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从放羊娃到空军司令——刘懋功将军的故事‖王放

作者:王 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27 14:16:32 浏览次数: 【字体:

从放羊娃到空军司令

——刘懋功将军的故事

王 放

刘懋功(1916.8—2009.12),祖上陕西渭南澄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曾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三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清末光绪年间,陕西渭北大旱,刘懋功全家人逃荒落户于甘肃华池县。他8岁起为他人放羊谋生。1933年末,刘志丹率领红军来到华池县,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不满18岁的刘懋功放下赶羊鞭,投身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斗争。

追随刘志丹的刘懋功先后当上了游击队员、红军,参加了陕甘边区反“围剿”作战。刘志丹带领他们四处艰苦转战,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个县城,将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唯一“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落脚西北奠定了基础。

在频繁激烈的战斗生活中,刘懋功亲身感受到刘志丹的高贵品质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定仙墕激战中,刘懋功冒着枪林弹雨向部队传达了刘志丹下达的命令,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的机警和勇敢得到刘志丹喜爱和信任。当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并与陕甘红军组成红十五军团时,刘懋功已担任连指导员。为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刘志丹提议,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伏击刚进入苏区的东北军110师,红军在劳山设伏。刘志丹命令刘懋功马上通知全营:“不要管川道里的敌人,赶快过河,抢占对面山头,堵住敌人南逃的道路!”刘懋功的三营跨过河沟冲向对面山顶,与敌“爬山比赛”,终将敌人打垮,最后全歼东北军110师。刘懋功在火线上被任命为“营教导员”。

不久,错误“肃反”风刮进陕甘根据地。刘志丹、高岗、习仲勋、张秀山、汪锋等一大批陕甘红军和根据地的领导人被秘密抓捕,刘懋功也受到牵连,他被关押了四天四夜受尽折磨。终因正直的田守尧师长的保护,才脱离虎口,又投入到榆林桥的战斗,左臂负伤致残。

党中央毛主席来到陕北,制止了错误的“肃反”,解救出刘志丹等一大批红军干部。刘志丹被救出后,多次耐心向受委屈的同志们做工作,刘懋功多次聆听了他的讲话:“革命的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干革命就像爬山沟一样。磕磕绊绊总是难以避免,受委屈的事也常会碰到,要与其他红军部队同志搞好团结,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刘志丹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顽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教育着刘懋功。

1936年3月,红军东征,在山西孝义兑九峪战斗中,刘懋功受命阻敌,掩护师部后撤,冒着敌机轰炸,击溃敌军多次攻击。在敌人重兵围困、又失去与主力部队联系的情况下,他认真寻找突围缺口,发现身后的悬崖近百米深,半山腰有个凸起部,长着一棵大树。他随即决定将全营战士的绑腿带集中拧成长绳。夜深人静时,分批将人吊下,一一溜到崖底。他指挥全营安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当第二天中午赶上大部队时,师长以为他们营已全部牺牲了。刘懋功出色的指挥得到师首长赞扬。

东征结束前,刘懋功已任232团政委。军团首长王首道带领他们负责掩护中央派往山西各地的一千余名地方干部安全渡过黄河。刘懋功派出两个连担任前卫,一个连在中间保卫,他亲率两个连断后。部队在山林间向西挺进,为突破国民党主力的封锁线,他和侦察班换上便衣,摸清了敌人的碉堡设置及巡逻规律,利用夜间保护着干部大队快速通过封锁线,敌兵发现后急忙追出。刘懋功带领部队一边阻击,一边行军,越过了几条敌军挖的又深又宽的封锁沟,翻过了最后一座山。刚到黄河边,敌军又在后边追上,刘懋功一边组织干部大队渡河,一边带领部队狙击敌人。敌人的飞机、大炮不停地轰炸。当敌人大队人马赶到黄河时,部队最后一批人员已安全地渡过河,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1936年4月,刘志丹在东征前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他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刘志丹是从三秦大地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是刘懋功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也是手把手教会他开展游击战的老师。刘志丹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了刘懋功的一生。

解放战争中,刘懋功率部在收复关中根据地小园子战斗中,经三个多小时激战,除十几个敌人漏网逃走外,共歼敌610人,俘虏500余人,获得消灭美式装备敌军一个整营的重大胜利,我军仅有21人伤亡。此战强烈地震慑了敌人阵营,盘踞关中的残敌全部逃跑,我军收复了关中根据地。这次战斗打得艰苦、顽强,打得干净、利落。联防军司令部给刘懋功记了一大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院把小园子战斗作为典型战例,编入《步兵团战例选编》。

1947年,蒋介石对陕北根据地发动重点进攻,我军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相继在青化贬、羊马河、蟠龙战役中取得胜利。1948年2月,西野发动“宜瓦战役”,包围了宜川敌整编二十四旅,吸引洛川刘戡之整编二十九军增援,然后在瓦子街设伏打援。警一旅的任务是夺取“枣卜条梁”,这是一条形似牛脊背样的狭长山梁,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刚下过一场大雪,敌人又赶修了工事,防守很严,警一旅两次进攻都没有拿下。旅长高锦纯找到刘懋功商量,调动旅山炮连和三团迫击炮连,集中火力,实施第三次进攻。刘懋功亲自率队冲向山顶,两个多小时的反复七次争夺,白刃拼杀,硬是用铁锤砸烂了“枣卜条梁”。瓦子街战役全歼敌整编29军军部及两个整编师、五个整编旅三万敌人,击毙军长刘戡、师长严明等,这是我西北战场的转折点。彭德怀曾高度表扬警一旅与战士们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扶眉战役胜利后,三十团获得“英雄团”奖旗,彭德怀亲自来到十师。罗局战斗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示范精典战例教学,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史册。

