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失宠的四个原因——《古朗月行》诗歌背景‖​马睿

作者:马 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7-05 10:30:48 浏览次数: 【字体:

失宠的四个原因

——《古朗月行》诗歌背景

马 睿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一作上)青(一作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一作作)团团(一作团圆)。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一作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一作天)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恻(一作悽)怆摧心肝。

——静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四

今 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其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的仙镜,飞到了青云上端。月初升时只见仙人垂着双脚,变圆以后才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貌。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了呢?

蟾蜍吞噬了圆圆的月影,月亮在夜色中残缺不堪。后羿当初射下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才得以清静安宁。如今月亮已沉沦迷惑,快走吧!已没什么可看。心怀忧虑而不忍走开,伤感与悲恸让人肝肠寸断!

诗歌背景

在中原汉文化中,月亮一般代表女性。因此,历代注家多认为此诗是李白用月亮暗喻杨贵妃迷惑君主,而唐玄宗却继续沉溺享乐,边将安禄山蠢蠢欲动,即将叛变。

但在西域突厥文化中,月亮往往代表男性。比如,在突厥天神创造的第一个人叫伊·阿特曼(Ay Atam),意为“月亮父亲”。在吉尔吉斯史诗《玛纳斯》中,也常用月亮来形容民族英雄或部落首领。

李白祖上久居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深受突厥文化浸染,因此他常用明月来比喻男性,如“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赠别从甥高五》),“明月两特达,馀辉傍照人”(《赠崔司户文昆季》),“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上皇西巡南京歌》),“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等。

这首《古朗月行》共分两段,第一段是写李白童年对月亮的误会与喜爱,天真浪漫,充满了想象力和好奇心,用艺术化的语言,把月亮的形状、颜色、光感与美丽,写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紧接着,又用神话传说中仙人、桂树等词汇,记录了从初月到满月的月相变化过程。最后他突然发问:月中白兔捣成的长生不老药,究竟该给谁吃?仿佛是在问:能为陛下立下千秋功业之人将是谁呢?言下之意,当然非李白莫属!

第二段的诗意则陡然大变,出现了180°大转弯。李白提笔就说:美丽的月亮被丑陋的蟾蜍给咬了一口,导致了月食,就连天地也为之晦暗不明。然后,他就联想到远古的大英雄后羿,用宝弓射落九只作恶的乌鸦,天上人间方得以清静与安宁。眼下,月亮被迷惑遮蔽,已不值得留恋,还是快走吧。但毕竟月亮曾在自己心中留下过美好的回忆,不禁忧从心来,为月亮的“沦惑”感到无限的失落与伤痛。

结合李白的生平和突厥文化的语境,细玩诗意,明月所喻之人恐非杨贵妃,而是唐玄宗。创作时间当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初,他任翰林供奉的晚期,欲去未去之际。

李白在翰林院待了一年半,唐玄宗对他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刚开始是如胶似漆,视若珍宝。天宝元年(742)秋,他奉诏入宫,是最受宠的时候。唐玄宗不仅令宫娥为之呵笔,还带他去骊山泡温泉。到次年(743)夏天,御花园的白莲花开了,唐玄宗还让高力士扶他登龙舟作诗助兴,甚至还准备让他当中书舍人。但不久,唐玄宗便听信谗言,对他日渐疏远,连冬天去骊山泡温泉都不带他了。到天宝三载(744),唐玄宗对他彻底失望。他只好递上辞呈,唐玄宗顺水推舟,将他赐金放还。

李白之所以失宠,原因有四:

一是靠山没了。玉真公主和贺知章是李白的伯乐,也是他在朝中的两座靠山。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同胞妹,人称“九公主”,在唐玄宗面前有很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连宰相张说有难,都得请玉真公主帮忙。她只不过在唐玄宗耳边轻轻吹一吹风,张说便能逢凶化吉,躲过一劫(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贺知章是太子宾客、秘书监,教导太子李亨(即唐肃宗)及诸王多年,深受唐玄宗信任和器重,就连其子贺孚的名字都是唐玄宗亲自取的(郑綮《开天传信记》)。

天宝三载(744)正月,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不仅亲率太子、宰相及文武百官相送,还作御诗一首相赠,并令百官唱和(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不久,玉真公主为了潜心修道,上奏唐玄宗请求“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宋祁《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玉真公主传》),不再参与朝政。

