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从南昌到井冈——纪念朱毛会师95周年

作者:文仁浩 肖相权 管之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28 15:31:26 浏览次数: 【字体:

从南昌到井冈

——纪念朱毛会师95周年

文仁浩 肖相权 管之子

朱德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贺龙、刘伯承等领导并参加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第一枪。起义失利后,他率起义军余部,坚持武装,收拾败局,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和历史关头,挺身而出,保留革命火种,壮大革命力量,发动湘南起义,率部奔向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南昌城头第一枪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当时所掌握和影响的北伐部队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在起义准备中,朱德根据中央要求,精心绘制了南昌市区的地图,并且对敌军兵力部署的分布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同时,频繁地同第三、九军留驻南昌的几个团的团长进行接触。

1927年7月27日,奉中共中央之命负责发动并领导南昌起义的周恩来来到南昌,当晚住进花园角的朱德寓所。朱德详细地向周恩来汇报了南昌国民党军队的情况及他所做的工作。就在这一天,叶挺率领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贺龙率领的暂编第二十军先后进入南昌。经过一翻周折后,本来决定在30日晚举行的暴动,推迟到8月1日凌晨2时举行。朱德的任务是设法拖住留驻南昌的第三军两个团的团长,保证暴动的顺利进行。

1927年7月31日下午,朱德在佳宾楼设宴款待那两个团长。酒席上,猜拳行令,觥筹交错,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朱德又约他们到大士院打牌。离开佳宾楼后,朱德先来到第二十军的指挥部,向贺龙通报情况,接着也来到大士院。正在牌桌上我打你摸时,贺龙部一名云南籍的副营长跑来告密,那两个团长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起身告辞。朱德不便阻拦,就赶到第二十军指挥部,将叛徒告密的事告诉贺龙。于是,原本定于8月1日凌晨2时举行起义,因消息泄漏,提前到午夜后举行。按照作战计划,第二十军第一、第二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南昌起义取得胜利。

《南昌起义》 油画(图片来源:新华网)

朱德原来领导的军官教育团,有三个连的学员参加了起义,公安局也有少部人参加了起义。

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朱德对这次起义作了很高评价:“它明确地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政治方向,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

先遣开路勇担当

南昌起义的成功,令国民党反共势力大为惊恐。他们开始集中力量对南昌进行合围。面对如此不利形势,前敌委员会决定:起义军立即按中央原定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实行土地革命,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来一次北伐,以统一全国。南征的具体目标是广东的东江流域和潮汕地区,而且占领了汕头就有了出海口,可争取得到国际援助。

起义前,朱德曾同滇军中一位叫韦杵的师长交谈过国是,他是国民党左派。起义时,朱德建议由韦杵任第九军军长,自己任副军长。不料,韦杵在起义前夕因病前往武汉治疗,不在军内。8月3日起义军撤离南昌时,又改任朱德为第九军军长。朱德临危受命,一面着手组建第九军的指挥机构,一面整编参加起义的军官教育团,并吸收一部分铁路工人和青年学生,组成第九军教育团。

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时,前委又让朱德担负一项重要任务:任南下先遣司令。他带着第九军教育团作为先遣队,比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二十五师早两天踏上南下征途。朱德说:“我从南昌出发,就走在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找粮食……”

8月6日,朱德率起义军先遣队到达临川,全城各界群众集结在大道两旁欢迎起义军。驻临川的杨如轩得知起义军要路过时,考虑到与朱德多年的同窗和袍泽关系,又慑于革命声威和保全自己实力,把部队撤到城外,悄悄地给起义军让出一条南下大路。

8月中旬,起义军在临川休整一周后继续挥戈南进,直指瑞金、会昌。起义军指挥部又决定将第二十军的第三师拨给负责先遣任务的朱德指挥。

8月下旬,朱德率第三师的一个营作为前卫营南下,在壬田与敌钱大钧部遭遇,敌我力量十分悬殊,激战一昼夜,大部队赶到参加战斗,终于打败敌军。后又配合主力在瑞金、会昌同敌军激战,打垮了敌军两个师。