兰州战役中,十师又作为攻坚主力进攻沈家岭、狗娃山,为兰州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三十团再次获得一野司令部颁发的“长攻善守”奖旗。这面奖旗是2019年国庆在天安门广场展示的100面奖旗之一!随后,他们又挺进河西走廊,解放、保护了工业基地玉门油矿,这时的刘懋功已成为西北野战军中一名能征善战的虎将。

1950年夏,一纸调令让刘懋功去北京空军报到。刘懋功想不通,一是自己没有多少文化连自行车都骑不了,还能开飞机?二是自己在陆军干了十多年,舍不得离开老部队、老战友。他找到老首长甘泗淇,希望他向军委反映,让自己留在陆军。老首长说军委命令已下,再反映也无济于事。无奈中他只好先到北京,见到自己在红军大学学习时的训练部长刘亚楼,向他报告了自己的想法。刘司令告诉他,从陆军选调干部是毛主席批准的,并再三劝他,刘懋功都不松口,最后刘司令请来罗瑞卿和肖华,在颐和园请他全家游玩时共同做他的工作。在三位首长耐心劝说下,刘懋功才答应留在空军。罗瑞卿说:“好!军人就应该这样!”从此,刘懋功安下心来扎根在空军,开始了艰苦、紧张的学习和训练生活。

刘懋功从小放羊,没有上过学,仅有的那点文化还是参加革命后在战争中学到的。抗战开始前,他在延安红军大学学习了半年,又在中央党校学习了一段时间。这些速成教育,重点学的是革命斗争的理论和陆军的战法。要在此基础上学习空军的飞行和指挥,那是远远不够的。他来到空军航校,学习了不到一年《飞行原理》《发动机构造》《领航学》《气象学》等课程。学习那些难记又难懂的理论和术语,开始时他就像在听天书。再加上苏联顾问用俄语授课,态度简单粗暴,他简直难以接受。但刘懋功是个不服输的人,课堂上他认真听讲,努力把教员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术语都真正搞懂;课下他认真复习消化,把所有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都用来补课和学习,妻子住院生下孩子后他才知晓。为完成实习操作,他泡在操场,认真练习每一个动作,反复背诵动作要领,直到全部熟悉掌握。天道酬勤,通过不懈学习,刘懋功不再担心苏联顾问在课堂上提问了,在飞行投弹、野外实习、模拟打靶中,他得到最高的成绩。第二学期,他就完全赶上进度,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时受到表扬。

1953年,刘懋功奉命进入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进行四年专业学习,接受系统的军事理论和飞行指挥教育。他的文化基础知识、飞行理论、飞行指挥水平都得到极大提高。他就像海绵吸水似的刻苦学习着,为日后担任空军指挥员打下坚实的基础。1955年,刘懋功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57年夏,刘懋功以优异成绩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担任空三军军长。

刘懋功

1958年8月,我军炮击金门,刘懋功带领空三军组建的指挥班子紧急奉调入闽,指挥闽北战区,与国民党空军争夺福建沿海的制空权。3个月里,我军空战13次,击落美制蒋机14架,击伤9架,俘虏敌飞行员1名。这是抗美援朝后我军最大规模的空战行动,刘懋功出色指挥了空战,我军完全取得这一空域的制空权。

1960年夏,军委任命刘懋功为辽南地区作战指挥,调来两个高炮师准备打击美蒋侦察机,他选择了待机歼敌理想地域,组织部队战前练兵。1961年就在这个阵地,就是这个高炮群机动灵活,首次击落美制P-2V电子侦察机,国民党空军研究组副组长叶霖等12人当场毙命。

20世纪60年代,刘懋功在昆明军区空指任职8年。他指挥空军先后击落8架美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和一架F-4C战斗机。为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战争,帮助越南共产党建立航校,昆明军区空指训练培养了一批飞行员。1968年,刘懋功从昆指调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1975年又对调兰州军区空军司令。放羊娃刘懋功在革命战火中锻炼成长,成为共和国优秀的空军指挥员。

“文革”中,刘懋功牢记当年“肃反”结束后刘志丹的教导,相信党中央、相信毛主席,他在艰难处境中没有灰心。他同林彪、“四人帮”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2009年12月23日,刘懋功将军在他93岁高龄时走完了战斗的一生。他用实践证明,老干部的辉煌不只记录于历史,也灿烂于今天,他们无愧于“党的宝贵财富”。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人民将会记永远住他、怀念他!

作者简介

王放,女,1949年2月生,陕西高陵人,退休教师。1968年西安铁一中高中毕业,下乡、当兵,1983年电大毕业,1987年陕西教育学院函授本科毕业。现任陕西三秦红色文化传播中心主任、陕西省红色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王 放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