贺知章一走,李白便失去了一座小靠山;玉真公主不问朝政,李白又失去了一座大靠山。李白没了靠山,也就没了政治挡箭牌。翰林院的上司和同僚,过去看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面子上,对李白即使心怀不满,往往也是点到为止。如今他没了靠山,大家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公开谗毁他了。

二是做事认真。搞政治的人,遇事既不能太马虎,也不能太认真,而应精确把握表态分寸、拿捏尺度和转圜余地。大多数时候需要的是难得糊涂、视而不见或见惯不惊,有时甚至还要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无中生有。什么时候该认真,什么时候该糊涂,必须根据权力斗争的需要而定。

李白自幼便受“铁杵成针”启迪,养成了做事认真的性格。他不仅读书认真,做官、学剑、交友、养鸟、炼丹、修道、饮酒……无一不认真,做任何事都追求精益求精,要么不做,做就做好。

在翰林院期间,李白曾多次向唐玄宗进谏。他自称“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还山留别金门知己》)、“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走笔赠孤独驸马》)、“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流夜郎赠辛判官》)。

自古以来,臣子向帝王提意见都应三思而后行。首先,要搞清楚上面对此事的看法、想法和提法。换句话说,一定要先号准脉,上面心里究竟支持还是反对此事?俗称“揣摩圣意”。一旦猜反了圣意,惹得龙颜大怒,轻者贬官流放(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重者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如关龙逄、比干、伍子胥等)。

其次,要预判一下自己的建议会触及谁的利益?会招致哪些后果?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届时自己扛不扛得住?例如,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此举虽然对汉景帝有利,但却严重损害了各诸侯王的利益,导致“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情急之下丢车保帅,下旨将晁错腰斩于市(司马迁《史记》卷一〇一《袁盎晁错列传》)。

第三,臣子进谏要言辞柔和,寓谏于颂,不可太尖锐。都是对症下药,糖衣片肯定比黄连容易下咽得多。

李白进谏的内容已散佚不存,但就他的求学经历和政治水平推测,不外乎是“空谈霸王略”(《门有车马行》)。刚开始,唐玄宗对他的奏章还比较重视,偶尔也会作一些礼貌性表扬,他逢人便说:“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东武吟》)。但李白只会纸上谈兵,王霸之术也不适合盛唐。时间一长,唐玄宗也烦他了,遂“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于是,李白逢人就抱怨:“良宝绝见弃,虚持三献君。直木忌先伐,芬兰哀自焚”(《感兴八首·其七(朅来荆山客)》)、“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梁甫吟》)、“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赠崔侍御》)……。这些牢骚话,唐玄宗听了更厌恶他。

三是言温室树。唐玄宗对李白最不放心的,就是他“乘醉出入省中,不能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范传正《唐左拾遗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温室树”的典故,出自汉朝。孔光身居宰相,为人周密谨慎,办事从无差错。一天,孔光回家休假,与兄弟、妻子坐在一起聊天,闭口不谈朝廷和尚书省的政事。有人忍不住好奇,问他:“温室宫栽的什么树呢?”孔光也只是发出嘿-嘿之声,并不正面回答(班固《汉书》卷八一《孔光传》)。

也许有人会问:“温室宫的树名,既非国家大事又非朝政机密,孔光为啥不能说呢?”问这种话的人,肯定没在朝廷待过。殊不知“御前无小事”,凡涉及皇帝之事,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禁宫树名虽非国家大事,却事关皇帝的好恶爱憎,岂容外泄!一旦泄露出去,将来有人行刺皇帝,深夜藏匿树上。万一刺客所穿的夜行衣的颜色与树叶的颜色一样,孔光岂不是罪责难逃。退一万步说,即使不发生这种小概率事件,也存在其他风险。比如,今天孔光泄露了树名,明天王公贵胄纷纷效仿。一夜之间,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都种满了与皇宫禁苑相同的树木,“御用品”的神秘性与稀缺性便荡然无存。一旦朝廷追查,孔光必难脱干系,不死也要脱层皮。

不得不承认,唐玄宗看人还是很准的。李白平生最大的优点是文采绝伦,最大的缺点是口无遮拦。他性格豪放,又爱饮酒。一喝高兴了,不管该说不该说的事,都乱说一气。万一被居心叵测之人听去,酿成塌天大祸,唐玄宗岂不悔之晚矣。由此可见,老大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