浴血奋战三河坝

为掩护主力转战潮汕,前敌委员会决定起义军在三河坝分兵,由朱德、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率3000人据守三河坝,掩护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主力部队转战潮汕。

三河坝晚霞(图片来源:文史广东)

三河坝,一个只有10平方公里的不起眼的粤东小镇,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此交汇而得名,更因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在此阻敌血战而成名,有史家称之“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

9月底,获悉国民党三十二军钱大钧率新一师、新四师、十八师、二十师约3万人,由梅县松口扑向三河坝。为选择有利地形,朱德把指挥所设在东文部田氏家祠,军需部设在三星堂,并选择与汇城遥遥相对的小丘陵——笔支尾山顶及石子案一带挖战壕、筑工事,这是阻击敌人扼住梅江、汀江、韩江的好阵地,起义军的主力集中在这里,前沿阵地上有三架水龙机关枪,东文部、沿河竹头下都挖了战壕,并在西岸观音阁设置高山了望哨。由大麻莲塘梅子岽一直到茶阳沿坑,达到30余里的山头都埋伏着起义军英勇的战士,准备迎头痛击来犯的敌人。朱德和25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沉着指挥这场阻击战。10月1日,战斗打响,起义军时而隐蔽射击,时而以虚为实,时而引诱敌人自己打自己,与多于数倍的敌军恶战,“半渡而击”更是打得敌人无处藏身。激战三天三夜,朱德认定已完成阻击任务,遂率部撤出战斗。

三河坝战役,朱德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和身先士卒敢于牺牲的精神,开始得到广大官兵认可和尊敬。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重九”起义时,朱德就担任敢死队前锋官,攻打总督衙门;在讨袁护国的纳溪棉花坡战役中,更是以死相拼,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茂芝转兵定方向

在完成阻敌任务后,朱德下令部队立即撤出战斗,交替掩护,迅速转移,日夜兼程去追赶主力部队。可是,一个意外的沉重打击却突然来到。1927年10月7日清晨,在饶平茂芝村,他们突然遇见第二十军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带领的从潮安退下来的起义军二百多人,才知道主力已在潮汕失败。这真是晴天霹雳。许多人心情沉重,思想混乱。一些指挥员也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这是一个异常严峻的时刻。敌人大军压境,5个多师4万多人向他们扑来。从内部讲,我们的部队刚从各方面会合起来,突然遭到失败打击,不论在组织上和思想上都相当混乱。既孤立无援,又同起义军前委失去联系,一切只能由朱德独立负责,当机立断作出决断。朱德同几个主要领导研究后,决定部队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甩开敌人重兵,摆脱绝境。

10月7日上午,起义军在茂芝的全德学校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周士第、陈毅、李硕勋等20多人。会上,朱德介绍了起义军在潮汕失利的情况后,毅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在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

茂芝会议(图片来源:潮州发布)

经热烈讨论,朱德归纳大家意见为四条:

第一,我们和上级的联系已断,要尽快找到上级党取得联系,以便取得上级指示。

第二,我们要保存这支军队,作为革命的种子,就要找到一块既隐蔽又有群众基础的立足点。而湘粤赣边界地区,敌人兵力薄弱,农民运动搞得早,支援北伐最得力,我们应当以此为立足点。

第三,据最新情报看,敌人已从南、西、北方面向我逼近,我们要从东北方向穿插出去,行动上要隐蔽。

第四,要继续对全军做艰苦的政治思想工作,发挥党团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扭转对革命失去信心的混乱思想,安定军心,更要防止一些失败主义者自由离队,拖枪逃跑,甚至叛变投敌的严重事故发生。

会议否决了少数同志关于解散部队的提议。

会上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决议。这一决定,就为这支陷入混乱处于绝境的队伍指明了出路和方向。

赣南三整留火种

在向赣南进军途中,朱德、陈毅为了巩固这支起义军余部,保存革命火种,适时进行了三次整顿。这就是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史称“赣南三整”。

