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古诗名句精览(二)——望江楼系列

作者:刘 畅 唐 露(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18 19:14:35 浏览次数: 【字体:

古诗名句精览(二)

——望江楼系列

刘 畅 唐 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并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成都市武侯区成立仅30余年,但这方热土上留存有诸多优秀历史文化。区域内的武侯祠是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无数历史文化名人曾到此咏怀;望江楼公园风光迤逦,众多文人墨客曾登高远眺、吟诗作对;华西坝是中国抗战时期的清净之地,为中华文化、中国教育及现代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横跨锦江的万里桥、九眼桥、安顺廊桥凝结了成都两千多年的烟火气息;红牌楼、簇桥、金花桥、机投桥古场镇满载南方丝绸之路的风雨沧桑,也见证了汉藏民族的友好往来......武侯这片热土,充满智慧、诗情、浪漫和恬逸,未来更有可期。

《蜀都赋》中的名句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解析:这句话为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作为我国九大明楼之一的望江楼,原名“崇丽阁”就取自“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崇丽阁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全木结构,高27.9米,造型以雄浑华丽著称,楼分四层,下两层四方,上两层八角攒尖,层层收分,挺拔入云,装饰上融西蜀诸多庙宇楼阁之精华,构思巧妙,造型独特。据史料记载,崇丽阁的前身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余一龙所建的回澜塔,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毁于战乱后,蜀中文风一直不振,遂修建此楼以振文风。在楼成后的首次科举考试中,四川出了12名进士,此后又出了清代四川第一位状元骆成骧。因此望江楼成为蜀中学子的文运盛地,参拜之人络绎不绝,以求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望江楼(图片来源: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望江楼著名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

望江楼上望江流,

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解析:此联挂于望江楼,至今仅上联而无下联。此上联相传是清朝一位江南名士游览此处偶然所得。后来他在成都住了半年,绞尽脑汁,也没有把下联对出,故归去之时将上联书于望江楼上抱憾离去。百余年来,往来应对的书生游客千千万万,却仍旧无人能对。联中,“江楼”“江流”压韵,流字既可作名词江里的滚滚水流理解,又可作动词江水奔流解读。反复咏唱,不仅不会感觉重复,而且让人感觉朗朗上口,具有强烈韵律之美,且联意与周围环境十分应景匹配。

在古代,望江楼是进出成都的必经之路,江楼送客,锦江行舟。于是在无数人的记忆里,望江楼就是成都,成都就是望江楼,望江楼以充满温馨的人文记忆而镌刻在历史中,成为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崇丽阁(来源:成都望江楼公园官网)

望江楼最长楹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解析:此长联是望江楼最长楹联,为清末文人钟云舫所撰,后由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魏传统将军补书,是中国第六长联,联长212字,气势恢宏,词意豪迈。

此联钟云舫原题《锦城江楼》,联下注明撰写此联的原由:“在东门外,薛涛井畔,时因避漏游此。”该联立足于崇丽阁位临锦江的特定地理位置,作者站上崇丽阁向远处眺望,览尽四周山水景色的特点,又围绕崇丽阁展开想象,说古道今,嘻笑怒骂,入木三分,尽情倾吐了作者的一腔愤懑,具有强烈的激情和艺术感染力。有人评价此联:“振衣千岗,濯足万里流,高视阔步,有独往独来于天地之概,此大题目须大眼孔,放大光明,如椽大笔以状之,乃无余恨耳。”

望江楼长联

开阁集群英,问琴台绝调、卜肆高踪、采石狂歌、射洪感遇,古贤哲几许风流;忽揽起儋耳逐臣、哀牢戍客,乡邦直道尚依然!衰运待人扶,莫侈谈国富民殷,漫和当年俚曲。

凭栏飞逸兴,看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峨眉新月、峡口素秋,好江山尽归图画;更忆及草堂诗社、花市春城,壮岁旧游犹在否?老怀还自遣,窃愿于幽思丽藻,同分此地吟笺。

解析:此联是清人李榕为崇丽阁所撰,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句式变化丰富,善用典故。上联以崇丽阁建成,群英登楼开篇,抚今思古,追忆“琴台”(司马相如)“卜肆”(严遵)“采石”(李白)“射洪”(陈子昂)以及“逐臣”(苏轼)“戍客”(杨慎)等古代贤哲,引发忧国忧民真情;下联通过对巴蜀山川的铺排描写,赞美了风光如画的胜景,体现“人杰地灵”的主旨,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年华已逝,怀念昔日情景的忧郁之情。

联中排句并非随意凑合而成,对仗声律均十分讲究。如“琴台绝调”“卜肆高踪”“采石狂歌”“射洪感遇”几组词语平仄相对,交替错综,富有变化;且分别与下联的“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峨眉新月”“峡口素秋”构成对仗,相映成趣,可见作者撰写此联谨慎考究,而不是率尔操觚。

望江楼名联

此间寻校书香冢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余芬,一样渡名桃叶好;

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留韵,不妨诗让杜陵多。

解析:此联为蜀学名士刘咸荥所题,名气颇大,联中指出杜甫和薛涛同是天涯沦落人,杜甫以诗名世,而薛涛以笺留韵。

望江楼名句

每岁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笺二十四幅,入贡十六幅,馀者留存。

解析:这句话出自明万历年间曹学佺所作的《蜀中广记》,描绘了每年三月初三在薛涛井取水制笺的场景,也道出了薛涛笺在当年的珍贵。薛涛井虽冠以薛涛之名,但与薛涛本人其实并无直接联系。薛涛井的说法始于明代,宋、元以前未曾有过相关记载,现今望江楼公园内的薛涛井,即明代的遗迹。当时,唐代制作薛涛笺的百花潭(在杜甫草堂南边的龙爪堰,非今日的百花潭公园)逐渐淤积,流量减小,已不便再浸沤造笺原料,明蜀王府便在今天望江楼下的玉女津取井水仿造薛涛笺,并称此井为“薛涛井”,再环以井栏,这便是“薛涛井”的由来。

薛涛井(图片来源:成都市武侯区融媒体中心)

周厚辕《薛涛井诗》

万玉珊珊凤尾书,

枳花篱近野人居。

井阑月坠飘梧影,

素发飘飘雪色如。

解析:周厚辕是清翰林院编修、奉正大夫,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来到薛涛井旁,雅兴盎然,思绪万千。他推断薛涛笺既然是用此井水所制成,那么薛涛应居住此地,于是就手书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自作《薛涛井诗》,并将这两首诗刻石附立在薛涛井旁,修建成牌坊。后来,该牌坊经过几次维修,形成了现今望江楼公园中的“薛涛井牌坊”。

杨升庵名诗句

重露桃花薛涛井,

轻风杨柳文君垆。

解析:该诗句出自明代杨升庵所写的《别周昌言黄孟至》,这是古诗词中第一次出现“薛涛井”。

陈矩《薛涛井怀古》

无波古井因涛重,

有色遗笺举世珍。

忆我清江曾拜井,

今游井上吊诗人。

解析:清代诗人陈矩游览薛涛井时,有感而发,以平淡的叙述方式含蓄地表达当时的心情,强调了薛涛井因薛涛而出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侯

作者:刘 畅 唐 露(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 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