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秋收起义‖胡平原

作者:胡平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2-30 14:45:55 浏览次数: 【字体:

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秋收起义

胡平原

1927年,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根据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领导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的农民武装暴动。因为时间正是9月,所以党史按季节称为“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湖南平江、浏阳农军、湖北崇阳、通城的部分农民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等。起义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共5000人。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易礼容任行动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起义军总指挥。

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秋收起义准备

1927年4月和7月,控制中国国民党的蒋介石和汪精卫两个反动集团,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坚决反对,先后背叛孙中山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纲领,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加之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革命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占据统治地位,致使中国革命从1924年开始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所吓倒,他们英勇不屈,高举革命大旗,顽强战斗。

鉴于这样的情况,中央临时政治局和中共湖南省委就开始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1927年,“八七会议”通过《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的草案,是中央在8月3日以前就拟出了的。随后,中央农民部又据此为中央草拟了《湘鄂奥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八七会议”正式通过《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后,关于秋收起义的决定也就得到了认定。

《决议案》中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为什么决定秋收起义在湘、鄂、粵、赣四省发动,是由于这四省在大革命时期有着较好的农民运动基础,又是当时受革命影响最深、革命的主观力量最强的地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被委派为中央特派员,回湖南负责传达会议精神,改组党的湖南省委,组织领导湖南的秋收起义。

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出省委常委,讨论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出席会议,传达了中央的新政策,并就会议讨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分析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关系,指出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和政权问题,都离不开革命武装。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应当用主要力量领导军事运动。他说:“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

关于秋收起义的区域问题,部分人主张按党中央确定的方针组织全省农民暴动。毛泽东根据当时主观条件,则力主缩小范围,集中力量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后来经过几次讨论,在8月30日省委会议上,大多数同志终于认识到要在全省同时发动,人力财力都有困难,同意了毛泽东等的正确主张,决定集中力量,发动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等处的起义。这个区域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群众基础较好,还保存着一批由党组织掌握的基本武装力量,可以起义的骨干。这样,省委的决定就为秋收起义选择了一个有利的进攻区域。

秋收起义

关于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确定为两个:一个是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前敌委员会,任命毛泽东为书记;另一个是党的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任命易礼容为书记。起义的具体日期,经9月初省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9月9日开始破坏铁路,11日各县起义,15日长沙起义。

毛泽东根据8月30日省委常委会议决定,赴湘赣边界统率工农武装,组织前敌委员会,领导和指挥起义。他奔赴于萍、醴、浏、铜之间,深入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宣传秋收起义暴动的意义,组织革命力量,制定行动计划。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军事骨干力量,由党组织掌握的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组成。主要有原武汉国民党政府警卫团(团长是共产党员卢德铭),平江、浏阳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1927年7月底到8月初,警卫团和平江、浏阳农军分别奉党中央指示,开赴南昌参加起义部队,途中得知南昌部队已南下,于是改变计划,先后进驻江西的修水(警卫团和平江农军)和铜鼓(浏阳农军)待命。警卫团在进驻修水途中,团长卢德铭回武汉向党中央报告工作,部队由第一营长余洒度指挥。到达修水不久,警卫团得知该县桃家港有一支由鄂南开来的通城、崇阳农民武装一百余人,由罗荣恒等率领,当即派人联系,把他们接到修水县城,编为特务连。8月下旬,警卫团、平江、浏阳农军等单位负责人,在修水山口镇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把这几支武装力量合组为一个师,由余洒度(之后叛变)任师长,余贵民任副师长。以警卫团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浏阳农军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之后叛变)。平江农军则分别补进两个图。到秋收起义时,就以这个师为基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三团编制未变。安源革命武装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

秋收起义

卢德铭从中央返回后,担任部队总指挥。3个团的兵力,合计5000人左右。此外,余洒度在秋收起义前,还收编了夏斗寅残部的一个团,团长邱国轩。山口镇会议后曾编为第二团,秋收起义时编为第四团。

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行动计划是:一团由修水出发攻平江,再向长沙发展;二团自安源进攻萍乡、醴陵,与醴陵、株洲的农民暴动相结合,对长沙形成包围态势;三团自铜鼓出发后,向浏阳进攻,发动浏阳农民四乡暴动。各路得手后,以长沙工农暴动为内应,相机攻克长沙。关于攻打长沙的问题,毛泽东在9月5日从安源写给湖南省委的信中曾强调:“长沙的暴动与前方的军队配合,待起义军逼近长沙时方能实行,不可轻举妄动”。这对后来省委在形势不利时及时作出停止长沙暴动的正确决定起了很大作用。

党组织把起义准备工作完成后,在毛泽东为首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了。

秋收起义经过

1927年9月9日,起义军根据中共湖南省委部署,长沙的铁路工人60余人,开始分头破坏长沙至岳阳和长沙至株洲段的铁路,一度中断了敌方的铁路运输。铁路中断后,起义军3个团根据部署,举行武装起义。

第一团: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从修水出发,取道长寿街向平江进发。9月10日,越过萍乡、修水边界,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当部队路经距长寿街还有15华里的金坪附近时,遭到叛徒的第四团邱国轩突然袭击,致使一团腹背受敌而失败。损失210人,步枪200支,团长钟文璋失踪。部队被迫撤出战斗,向浏阳方向转移。