在天心圩,朱德召集军人大会,说明革命形势和任务,指出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朱德激动人心地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但是,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一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在大余进行组织整顿:一是整顿党团组织,二是整编部队。首先,整顿党、团组织,成立党支部。南昌起义虽然开始了我们党独立领导军队的新时期,但只是在上层领导机关和军官中有少数党员,在基层士兵中一般是没有党团员的,因此党的工作不能深入到基层和士兵中去。经过整顿,重新登记了党团员,调整了党团组织,成立了党支部。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连队去,还选派一些优秀党员去基层担任指导员,从而加强了党对部队的全面领导。在整编中,取消了“军、师、团”建制,把部队改编为一个纵队,共组成7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1个重机关枪连。采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番号。朱德任司令,对外化名王楷。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通过整编,部队的组织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团结成了一个比较巩固的战斗集体。

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抵达江西大余后,在这里整编部队和整顿部队的党、团组织(图片来源:《朱德画传》)

在上堡进行了整训。首先是整顿纪律,规定募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在信丰曾发生过少数不良分子拿出手榴弹抢当铺的事情。陈毅抓住这事对部队进行教育,告诫大家: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没有纪律是不能生存的。在军事训练中,起义军每隔一两天上一次大课。为适应客观要求,提出了新战术问题,主要是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也就是打游击战的问题,以及把一线式战斗队形改为‘人’字战斗队形等,开始了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

统战范部蓄力量

起义军在上堡整训时,朱德从报上意外看到范石生部的十六军已从广东韶关移防到与崇义接邻的湖南郴州、汝城一带。他同陈毅商量后,便写信给范石生,希望同他合作。

范石生是朱德在云南讲武堂一期丙班的同学,当年交往甚笃,后来一同参加同盟会,一起参加昆明的“重九”起义,又一起参加护国讨袁战争,并都成为著名的滇军将领。这时已移驻湖南郴州和汝城一带的范石生,也主动派在他部队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韦伯萃与朱德进行联系,希望与老同学朱德合作。在此之前,范石生一直关注着南昌起义军部队的去向,当得知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抵达大余时,范石生就派手下的参谋给朱德送过一封亲笔信。在信中范石生说,和朱德既然是老同学老朋友,他不愿与这支革命队伍作战,而是希望能给予协助,还说他的部队里也有一批共产党员,他们的作风证明他们是很好的革命者。

那时,朱德和陈毅正在对这支由他们保留下来“穿山西进”的革命火种进行整训和整编,坚定部队的革命信念和初心。再次收到范石生的信后,朱德把他的想法提交到党的会议上研究决定。在党的会议上,朱德和陈毅都对现有形势发展进行了认真分析,在全国范围内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合作已经分裂了,但从目前具体情况看,我们同范石生的合作仍是有可能的,范石生对蒋介石很不满意,并且结怨已久,他也需要寻找和扩大盟友。

一部分人赞成朱德和陈毅的意见,认为与范石生合作既能解决部队面临的实际困难,还可做争取范石生的工作。另有一部分人则表示坚决反对,认为与范石生合作就是与敌人进行合作,是右倾,是投降,又担心一旦与范石生合作,我们会处在他们的包围中,染上恶习以至变质。

针对这些不同意见,朱德引导大家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他指出:搞合作要看是否对革命有利。如果通过合作壮大了革命队伍,即使不能使范石生变成我们的长久朋友,起码能使他暂时保持中立态度,这样对革命是有益的。因此,同范石生搞合作就不能说是右倾投降了。

朱德还对大家说,除了范石生是他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外,还有范石生下属的三个师长都是他在云南讲武堂任队长兼教官时的学员,可以利用这些老关系来做争取工作,相信我们与范合作不会遭到危险。

朱德还指出,有人担心合作而使革命部队掉进染缸,这个问题提得好。但是,只要我们坚持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和军事上自由这三个大的原则,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在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后,朱德便给范石生去信,表示愿就合作事宜与范石生进行正式谈判。

