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23):大渡河:一条屡屡被人误读的河│正源之争与泸水之名

作者:王怀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18 16:25:43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自5月26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怀林先生的《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大渡河:一条屡屡被人误读的河

正源之争与泸水之名

车过二郎山隧道,心情豁然开朗,抬眼不时可以看到山顶由云雾组成的飞瀑越岭而下;远望高原,贡嘎山终年不化的雪峰在熠熠闪光;向下望去,在海拔高差达数千米的名山大川脚下,就是如丝带般飘拂的大渡河了。

由于河谷深切,在大渡河河谷形成了以干热河谷为主的独特小气候。河谷冲积扇,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亚热带的仙人掌可以顺利生长。由于河谷与山顶气候的差异,形成可以一目了然的多种植物带,山腰常年飘拂的云雾像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给初进高原的游子以极大的震撼。

大渡河峡谷(图片来自网络)

大渡河因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和红军在此的两场关键战役和不同结局而闻名于世,但由于偏居深山,人们对它不仅了解较少,甚至误解多多。

正源之争

大渡河发源于川青交界处,从甘孜州的色达县流入阿坝州后,由大金川再次流入甘孜州丹巴县,与小金川在丹巴县城汇合后,始称大渡河。该河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流经色达、丹巴、康定、泸定,流长239.3公里,于泸定县得妥乡牛肉房出境,再经石棉县、汉源县、峨边县、沙湾区于乐山注入岷江。乐山大佛脚下便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之处,在那里,明显能看到的那条最清澈的河流就是大渡河。

大渡河峡谷(图片来自网络)

大渡河从源头至汇入岷江,全长1155公里,流域面积为9.2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600米。两岸谷坡陡峭,谷宽300—800米,水流湍急,险滩密布,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洪积扇或冲积扇,扇面上多已开垦成为农田。大渡河均为石质床,河床平均比降3.2%—4.1%,水能理论蕴藏量高达174万千瓦,具有巨大开发价值。

大渡河畔(图片来自网络)

过去,大渡河一直被人们认定为岷江的支流,实际上,无论从长度、水量还是流域面积,大渡河均超过岷江。比如大渡河全长1155公里,而岷江干流只有735公里,大渡河流域面积9.2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岷江水系的68%。而岷江与青衣江的总和,也才占整个水系的32%。

泸水之名

对于中原统治者来说,对过去被称为“徼外”的这一地区的误读何止一个,甚至玩笑开到皇帝头上。

公元1705年,清政府拨款修建大渡河铁桥,这本是功德无量之事,但在取名上却闹了笑话。康熙大帝御笔亲题桥名“泸定桥”,取“泸河安定”之意,为何大渡河又变成了泸河了呢?这要怪当时的四川总督能泰及其参谋人员,他们将大渡河误为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说的泸水了,而当时的泸水指今天的金沙江。泸定县以桥得名,也就以讹传讹地传承下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有人说是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三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实则当时河水暴涨,难以渡河。石达开不愧铮铮铁汉,在大局无望之际,毅然以身投敌,欲保剩余7000将士的性命,自己被绑缚成都,含笑凌迟而死。后来清军背信弃义,仍将义军集体屠杀。但当时为何未像后来红军那样往上夺取泸定,史无记载,留下憾事一桩。

泸定桥一桥飞跨,一夫当关,握大渡河之天险,当年红军在创造军史上的奇迹,昼夜兼程240里到达泸定后,22勇士在当时仅20岁的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团长黄开湘指挥下,付出战死4人的极小代价,战胜守桥的一团川军后取得夺桥胜利,避免了石达开的悲剧命运。今天的人们在现场察看后仍然难以置信,甚至按时下的流俗猜测是否与川军“勾兑”的产物!

泸定桥(图片来自网络)

实则当时双方对此战都非常重视,蒋介石亲自部署“大渡河会战”,电勉各军:“大渡河天险,共军必难飞渡,必步石军覆辙”。5月26日,红军在安顺桥突破大渡河,蒋介石等立即飞到成都督战。因水急船少,红军全部渡江需一个月,而大批国民党部队正扑向大渡河,战争胜负就在分秒之间。不过敌人太低估红军的斗志了,以为撤除桥板、集中火力加上险恶的地形,可保万无一失。而红军不仅有对岸已渡河部队的配合,行动神速,而且精心组织,辅之以强大火力,特别是红军斗志极强,当时22勇士争着报名,且党员优先,正是红军这种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书写出了迥异于历史的时代篇章!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