四是害能成谤。皇宫,既是权力的焦点,也是矛盾的焦点。朝野上下的各个派系、山头与宗派的矛盾都在此交织,明争暗斗从没停过。

从入宫途经来看,李白是玉真公主、贺知章举荐的人,有后宫和清流两大派系的双重加持(《玉真仙人词》《送贺宾客归越》);从个人特长来看,李白的文采名扬天下,是翰林院的业务骨干,属于文臣集团(《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金门答苏秀才》)。而他又擅长剑术、熟读兵书,为人仗义、一掷千金,与武将集团也多有来往(《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赠郭将军》《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乃是文武兼备之才;从宗教信仰来看,李白主攻道家,兼善儒家、佛家和祆教,诸子百家无所不通,跟三教九流都打得火热(《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僧伽歌》《赠钱征君少阳》《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从业务能力来看,他不仅能写诗、作赋、填词,还擅长音乐、舞蹈、书法、酒令、双陆、樗蒲、六博、养鸟、炼丹、谈玄。尤其难得的是,他还懂外语,是唐玄宗身边罕见的翻译人才(《寄远十二首·其十(鲁缟如玉霜)》)。从人际交往来看,李白来自蜀中,曾在安陆、金陵、东鲁等地生活多年,如今又身处御前,任翰林供奉,通吃黑白两道。

综上,李白在翰林院应该是八面玲珑、处处吃香才对。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他不仅遭人谗毁,搞成了“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李阳冰《草堂集序》)的局面,还在翰林院寸步难行。这完全是他太嘴臭所致,动不动就把上司、同僚比作骞驴、丑女,自己则以骅骝、西施自居。长此以往,别人自然要想尽千方百计把他挤出宫。宫中整人,惯用的手段就是造谣中伤、百般谗毁。

谗毁李白之人,分别是唐玄宗的心腹(高力士)、爱妃(杨玉环)和女婿(张垍),他纵有天大的才华也敌不过如此强大的诋毁阵营。最终,他只好举手投降说:“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久而久之,唐玄宗耳中的李白,全是酗酒、烂醉、狂言、狎妓、豪赌、夜不归宿……。时间一长,李白不失宠才怪。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李白就像一名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唐玄宗在台上时,他没吃到糖(“翰林供奉”既不算官职,又不计品级,仅是个“差事”)。但当唐玄宗下台后,却被唐肃宗视为父皇树立在文坛上的一面“黑旗”,永不叙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李耳《老子·第五十八章》)。正因失宠,才会辞职。正因辞职,才有好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名家点评

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杨)贵妃而作也。

——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忧(安)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安)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食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声色,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安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

——陈沆《诗比兴笺》

此诗通篇以月喻朝政,讬寓对开(元)、天(宝)朝政之感观,抒写对天宝季叶时局之殷忧。当是本年(753)在宣城作……萧(士赟)说误,陈(沆)说近之,唯谓以月喻杨妃,不可通。通观李集,明月用作比兴,均为(李)白心之所系,情之所钟。臣象、后象之说不适用于李诗。此诗盖以月喻朝政。前八句比喻开元前期。彼时开元之治方兴未艾,在(李)白心目中正如朗月在儿童心目中然。后八句比喻天宝后期。蟾蜍,指杨国忠、安禄山、杨玉环之流,此辈昏蔽其君、紊乱朝政,犹如蟾蜍之蚀月。“大明”句,以月之已残喻朝政之日衰。“羿昔”句,思有如后羿之人为国除害,以安社稷。“阴精”句,暗用鲍照《代白头吟》“周王日沦惑”句,言玄宗已如周幽王。“去去”句,言国中既莫足以为美政,则己唯有高举远引。然终以系心君国,情不能已。故忧伤欲绝。诚如陈沆所云:“危急之际,忧愤之词”也。

——安旗等《李太白全集编年笺注》第三册第904-906页

经典名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对比阅读

《古风·其二(蟾蜍薄太清)》《南陵别儿童入京》《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词三首》《春日行》《阳春歌》《相逢行(朝骑五花马)》《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秋夜独坐怀故山》《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玉壶吟》《惧谗》《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设辟邪伎,鼓吹稚子斑曲辞》《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古风·其十二(松柏本孤直)》《古风·其二十一(郢客吟白雪)》《古风·其四十(凤饥不啄粟)》《古风·其四十二(摇裔双白鸥)》《感遇·其三(昔余闻姮娥)》《感遇·其四(宋玉事楚王)》《怨歌行》《玉阶怨》《怨情(美人卷珠帘)》《长门怨二首》《妾薄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送贺宾客归越》《行路难》《来日大难》《灞陵行送别》《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还山留别金门知己》《东武吟》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马 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西南商报》社副书记兼总裁助理)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