第二团:9月10日,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在安源起义。10日、11日两次进攻萍乡不下,于是弃而西进直取老关,消灭敌人一个排,缴枪10支。12日乘胜攻克體陵,共俘虏敌军100名,缴枪80支。在醴陵组织了县革命委员会,贴出布告宣告:一切权力归革命委员会,没收地主土地,恢复工会和农会,并打开粮仓、粉房,把东西分给人民群众。不久,敌军调遣优势兵力前来围攻,情况十分紧急。二团遂主动退出醴陵,秘密开往浏阳。在当地农民武装配合下,于15日早晨顺利占领全城,从监牢里救出革命同志和群众300多人。但是由于团长王新亚麻痹轻敌,拒绝听取同志们提出的及时把部队救出浏阳县城的正确建议,结果于16日陷入优势敌军的重重包围。导致部队大部被打散,部分同志突围脱险,不少同志英勇牺牲。

秋收起义

第三团:工农革命军第三团的起义,是在毛泽东领导下发动的。9月10日(阴历中秋节),毛泽东从浏阳到达三团驻地铜鼓,受到全团指战员热烈欢迎。三团在城里萧家祠召开了排以上干部会议。由毛泽东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分析了当时有利的革命形势,号召即举行起义。会后,毛泽东同干部们一起参加了中秋节聚餐,还到连队驻地看望战士和工农群众。11日,在铜鼓桥头沙洲上,毛泽东检阅了起义的部队,然后率领全团指战员向通往浏阳的要道白沙镇挺进。部队到达白沙即同敌人遭遇。经过激烈战斗,胜利地占领了白沙镇。12日,乘胜前进,一举攻克浏阳东门市。但由于一团在长寿街失利,右路失去配合,敌军两个团于14日上午兵分两路迅速向三团迂回包围过来。鏖战6个小时后,终因敌众我寡,三团不得不从马鞍山脚下向上坪撤退。

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起义的同时,湘东各县的工农群众纷纷响应。9月11日,长沙郊外农民起义,捣毁反动的团防局,缴枪80多支;9月12日,粤汉铁路和株萍铁路上的重镇株洲发生起义,起义军曾缴了敌军的20支枪。平江起义农民,镇压了一些反革命分子,并且攻打县城。但是在工农革命军的主力遭受挫折后,各地群众起义也被反动军队和地主武装镇压下去了。

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同时,湖北、江西、广东等省部分地区的农民,在“八七会议”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的号召和党的领导下,也纷纷举行了武装起义。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并且缺乏作战经验,因而遭到挫折,损失较大。在此关键时刻,毛泽东当机立断,立即通知各路起义部队于9月19日会师于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余洒度主张:“取浏阳,直攻长沙”。此时,毛泽东高瞻远瞩,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明确指出:“在敌强我弱、敌人占领了中心城市的情况下,不应再去攻打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必须改变原来进攻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坚持武装斗争,才能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会议经过争论,采取了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

9月20日清晨,红日东升,霞光万道,第一、二、三团聚集在里仁学校操场上。这时,毛委员在总指挥卢德铭陪同下,来到会师台前,动员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进军。即日就从文家市到达江西西部边界的桐木镇。

9月23日,天还没大亮,部队刚从芦溪宿营地沿着芦溪河,经徐家山、斜陡头,爬坡上山进入山口岩,向莲花进发。此次毛泽东随前卫行动,卢德铭、余洒度随师部居中,后卫为苏先骏第三团。先头部队已通过了,但后续部队第三团还在山口岩和白泥岭之间的低凹处。江西军阀朱培德和省第四保安团从萍乡赶来,尾随追击。这时第三团中了敌人的埋伏,遭到突然袭击,部队仓促应战,苏先骏掌握不住自己的部队,又误认敌军为自己部队,造成了重大损失。卢德铭听到后面枪声激烈,为掩护后续部队进入山口岩,上罗霄山,也为了毛泽东的安全,他奋不顾身,带领一个连的兵力回来阻击敌人,掩护部队继续转移。经过一场激烈的恶战,部队突破了重围,但在这次战斗中,卢德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在战场上。

战斗结束后,卢德铭的遗体由当地农民周仁榜掩埋在他家屋后的小土坎茶树下。对卢德铭极为赏识的毛泽东听到卢德铭牺牲的噩耗时,悲痛欲绝,痛惜喊道:“还我卢德铭!还我总指挥!”卢德铭为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22岁。

毛泽东与卢德铭雕像和毛泽东的题词

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此时,部队人数不足1000人,而且思想极为混乱,组织很不健全。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部队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1个师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下辖2个营,并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党组织,把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开始实行民主制度。此后,工农革命军继续南下。

10月3日,部队抵达宁冈县的古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初步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研究了建立根据地和对井冈山地区的农民武装部队袁文才、王佐部队采取团结改造方针等问题。会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于10月7日到达宁冈县茅坪。接着,部队经湖南酃县水口镇转至江西省遂川县境,起义部队历时一个多月,辗转行程约千里,于1927年10月27日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萍。从此,这支秋收起义武装部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展开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秋收起义意义

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在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经过调查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毅然改变了原定进攻并夺取省城长沙的计划,及时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走上了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秋收起义纪念雕塑

秋收起义中组成的工农革命军,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基本骨干力量之一。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胡平原(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自贡市史志研究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