写的雷辅天墓志铭中提到“光绪六年,豫动任固原营游府即补参将”和诏书上“陕西侭先参将、固原提标、右营游击”, 按照清朝绿营兵制: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绿营军,每个省有几万军队。每个省下辖好几个镇,每个镇的长官为总兵,负责管理七八千绿营官兵。镇分为两三个标,标的长官为副将。每个标下辖两三个营,每个营的长官就是参将,凡参将之为提督及巡抚总理营务者,称提标或抚标中军参将,雷豫动应在光绪六年被提拔为“参将、固原提标、右营游击”,意思是级别是参将,实际担任固原提标兼右营游击职务,当时右营游击办公地点在“固原王字街熊公祠东”。

(二)

透过雷辅天的“武功将军”看清代的封赠制度

化成镇雷辅天本身并不是将军,那么他的将军荣誉封号是如何来的呢?封建时代统治者为了施恩臣下,实行封赠之制。即将文武官员的官爵、有关名号授予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及本人妻室的制度。存者称“封”,殁者称“赠”。一品高官可封赠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室共四代。以下有两代、一代,品位低流官只封赠妻室而不追及上代。

《清史稿》卷108(选举五.封荫、推选)载:封荫之制,文职隶吏部,八旗、绿营武职隶兵部,顺治间,覃恩及三年考满,均给封赠。康熙初,废文、武职考满封赠。

武职封赠之阶,初分三系,一曰满、汉公、侯、伯封光禄大夫,后改为建威将军;二曰八旗,一品光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三品通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五品奉议大夫、六品承德郎,后改武信郎、七品文林郎,后改奋武郎、八品修职郎、九品登仕郎。乾隆三十二年,改同绿旗,三曰绿旗营,封赠官阶屡变。初制正、从一品荣禄大夫、正二品骠骑将军、从二品骁骑将军,正三品昭勇将军、从三品怀远将军、正四品明威将军、从四品宣武将军、正五品武德将军、从五品武略将军、正六品昭信校尉、从六品忠显校尉、后增正七品奋武校尉。乾隆五十一年,改正一品为建威将军、从一品振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武功将军、正三品武义都尉、从三品武翼都尉、正四品昭武都尉、从四品宣武都尉、正五品武德骑尉、从五品武德佐骑尉、正六品武略骑尉、从六品武略佐骑尉、正七品武信骑尉、从七品武信佐骑尉、正八品奋武校尉、从八品奋武佐校尉、增正九品修武校尉、从九品修武佐校尉。文、武正、从一品妻封一品夫人、满、汉公妻为公妻一品夫人、侯妻为侯妻一品夫人、伯妻为伯妻一品夫人;正、从二品夫人、正、从三品淑人、正、从四品恭人、正、从五品宜人、正、从六品安人、正、从七品孺人、正、从八品孺人、正从九品孺人。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九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旗营正七品妻封孺人。如下表:

清代封阶明细表

品级

文职封阶

武职封阶

命妇封号

正一品

光禄大夫

建威将军

一品夫人

从一品

荣禄大夫

振威将军

一品夫人

正二品

资政大夫

武显将军

夫人

从二品

通奉大夫

武功将军

夫人

正三品

通议大夫

武义都尉

淑人

从三品

中议大夫

武翼都尉

淑人

正四品

中宪大夫

昭武都尉

恭人

从四品

朝议大夫

宣武都尉

恭人

正五品

奉政大夫

武德骑尉

宜人

从五品

奉直大夫

武德佐骑尉

宜人

正六品

承德(宣德)郎

武略骑尉

安人

从六品

儒林(宣议)郎

武略佐骑尉

安人

正七品

文林郎

武信骑尉

孺人

从七品

征仕郎

武信佐骑尉

孺人

正八品

修职郎

奋武校尉

八品孺人

从八品

修职佐郎

奋武佐校尉

八品孺人

正九品

登仕郎

修武校尉

九品孺人

从九品

登仕佐郎

修武佐校尉

九品孺人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解读雷辅天墓志铭上的“皇清诰封武功将军”的内涵。“诰封”: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授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含五品)以上授诰命,而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授”、“敕封”、“敕赠”,雷豫动是正三品,所以封给其父母时为“诰”,且雷豫动的父母还健在,所以叫“诰封”。

但是又出一个问题,雷豫动是参将,系正三品武职,而其父亲却被封为从二品武功将军,根据清代律典,所谓的封赠制度,就是将自己的职级、品级封给其父母以及其他长辈,雷辅天这个“武功将军”明显与其子雷豫动的品级不符,是怎么回事呢?

清代官员品级一览表



据《清史稿》《清会典》辑录



品级

文职

武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尚书、都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管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总督

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内阁学土、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

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

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

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旂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文职外官: 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郎中、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员外郎、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提举

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鎗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旂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守卫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鎗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门千总、营千总、宣慰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州同、土州同

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簿、部司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簿、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如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州判、土州判

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簿、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库大使、司大使、医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土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外委千总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国子监典簿、鸿胪寺主簿、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

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大常寺潢赞礼郎、文职外官: 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数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大医院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将、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库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未入流

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百长、土舍、土目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尚书、都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管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总督

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内阁学土、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

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

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

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旂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文职外官: 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郎中、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员外郎、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提举

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鎗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旂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守卫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鎗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门千总、营千总、宣慰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州同、土州同

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簿、部司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簿、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如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州判、土州判

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簿、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库大使、司大使、医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土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外委千总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国子监典簿、鸿胪寺主簿、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

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大常寺潢赞礼郎、文职外官: 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数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大医院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将、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库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未入流

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百长、土舍、土目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百四十三《吏部·封赠》、《光绪朝捐纳则例》记载:康熙二十八年,直隶巡抚于成龙以直隶旱荒,请暂开捐例,但当时对捐纳制度非常严格,按照品级捐纳自己不能封赠的长辈,如自己的高祖父母、曾祖父母,但不能捐加级。至嘉庆中期开始,捐封逐渐放宽。道光以后,更因战事或自然灾害等原因,推广捐例,大大放松对捐封的限制,特别是捐加级,。按清制,官员如果有功,吏部议叙记录或加级。记录的等次有三,记录满三次加一级;加级的等次也有三。合起来有12个等次。记录和加级可以抵销降、罚等处分:“凡抵降罚,有加级则当其级,有记录则当其俸。”而在封赠中,却被用作荣亲的方法之一,因为所加之级能抵销所降之级,捐加之级也可以抵充受封赠者的品级。

根据上面的记载,化成雷辅天诰封的官职与其子雷豫动实际官职不符,也可以正常解读了。如光绪二十年甲午科进士徐苞之父士榖,为道光戊子科举人,丙申恩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其祖廷晨被封赠为:“覃恩诰赠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晋赠中宪大夫、翰林院侍读加五级。”查《光绪二十年甲午科会试同年齿录》其家族成员履历,并无人任翰林院侍读。

但当时捐加级是有明确的价格的,根据《光绪朝捐纳则例》,各级官员捐加级的价格如下(单位:两):

品级

在京文官捐加级的价格

在外文官捐加级的价格

在京武官捐加级的价格

在外武官捐加级的价格

一品

225

450

150

300

二品

205

410

140

280

三品

185

370

130

260

四品

165

330

120

240

五品

145

290

110

220

六品

125

250

100

200

七品

105

210

90

180

八品

85

170

80

160

九品以下

65

130

70

140

(未完待续)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谢学成 ‖ 巴中雷辅天“将军墓”考(上)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谢学成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