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交通】张永顺 ‖ 绵茂公路:四川交通建设工程又一奇迹

作者:张永顺(四川省绵竹市委党史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19 22:53:27 浏览次数: 【字体:

绵茂公路

四川交通建设工程又一奇迹

张永顺

绵茂公路全长56公里,由香港援建资金和国家财政资金投资修建。起点为绵竹市汉旺镇,终点位于茂县光明乡,与茂北公路相接,是连接德阳市和阿坝州的纽带,同时也是阿坝州出行川北、川中的重要通道。

绵茂公路是德阳和阿坝人民期盼已久的一条路,它的建成将彻底解决德阿两地背靠龙门山而没有边界通道,需远距离绕行的“相邻不相通”困境,也将成为川东川中地区经阿坝州通往甘肃、青海的一条“快速通道”。

克服困难,打通“生命通道”汉清段

绵茂公路约46.1公里在绵竹市境内,共有42座桥梁,18座隧道。2011年,绵茂公路从绵竹汉旺开建,整个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汉旺皇冠灯至楠木沟段, 2012年底已经建成通车;二期“8·13”灾后重建工程楠木沟至牛圈沟于2013年开工建设;三期是篮家岩隧道及连接线工程(绵竹段),于2015年10月开建。

绵茂公司项目管理部负责人介绍,为修建绵茂公路汉旺至清平段,耗费了巨大精力。由于这段路地形地貌特殊,山高坡陡,在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8·13”泥石流后,地层软硬相间岩体疏松破碎,一旦遇到强降雨就会诱发大量的表层滑塌、崩塌、滑坡,致使汉清路屡屡被掩埋。根据这一现状,在建设绵茂公路金鱼隧道至东河口路段时进行了重新设计调整,把原来沿河而行的“低线”方案,修改为遇山钻洞、逢沟架桥,从半山腰上掘进的“高线”方案,这样整个建设工期相应就要延长至2019年。

在金鱼嘴隧道出口至清平场镇段工程含有3个隧道3座桥梁,这段路全长只有9公里多,却花费了绵茂公司3年时间。这段路的施工难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每天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隧道只能掘进3米,并且每年只能在枯水期抓紧时间施工。

2016年5月底,绵茂公路汉旺至清平段正式通车,成为绵竹到清平的“生命通道”,就算在夏天发生泥石流灾害等情况下,人员和物资也有望进出。汉清段的金鱼嘴隧道、云湖1号和2号隧道均为双向车道,该道路完全从大山深处绕过小岗剑、一把刀等“咽喉”路段,从云湖2号隧道出来,清平场镇便近在眼前。最后穿过新建的蔡家沟大桥,跨越到河对岸,沿山腰新建路段直接驶进清平。老汉清路曾是川西地区阿坝茂县与绵竹两地羌汉群众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新修的绵茂公路汉清段行程时间比以往老汉清路缩短了一半,这样不仅保障了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还让清平的群众到绵竹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持续攻坚, 小木岭大桥成功合龙

绵茂公路沿途地质结构十分复杂,这又给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整个绵茂公路要穿越龙门山,地质灾害多发,地质地形和水文条件复杂,每年汛期对绵茂公路建设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内行看门道,有关专业人士指出,绵茂公路的修建,是绵竹市乃至四川省交通灾后重建最艰巨的工程,因为它具有“三多二高一复杂”的特点。

“三多”,一是穿越的地震断裂带多,全路段将穿越龙门山脉四大断裂带,分别是龙门山前山断裂带、中央断裂带、九顶山支断裂带、后山断裂带,工程选线及施工都面临极大的困难;二是沿线塌方、泥石流、堰塞湖多,地震后沿线山体崩塌极其严重,施工安全隐患严重;三是新建桥梁、隧道多,“桥隧比”高达68%,防护工程线长量大,技术要求高。

“二高”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要求高,绵茂公路穿越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尽最大努力减少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该项目的重要课题;地震设防等级高,该路按8度设防,建成后确保“小震不坏、中震不修、大震不倒”。“一复杂”指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引发沿线山体崩塌,河床提高,从而给抢通保通及公路建设带来新的课题,需要解决大量的难题。

