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古诗名句精览(五)——古镇系列

作者:刘 畅 唐 露(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23 21:46:39 浏览次数: 【字体:

古诗名句精览(五)

——古镇系列

刘 畅 唐 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并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成都市武侯区成立仅30余年,但这方热土上留存有诸多优秀历史文化。区域内的武侯祠是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无数历史文化名人曾到此咏怀;望江楼公园风光迤逦,众多文人墨客曾登高远眺、吟诗作对;华西坝是中国抗战时期的清净之地,为中华文化、中国教育及现代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横跨锦江的万里桥、九眼桥、安顺廊桥凝结了成都两千多年的烟火气息;红牌楼、簇桥、金花桥、机投桥古场镇满载南方丝绸之路的风雨沧桑,也见证了汉藏民族的友好往来......武侯这片热土,充满智慧、诗情、浪漫和恬逸,未来更有可期。

李调元《红牌楼》

山色春光处处迷,新莺唤我过桥西。

柳经霜后绿初染,草带烧痕青未齐。

烟簇红楼堪系马,日斜白屋欲啼鸡。

谁家鼓吹争迎客,环堵摩肩拥众跻。

解析:此诗为清代著名才子李调元所作,描绘出红牌楼初春时节的美丽田园风光。诗人受迷人的山光春色吸引,过万里桥,来到明蜀王所建、用来迎接藏地官员朝贡的红牌楼。夕阳下的红楼、白屋相互映衬,柳枝刚刚染上新绿,青草稀稀拉拉还不能盖住烧痕;场镇大街上,炊烟缥缈中,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不时看见被拴住的骏马,还传来一声声商家争相迎客的喧哗声。全诗描绘了当时红牌楼场镇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衬托以春柳、青草、斜阳、新莺、鸣鸡,繁华、热闹中又有浓郁的乡村风情,让人不觉陶醉。

红牌楼立交桥(来源:《成都市武侯区志》)

王建名诗句

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

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簇蚕辞》,描绘了乡村年轻夫妇一起缫丝的情景。唐宋时期,成都桑蚕、丝织业均达到鼎盛,簇桥地区形成了桑蚕及丝绸的专营交易大市,人们也因此将“笮桥”改称为“蔟桥”(亦有称之“茧桥”)。来自温江、简州、丹棱等州县的蚕丝,由专门贩运蚕丝的商贩在各地收购,而后在集中转销于簇桥大市。

汪元量《蚕市》

成都美女白如霜,结伴携筐去采桑。

一岁蚕苗凡七出,寸丝那得做衣裳。

解析:这首七绝是南宋诗人汪元量所作的《蚕市》。宋时,簇桥地区蚕市最盛,以簇桥蚕丝所制的蜀锦也成为朝廷贡锦,这首诗正好印证了簇桥地区蚕桑业的发达。

蜀锦(来源:成都蜀绣厂)

陆游《故蜀别苑梅龙》

昔年曾赋西郊梅,茫茫去日如飞埃。

即今衰病百事懒,陈迹未忘犹一来。

蜀王故苑犁已遍,散落尚有千雪堆。

珠楼玉殿一梦破,烟芜牧笛遗民哀。

两龙卧稳不飞去,鳞甲脱落生莓苔。

精神最遇雪月见,气力苦战冰霜开。

羁臣放士耿独立,淑姬静女知谁媒。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

苍然老气压桃杏,笑我白发心尚孩。

微风故为作妩媚,一片吹入黄金罍。

解析:这首诗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所写,并作序:“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有两大树天矫若龙,相传谓之梅龙。予初至蜀,尝为作诗,自此,岁常访之,今复赋一首,丁酉十一月也。”据说故蜀别苑旧址在今武侯区机投桥辖区内的清水河公园。

刘沅《簇锦桥》

何人更散浣溪花,分得余晖傍水涯。

一簇春光真是锦,千层月彩尚流霞。

芙蓉已逐秋江老,葛陌难寻古道斜。

多少兴亡成去浪,夕阳愁听乱吹笳。

解析:这首诗为清代四川著名文人刘沅所写,诗中提到“浣花溪”“锦江”“芙蓉”“葛陌”等历史文化元素,描绘了簇锦一带的美丽风光,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霞光流彩,春江似锦,近看芙蓉花落随江而去,远望丝路古道过葛陌越行越远,引发诗人的无限感慨。

刘沅《金花桥》

一轮月彩散黄金,锦簇花团异样深。

千载披沙求不得,渊渊谁悟水泉心。

刘濖《金花夜月》

毵毵堤柳拂丝鞭,舍利珠光证夙缘。

镜里分明毛发现,长虹卧影月当天。

解析:刘沅、刘濖的这两首诗描绘了当年“双流八景之一”的“金花映月”,生动传神,皓月高挂当空,月影深潜平潭,古桥似长虹卧波,与皓月互倾夙愿;微风吹起片片涟漪,犹如在水面洒下黄金甲片,又如为平潭披上一衫黄金袈裟,真如神仙境地,让当今的成都人真是神往不已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侯

作者:刘 畅 唐 露(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 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