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八达岭长城,马英九哽咽高唱这首抗日救亡歌

来源:封面中国 发布时间:2024-04-10 15:04:56 浏览次数: 【字体:

八达岭长城马英九哽咽高唱这首抗日救亡歌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9日,正在北京参访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台青登上八达岭长城,同唱歌曲《长城谣》。

当天,马英九一行来到位于延庆区的八达岭长城,同随访的台湾青年学生唱起创作于1937年的抗战歌曲《长城谣》,唱到“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一句时,马英九哽咽拭泪。

台湾中正大学政治研究所学生万育铭在长城上受访说,长城上风较大,但场面壮观,感觉“课本上的和实际完全不一样”。

回顾此行已走过的行程,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华晟雅表示,对在陕西参加的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印象深刻,作为在中华文化熏陶下长大的炎黄子孙,“真的非常感动”。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长城谣》由潘孑农作词,刘雪庵作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

这首歌的音乐苍凉悲壮,纯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歌曲控诉日寇的暴行,倾述了人民被迫离家流浪的苦难;表现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团结斗争必胜的信心;从而激发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长城谣》这首歌是潘孑农、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原是为华艺影片公司所拍摄的电影剧本《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潘孑农是《关山万里》的编剧,他邀请刘雪庵为影片配乐。影片讲述一位东北的京剧艺人,“九一八”事变后,携妻女流亡关内,在颠沛流离中,自编小曲,教育幼女牢记国仇家恨的故事。故事里,幼女在流亡途中走失,被一音乐家收养。后来,在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募捐演唱会上,幼女演唱了一首《长城谣》,这是音乐家根据幼女父亲编的小曲谱成的。这首歌使他们父女团圆,却仍然回不了家乡。

由于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影片最终没有完成,但是刘雪庵把已经完成的影片插曲《长城谣》刊载在自办的刊物《战歌》上。很快《长城谣》被一些青年抗日宣传队的演唱。这年九月,潘孑农在赴武汉的轮渡上,遇见一支青年抗日宣传队,他们正在演唱一首旋律极其优美的歌曲。他觉得歌词是那么熟悉,仔细一听,原来就是他写的《长城谣》。潘孑农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战歌》刊物是1937年抗战爆发,为了鼓舞士气,刘雪庵自己掏钱,在上海创办的抗战音乐刊物。《战歌》先后辗转上海、武汉、重庆三地,最早是周刊,后来因为经费紧张,改为半月刊。在重庆时,《战歌》的发行量曾突破5000份。两年半后,因为缺乏经费,《战歌》无奈停刊。《长城谣》就发表在《战歌》第二期上。

《长城谣》乐曲苍凉悲壮,歌词充满爱国热情。与刘雪庵的《思故乡》表现的都是流亡者的思绪,但《思故乡》用欧洲的小调式,洋味十足;《长城谣》的旋律则完全建立在地道的五声音阶上,富于民族特色,带有质朴清新的民间气息,而且感情深切,凄楚苍凉,既真挚动人,又平易近人。那时,当哪里响起“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的歌声,人们就会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就会陡增无穷力量。

《长城谣》创作出来不久,经19岁的青年歌唱家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独唱领后,开始广为传播。在《战歌》中还有记载,周小燕在武汉演唱《长城谣》进行抗日募捐时,打动了很多人。捐款箱前排起了长龙,连衣不蔽体的难民也捐出了自己仅有的铜元。第二年周小燕次年去法国留学,途经新加坡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演唱灌制了《长城谣》唱片,使这首歌曲在东南亚和欧美侨胞中广为传播,深深感动了广大侨胞。他们踊跃捐款、捐物,有的愤然回国参加抗战,支援打击侵略者。

2004年9月30日,《长城谣》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来源:封面中国(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央广网等)

来源: 封面中国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