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1947年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段苏权率部参加冬季攻势‖段洣恒

作者:段洣恒(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15 19:31:23 浏览次数: 【字体:

1947年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

段苏权率部参加冬季攻势

段洣恒

1947年12月1日,时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段苏权接到通知,火速到朝阳参加军事会议,他不假思索带着警卫员和马伕上路。到达朝阳后,段苏权看到中央命令,才知道他已取代黄永胜,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司令员。

这次军队换将,不仅突然,而且有些神秘。1946年9月底,冀热辽分局向中央提议,为精简机构,充实基层和部队,撤销热河、热辽两个军区编制,“在热河另组织一野战司令部(黄永胜、段苏权分任司令员和政委),指挥热河之野战旅”。黄永胜平时打猎、看旧书、玩牌、跳舞、逛都市,花钱大手大脚,部队松松垮垮,多次受到军区批评。1946年10月11日张家口失守,为保卫张家口而组建大兵团已丧失意义,段苏权受命担任冀热察区委书记兼军区(二级军区)政委,黄永胜升任冀热辽军区(一级军区)副司令员。

第八纵队是1947年8月1日在赤峰莫里河奉命成军,13旅、16旅、18旅依次编为22师、23师、24师,17旅编为独立1师,临时归八纵指挥。中央军委的意图,是在冀察热辽地区,迅速组建强有力的部队,挥师东进,斩断北宁铁路,吸引关外敌人南下,为东野主力开展秋季攻势创造有利态势。八纵政委刘道生与段苏权堪称总角之交,儿童团时就在一起,段苏权原名祖仔,刘道生嫌土气,顺口起名苏权,苏维埃政权之意,段苏权觉得响亮,也就用了一辈子。

八纵参谋长黄鹄显,原红四方面军作战科长,22师前身独立13旅,从成立时起就在冀热察名下,段苏权与黄鹄显一起攻城拔寨,打过不少攻坚硬仗。1945年9月,段苏权出任热河军区司令员,24师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是原热东分区的老部下,丁盛后来当了南京军区司令员,见到段苏权还是大老远一个立正敬礼。

八纵政治部主任段德彰,在热东当过书记兼政委。22师政委谢明,曾任热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后改任司令员)。22师师长吴烈,是原热南军分区司令员。冀热辽中央分局撤到林西后,在左近的乌丹成立警备区,司令员先是张苏,后是曾任延安警卫团团长兼政委的吴烈,政委邱会作。师、团级干部,段苏权大多叫得上名字。

段苏权走马上任,正是冬季攻势加紧筹备阶段。1947年12月2日,段苏权向东总请示:“冬季作战开始时,建议我们先破从锦州到阜新段铁路,切断敌交通保障和与后方之联络。若可先破交,则需3天时间,如再打援,则时间还需长”。

很快命令下达,八纵、九纵及独1师奉命破击锦(州)义(县)线南段及锦州以东铁路,限12月9日夜间开始行动。

12月15日是冬季攻势正式启动时间,隆冬时节的东北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战士缺少御寒的衣裤鞋帽,自然战斗力大减,冻伤的人以致超过战伤。好在冀热察部队,长期在关外、塞外生活和作战,对酷冷亟寒有相当适应性,爬冰卧雪已是家常便饭。

当日22时,八纵接前指程(子华)黄(志勇)来电:“……你们明日前以两个师的兵力先行包围新立屯,另1个师及九纵即随后跟上,请即部署并告我们是荷”。

段苏权为不使新立屯之敌增援彰武和跑掉,令23师、24师及纵直一部取捷径轻装急进,务于16日24时前完成对新立屯包围。

趋前赶到新立屯的23师副师长任荣回忆,“部队冒着零下30余度的严寒,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半尺多深的积雪行进,只听到嚓嚓的脚步声,呼哧呼哧的喘息声,经过一昼夜急行军,于17日拂晓将新立屯守敌四面包围。我师68团1营进至靠山屯,得知城东8里之双山子高地有敌1个加强连固守,未及休息即向敌发起攻击,战斗由4时打响,连克大小碉堡10多个,激战至9时攻下101、105高地,毙敌30多人,俘敌124名,特别是该营2连,长途奔袭中无人掉队,在战斗中又首先突破敌阵,战后荣获‘勇猛顽强’锦旗一面。当日24时,我师69团强袭新立屯外围的兴隆台据点,歼敌70多人”。双山子为新立屯镇东南屏障,对双山子的占领,为我炮兵攫取了理想阵地,在战后报告中被林彪特意提及。

1948年1月1日3时,段苏权接到前指转来的东总询问电:“你们对新立屯攻击把握怎样?你们对沟帮子及海城两处之工事情形得有何材料?以新立屯、沟帮子、海城3处之敌军力、地形、工事相比较,何处易解决战斗?望告!”此时林彪的注意力在沈阳西北,此刻除八纵、九纵从黑山、大虎山北上外,其余各纵正兼程南下,希冀将最弱的1路新5军分割包围于公主屯以南地区。

新立屯东距沈阳150公里,是黑山县北方大镇,1925年建新立屯火车站,市面更见繁盛,进攻沟帮子、海城自然容易得手,但对整个战局影响不大,也不能达成孤立沈阳之目的。对于城市攻坚战,段苏权不像许多高级指挥员那样发怵,终究攻坚战打出许多经典战例,部队针对性训练特别是实战锻炼,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段苏权攻打新立屯的建议正与东总不谋而合,次日命令下达:“东总令一、八、九纵及炮兵歼灭新立屯之敌,各部队须于5日拂晓前到达新立屯外围集结完毕,其他纵队打援”。