绵茂公路在设计和施工中为了增加安全性,尽量避开了自然灾害隐患点,增加了桥梁和隧道建设。以小木岭大桥建设为例,我们来看看绵茂公路桥梁工程的奇迹:小木岭大桥是绵茂公路控制性节点工程,全长232米,桥面宽9米,距河床100米,是绵茂公路落差最高、跨度最大的桥梁。从2015年3月进场到正式合龙,其建设历时5年有余。是什么导致建设工期如此之长?原来小木岭大桥跨越清水河,河床宽约63米。受“5·12”汶川特大地震、“8·13”泥石流和“7·9”洪灾影响,上游沿线泥石流、崩塌发育,沟中乱石林立,两岸山体陡峭,基岩出露,坡度在68度左右。

小木岭大桥工程距离虽短,然而由于汛期等影响,每年只有约6个月有效施工期。“项目部原本是2013年5月进场准备开展施工作业的,当年7月9日,绵竹又遭受大暴雨的袭击,引发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场地、设备、材料、工程实体等均造成毁灭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约1亿元。“7·9”洪灾之后,大桥下方河床被抬高15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经过安全评估等一系列前期工作,2015年3月,施工队伍才又进场开始桩基施工,2017年汛期前完成墩柱施工,2018年等到汛期后开始梁体施工。

小木岭大桥建设工地地势险要,两侧山体飞石频繁,高位山体崩塌时有发生。土石方爆破、开挖削坡等施工作业,更增加了次生灾害发生概率。在桩基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在河畔修建临时驻地,一天晚上突遇飞石,将施工人员砸伤。为保证安全,项目部只好在小木岭大桥周边的山体上挖洞用于工人驻地。由于施工场地所限,大型机械设备根本派不上用场,一度靠工人肩扛背驮。以墩柱建设为例,大桥2号墩桩基位于半山腰上,前期施工机械无法到达,只好全部采用人工挖孔,人工运输和安装钢筋,每天的施工进度非常有限。墩柱施工采用液压爬模,工人必须一模一模浇筑,平均3到4天一模,78米高的墩柱,要循环浇筑20多次,十分考验工人水平。

2020年5月25日,随着混凝土源源不断地注入钢筋结构里,工人们开始浇筑小木岭大桥最后的2米合龙段,经3个多小时努力,两段合龙段混凝土浇筑完成。这座绵茂公路二期工程第三阶段施工中的第一座连续钢构大桥,终于在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中正式合龙。小木岭大桥正式合龙,将为绵茂公路下一步施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有了这座桥,施工便道的距离可以缩短到500米。

确保贯通, 蓝家岩隧道加快建设

绵茂公路三期工程建设是蓝家岩隧道及连接线工程(绵竹段),蓝家岩隧道全长8149米,茂县段长3735米,该隧道是连接茂县和绵竹的控制性工程,也是阿坝州进出州的另一条重要通道,绵竹市清平镇到蓝家岩隧道,大概有26公里,其中包括11个隧道,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有的隧道已经主体完工。不仅如此,作为省内二级公路最长隧道,绵茂公路(绵竹段)蓝家岩隧道于2015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这也是绵茂公路的“关键性战役”。

据了解,蓝家岩隧道地处龙门山脉深切割的中高山区,地形陡峻,岭谷高差悬殊大,属中造蚀地貌,是绵茂公路(绵竹段) 15座隧道中,长度最长、埋深最大、软岩路段最长的隧道,施工难度极大。该隧道总长8.5公里,地跨绵竹、茂县,由两地分段建设。绵茂公路(绵竹段)蓝家岩隧道位于清平镇境内,起于绵茂公路绵竹段二期终点牛圈沟,止于蓝家岩隧道茂县——绵竹交接处,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施工,设计行车时速为40公里,整个工期48个月。因为蓝家岩隧道属中造蚀地貌,所以工程项目部也采取许多有针对性措施。例如开挖采用控制爆破技术,短进尺、弱爆破,特别松散的围岩采用局部松动爆破或利用挖掘机、风镐等进行开挖,开挖方法采用小断面开挖隔壁交叉等方法。同时,蓝家岩隧道开工建设以来,施工人员抢时间,抓进度,在工地上吃苦耐劳,为绵茂公路的建设持续奋斗。

蓝家岩隧道是绵茂公路的关键节点,隧道通车后,绵茂公路也将全部建成通车。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绵茂公路的建设推迟到2月后,绵茂公司按照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严格做好返岗人员筛查管控、疫情防控和复工相关工作。

作为德阳灾后重建中历时最长、难度最大的交通建设项目,绵茂公路预计在2020年年底贯通,建成后的绵茂公路将结束绵竹与茂县两地长期以来相邻而不相通的历史,成为连接四川盆地和阿坝州若尔盖、九寨沟等景区最为快速、便捷的旅游通道。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永顺(四川省绵竹市委党史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