半个月后,朱德收到范石生的回信,信中写到:“春城一别,匆匆数载。兄怀救国救民大志,寻求兴邦救国之道。而南昌一举,世人瞩目,弟感佩良深。今虽暂处逆境之中,然中原逐鹿,各方崛起,鹿死谁手,仍未可知。来信所论诸点,愚意可行,弟当勉力为助。兄若再起东山,则来日前途不可量矣!……”

既然范石生有这样的态度和认识,朱德决定亲赴汝城与范部洽谈。在从上堡赶往汝城的路途中,朱德又一次遇险。那晚,朱德住在濠头圩的一家祠堂里,突然百余名土匪包围了祠堂,躲避已来不及,危急时刻,朱德灵机一动,转身向厨房走去,随手抓起一条伙夫的围裙系在腰上再向外走。土匪堵住他问:“你是什么人?”“朱德在哪里?”朱德回答说:“我是伙夫头。”又用手指着后面说:“在后面屋里。”土匪见他穿得破破烂烂,胡子又长,确实像个伙夫头,没管他,匆匆跑到后面屋子里搜索。朱德趁机跳出窗口,安然脱险。

来到汝城,朱德先同他的学生范石生所部的四十七师师长曾曰唯洽谈,打消了曾曰唯的顾虑。第二天,又同从乐昌赶到汝城的范石生进行正式谈判。朱德对范石生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党什么时候调我们走,我们就什么时候走;补充给我们的物资完全由我们支配;我们的内部组织和工作你们不得进行干涉。达成共识和协议后,为秘密起见,朱德化名王楷,暂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部参议及第四十七师副师长兼第一四O团团长。朱德成功地把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的一个营“隐藏”到了范石生的部队里。

后来,朱德在回忆这次统战工作时说道:“当时和范石生搞统一战线的策略,是完全对的,是应该的。”因为“我们的兵员、枪弹、被服、医药等都得到了补充,部队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整。这些对于我们以后的斗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湘南起义又一枪

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2000多人,从粤北转至湘南宜章县境。此前,中共湘南特委已制定《湘南暴动计划》。湘南的革命形势,朱德在莫斯科学习时就有所了解,“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在湘南起义,后因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未能起事,朱德更是了然于胸。朱德率部到达杨家寨子后,湘南特委所属宜章县委即找朱德、陈毅等汇报了宜章的敌情。朱德了解到宜章县城敌人力量空虚,就提出了智取宜章的方案。由出身豪门还未暴露革命身份的胡少海,以国民革命军第16军140团团副的名义,率一支先遣队进驻宜章,稳住宜章的上层统治者后,大部队随即跟进。为不让反动头目逃脱,要胡少海以“宴请桑梓父老”为名,对准备捉拿的人都送去请柬,并在宴前设下埋伏,以便一网打尽。

1928年1月12日下午,朱德、陈毅率部开进宜章县城。宴会在县参议会的明伦堂举行。酒过三巡,朱德站立起来,把杯子一摔,冲进十个战士把枪口对准官员和绅士。朱德大声宣布:“我们是工农革命军……现在把你们统统抓起来,听候公审!”与此同时,陈毅、王尔琢指挥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驻在东山养正书院的团防局和警察局,俘虏了400多人。紧接着,朱德下令打开监狱,放出被捕的革命者和无辜群众,打开仓库,把粮食分给贫苦的工农群众。许多青年踊跃参加起义军。

智取宜章的胜利,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1928年1月23日上午,中共宜章县委在西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庆祝起义胜利。朱德宣布起义军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蔡协民任政治部主任。在这里,第一次举起了镰刀斧头的红旗。

湘南起义指挥部旧址(图片来源:新华社)

年关暴动的枪声令反动派惊恐万状,国民党当局命令独立第三师师长许克祥“即日进剿,不得有误”。许受命后立即带着全师人马,从广东乐昌日夜兼程北上,妄图扑灭湘南起义的烈火。朱德即率领部队秘密撤出宜章县城,隐蔽在乡间,与当地农民配合。坪石一战,击溃了许克祥的兵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随后重占宜章,成立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

