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通江儿女含泪建碑纪念毛主席‖冯永君

作者:冯永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2-25 15:08:14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2023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2月1日起,“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特设“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专栏,发布纪念文章,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方志四川”投稿邮箱:565066364@qq.com。

通江儿女含泪建碑纪念毛主席

冯永君

在川陕相连的崇山峻岭间,有一座简洁而独特的纪念碑。碑体仿人民英雄纪念碑体式,采取民族风格歇山式碑顶,碑高4米,底座长宽各2米。碑身正面凹刻“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左、右、后三侧均凹刻有从《毛主席语录》中精选部分内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每当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家中孩子考上大学、中专、中师,家长就带着孩子到这座纪念碑前放鞭炮,以示感恩。逢年过节,人们也自发地到纪念碑前放鞭炮,以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和崇敬。

那么,这座纪念碑到底位于哪里?人们为什么要建这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背后有哪些动人故事呢?

时光回溯到47年前的1976年9月9日下午,通江县三合乡黑岩坪村一社的群众正在队长向仕达的带领下召开群众会,研究部署农业生产。突然,院子里的喇叭响起了一阵哀乐,哀乐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以十分沉痛的心情播报:“敬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会场里马上鸦雀无声,死一样的沉静,空气也似乎凝固了,人们脸上表现出万般惊愕、惊恐、惊吓的表情,大家谁也说不出话来,谁都不相信毛主席逝世了。当喇叭里又一次响起哀乐,播音员再次播报这一不幸消息后,大家才回过神来。这时,会场里立马哭声一片,妇女们号啕大哭、悲痛欲绝、如撕心裂肺,男人们低声抽泣、上气不接下气。孩子们看到大人们哭泣也大声哭起来,有几位年纪大一点的女同志、老党员当场哭昏厥过去。

大约一刻钟后,队长向仕达用衣袖擦干脸上的泪水哽咽着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的会莫法开下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伟人、一位恩人,我与大家一样万分悲痛,在座的心里都明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我们受苦人就不可能翻身解放做主人。根据我们一社的情况,请党员、共青团员和队委会的同志留下,讨论研究以什么形式纪念毛主席,表达我们贫下中农的哀思和敬意。”

商讨中,有的同志说:“毛主席是我们穷苦农民的大恩人,多买些个纸给他老人家烧。”有的同志说:“多做几个大花圈放到毛主席相片前,多买些个鞭炮给他老人家放。”有的同志说:“开个追悼会吧,我们老百姓多给毛主席做个揖、磕个头。”向仕达听了大家的建议后,觉得那样做不足以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他说:“我们不如建个纪念碑,让子子孙孙永远记住毛主席的恩情。”最后,大家经反复商议,一致同意他的提议,并选社里最好的风水宝地“鱼嘴头”修建纪念碑,图纸由向仕达亲自负责设计。同时,这一决定得到了大队党支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为赶在9月18日下午3点给毛主席开追悼会前建成,生产队组织20名石工、60名土工参与修建。尽管生产条件落后,没有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工具,大家仍然化悲痛为力量,不分白天黑夜赶工期。全凭人工一錾一錾地凿,一锤一锤地敲,一锄一锄地挖,一背土一背土地背。为了赶工,晚上干通夜,没有电,人们就用竹筒灌满柴油照明,或用手扶拖拉机的灯光照明。无数的火把把夜空照得通明,火光映照着人们悲伤的脸庞和坚定的眼神。大家铆足劲,决心用行动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9月17日下午,纪念碑主体工程完工了。但是,要把这块又高又大的石碑立起来谈何容易!在没有吊车、没有滑轮的情况下,大家想出了堆土的办法。于是,全社百多男女老幼,用锄头挖、用背篼背,经过昼夜奋战,硬是用土堆成了一个小山包。9月18日早上8点,百多精壮劳动力用绳索拉,用木杠撬,顺利地把纪念碑立了起来。

18日下午3点,全村老百姓自发赶到纪念碑前,收听毛主席追悼大会实况。大家手臂上戴着青纱,胸前佩戴着白花,手里捧着从山坡上采摘的鲜花,满怀深情、满脸泪水肃立在纪念碑前,给毛主席默哀、鞠躬、献花,寄托无限的哀思。

追悼会后,社里5名共产党员亲手在纪念碑的围栏内种上了4棵青松,18名共青团员在纪念碑围栏外每人种了一棵青松。如今,这些松树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傲然挺立,就像忠诚卫士日夜守卫着纪念碑。

自从毛主席纪念碑建成后,四乡八邻的群众自发从各地赶来参观拜谒,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寄托人们对领袖的哀思。黑岩坪村的群众更是化悲痛为力量,对全村的山、水、林、田、路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实现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黑岩坪村也因此而声名大噪,很多领导和名人相继来到该村参观毛主席纪念碑。时任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通江县委书记张继等领导分别来到黑岩坪村,参观毛主席纪念碑、检查指导工作。谭启龙看了全村的发展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后,十分高兴,为黑岩坪村题词“林茂粮丰”。

40多年过去了,毛主席纪念碑依然挺立在青松环抱的“鱼嘴头”,碑体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见。当年参加建碑的群众大多老了,一些人也已过世,可是人们却一辈辈、一代代自发保护毛主席纪念碑,大家从无怨言,从不计报酬。现在,毛主席纪念碑已被通江县列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冯永君(通江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

供稿:通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