为何3个纵队攻城?林彪对攻坚战素存忌惮,八纵、九纵是新晋地方兵团,缺乏打大仗、恶仗的历练,李天佑、万毅指挥的一纵,1946年8月由原山东军区第1师、第2师及东北挺进纵队两个支队合编而成,是东北民主联军最早组建的9个纵队之一,李天佑是段苏权湘赣时期的老战友,两人的友情终始不渝。接到命令,段苏权颇有异议,杀鸡焉用牛刀?3个纵队加炮兵打1个师,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人多也派不上用场嘛,密集冲锋乃是攻城大忌。

经反复惦量,当日19时,段苏权以八纵名义向东总发报:“部队围困新立屯敌半月有余,天气寒冷,近来生活不甚好,但无怨言,好战情绪尚高,惟发愁者就是因为没有仗打,一同反映,希望我纵包打攻歼新立屯之敌”。也就是说,林彪计划3个纵队的任务八纵要单打独斗,正可谓“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

1948年1月16日,前指来电,“东司决心下一行动决歼新立屯敌和援敌,并由八纵、九纵及东司炮兵担任攻新立屯。根据你们演习的经验,应以何时开始作战才不致冻伤冻死人?请即告以便决定行动时间”。

两个纵队加总部炮团,是攻彰武的“标配”,林彪曾总结说,“运动战中我与敌是4比1,攻坚战中整个来说是5比1或6比1”,但在段苏权的历练中,攻坚战是以有备打无备,只要准备充分、战术运用得当,人员不必4倍5倍于敌。守城犹如1个气球,处处设防处处薄弱,只要戳破关键一点,连续攻击,瞬间土崩瓦解。城市攻坚战历来是死亡多、流血多、费弹多,几天前刚刚结束的彰武攻坚,是二纵、七纵加东野重炮团,以伤亡3千人的代价,歼守军79师9000余人,此是大规模集中使用炮兵,步炮协同攻坚的首战。

1948年1月4日8时,段苏权心有不甘,向上级再度请战:“三九即将来,大雪地行军、防寒、防空均较困难,建议先围攻新立屯之敌后整顿一星期再继续作战。新立屯为孤弱之敌,如有炮司配合我纵,再加上九纵1个师,就可全歼,估计不必用两个纵队。发我们鞋和大衣尚未到”。

段苏权退了一步,1个纵队加1个师,包打上万人据守的坚城,“多亦为累”。对此,林彪将信将疑,最终决定八纵主攻,一纵2师助攻。

24日拂晓,扫除新立屯外围据点的战斗正式打响。既然八纵主攻,段苏权自然不能让一纵2师啃骨头,从八纵主力部队抵达新立屯那一刻,他就要求各级领导深入一线,详细了解情况,有的放矢“临阵磨枪”。此役除26师师长率400人逃脱外,其余9026人悉数被歼,国民党军史有如下记载:“民国37年元月下旬,林匪向沈阳外围再兴攻势,匪第八纵队于20日夜开始围攻新立屯,我守军第26师竭力抵抗,……巷战至26日,彭巩英师长因粮弹俱尽,遂率部突围至海州收容”。

此时从整个国共战场来说,“国军”整师被歼已算不上辉煌胜利,甚至连大捷都够不上。1948年1月31日,中央给林、罗、刘发来贺电,总共14个字:庆祝你们攻克新立屯歼敌1个师。林彪对八纵攻打新立屯印象深刻、津津乐道。1948年1月28日,林彪给“各首长、中央前后委”发报:“我于25日晨,扫清新立屯外围,至晚即将车站据点等10余处之敌全部肃清(大部被砸死在工事内)。26日早,敌分向东北、东南、西南突围,除1部被我压缩回城内被全歼外,只三四百人逃至阜新”。林彪对一纵2师只字未提,对八纵进行了场景式的描述,除详列战果外,特意强调了伤亡比例,“我伤700余,亡290余,敌我伤亡为7比1”。以4个师的兵力,攻取万人守备的坚城,创下东北战场从未有过的战损比,也是冬季作战中最具成就感的战例。

段苏权提议率1个纵队包打新立屯26师,证非妄言,称八纵“真有主力样子”。

1948年2月12日,林彪向中央前后委提交《1月下旬战斗简报》,再次将新立屯攻坚列为首要战绩,半个月前已向中央前后委报告过《歼26师战果》,经战后核实清点,数据更加丰富精准,林彪再次报告:“25日晨我开始清扫新立屯外围据点,经1日战斗敌即动摇,遂于26日晨分路突围,除少数逃窜外,余则被我全歼。此役我毙伤49军26师官兵867名,俘师参谋长徐金等以下8159名”。

蒋介石闻听新立屯战略要点失守,如坐针毡,在1948年2月2日的《1周反省录》中哀叹其灭顶之灾:“新立屯和沟帮子各要点相继失陷,共匪紧逼锦州,沈阳形势更形孤立,国军若不积极出击,作破釜沉舟之决心,则沈阳30万之官兵皆成瓮中之鳖”。

新立屯之战,给林彪留下深刻印象,以致在攻打义县时,两次通知前线部队,等八纵到了再动手。

作者简介

段洣恒,男,1950年6月生,籍贯湖南省茶陵县。先后在国防科工委109厂、空军38师、北京中国书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中央讲师团文联分团、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中国图书联合公司等单位工作。现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段洣恒(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