为支援各地起义,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应湘南特委和各县县委要求,在朱德、陈毅率领下,由宜章北上占领郴县。随即分兵协助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农军攻占县城,并在这些县建立苏维埃政府。到3月底4月初,安仁、茶陵、桂东、汝城、临武、嘉禾、桂阳、常宁、衡阳县大部地区的农民,也纷纷举行起义,起义军占领湘南十多个县,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工农革命军很快发展到3个师2个独立团近1万余人。

1928年三四月间,在国民党军队的重兵进攻下,朱德、陈毅率起义部队撤离湘南地区,向井冈山转移。

朱毛会师在井冈

湘南起义胜利后,国内的政治局势有了新的变化。宁汉战争结束,湘粤军阀根据南京政府的命令纠集7个师的兵力,从湖南衡阳和广东乐昌两个方向南北夹击进逼湘南。其时,湘南特委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而湘南地区地主武装也还相当强大。为保存工农革命军,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敌人决战,朱德当机立断,作出退出湘南、上井冈山的重要决策。

朱德之所以作出这样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毛泽东和他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有了相当的了解。1927年10月底,南昌起义军失利后到信丰时,地方党组织赣南特委派人来接头,就第一次说到毛委员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始上井冈山的消息。朱德、陈毅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后来在江西转战时,朱德派原在二十五师政治部工作的毛泽覃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取得联系。毛泽覃是毛泽东的胞弟,接受任务后,化名覃泽,由资兴到茶陵,见到了毛泽东,详细介绍了朱德及所部的情况,并转达了朱德对毛泽东的问候。

1927年11月上旬,在到崇义上堡时,又同来自井冈山的张子清、伍中豪带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会合,朱德向他们详细询问了井冈山的情况。12月,何长工从井冈山下山寻找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广东韶关找到了朱德,朱德又详细了解了井冈山的地形、群众、物产等情况,十分满意和赞赏地说:“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们已经派毛泽覃同志去找毛润之了,如果不发生意外,估计已经到了。”

这时,毛泽东已按湘南特委要求率秋收起义部队进入湘南地区。1928年3月上旬,毛泽东决定兵分两路去迎接朱德、陈毅部上山。毛泽东还派毛泽覃带一个特务连赶到郴州,同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取得取系。在毛泽覃接应下,朱德、王尔琢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主力和耒阳新成立的第四师和水口山工人武装,经安仁、茶陵到达酃县的沔渡。

陈毅在郴州接到朱德关于向井冈山转移的通知后,即组织各部向东撤退,4月8日到达资兴县城,意外地同井冈山下来的何长工、袁文才、王佐会合。

毛泽东为掩护湘南起义军转移,4月中旬率部到达资兴县的龙溪洞,与萧克带领的宜章独立营会合。

4月中旬,陈毅、何长工、袁文才、王佐一起到达沔渡,与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接着,朱德、陈毅带领直属部队从沔渡经睦村到达井冈山下的宁冈砻市

4月下旬,毛泽东率领部队从湘南的桂东、汝城返回砻市,立刻脱掉长衫,换上军装、挎上驳壳枪去见朱军长。朱德听说毛泽东来了,赶忙与陈毅、王尔琢等走出龙江书院迎接。朱德抢先几步迎上前去,毛泽东同时也加快了脚步,两只热烈的、深情的、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从此,毛泽东、朱德的名字就紧紧地联系起来。

《井冈山会师》 油画 许宝中 作(蓬州闲士摄于乐至县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

朱毛会师后,两支起义部队为延续北伐时铁军的荣誉,合编为第四军,后又改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朱毛井冈山胜利会师,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而且对红军的创建与发展以及井冈山地区的武装割据都有重大意义,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即“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在我党历史上,在人民军队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井冈山会师》(油画)王式廓 作(图片来源:央视网)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

音乐:

环球资讯广播;云听有声 - 档案揭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文仁浩(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

肖相权(四川怡和盛达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

管之子(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