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他们是成昆铁道奇迹的创造者‖林红

作者:林 红(凉山日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27 15:06:49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2022年12月26日,全长915公里的成昆铁路复线全线开通运营,成都至昆明运行时间由19个小时缩短到7个小时左右。在享受快捷交通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半个世纪前30万筑路大军历经12年建设, 开创18项中国铁路之最、13项世界铁路之最这段艰辛付出的历史,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他们是成昆铁道奇迹的创造者

林 红

题 记

成昆铁路,开创13项世界铁路之最,它与美国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被授予联合国特别奖。

成昆铁路,在外国专家断言的修铁路禁区上,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30万人劈山架桥,历时12年,用血肉、理想和信念,筑成了一道钢铁大动脉。

蒋荣邦、黄昌炳、苟宗前、肖谋礼、彭海……他们是曾经修建成昆铁路的铁道兵。

那时,他们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他们白发苍苍再相聚。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但磨灭不了他们最值得铭记和骄傲的记忆。

提起牺牲的战友,老兵们抑制不住泪眼蒙蒙:“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是的,历史会记住,这种敢作敢当的民族气魄,这个人类空前绝后的奇迹!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为之拼命,是因为百废待兴的中国、极度贫困的中国人,已忍受太久、渴望太久!

老成昆铁路修建时,30多万筑路大军靠着肩挑手提修铁路(图片来源:攀枝花发布)

一大早,在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盐源县平川镇老农苟宗前,向主治医生请假,上午不输液。左说右说,医生终于同意。在儿子苟自洪陪同下,两人来到西昌市西部村寨参加“在川战友修建成昆铁路联谊会”。这是成昆铁路通车后,他与战友分别40多年的第一次聚会。当年创造人类建筑史上奇迹的年轻人,如今一个个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

修铁路的日子

成最值得骄傲的人生

“不管有什么事,每年都会有两次凉山战友小聚会。几年搞一次大的纪念活动,让战友们寻梦沉思,有机会面对面地交流。”操着一口普通话的彭海,是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

1964年9月,铁道兵5个师接到命令,迅速集结大西南。当年和彭海一样的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年,怀着满腔热情,光荣参军,进入铁道兵第十师,投身到成昆铁路凉山段的建设中。

其实,彭海和黄昌炳赶上的是成昆铁路复工。早在1958年7月,成昆铁路就已开工,但不久后便停建,直到1964年8月复工。

铁道兵在老成昆线上铺设铁轨(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供图,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70多岁的黄昌炳,如今居住在广汉市。1964年,刚满18岁的他,从家乡广汉入伍。“被分配到铁十师,先在夹江,后到西昌,修隧道,干了3年。”黄昌炳说。铁道兵诞生于1948年,是陆军的一个工程技术兵种,当年入伍当铁道兵是很光荣的。

肖谋礼也是从广汉入的伍,他和黄昌炳分到一个师,住在西昌马坪坝。当氧焊工的肖谋礼,技术过硬,带新兵在小庙乡机场附近一带施工时,由于新兵的一次失误操作引起爆炸,他为保护施工设备不被损坏,避免其他人员伤亡,扑向爆炸物。牺牲时,肖谋礼年仅29岁,唯一的儿子仅1岁零两个月。

战天斗地快修成昆铁路(中铁二局 甘林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肖谋礼的儿子也赶来参加这次联谊会,“我没见过父亲,只有这张照片伴随我,明天去西昌烈士陵园看他老人家。”他把手机上父亲的一张穿军装工作照拿给记者看,照片上的人比眼前这位中年男子更意气风发。

据统计,1964年已有30万人奋战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上,1966年施工人员一度达到35.97万余人。他们奉献着青春,甚至鲜血和生命,这段修铁路的日子也成了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值得铭记和骄傲的历史。

1970年6月底, 成昆铁路在四川西昌礼州全线接轨

千里成昆线

30万人参与的国家行动

“从四川修一条铁路到云南,早在19世纪末,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都先后有过打算,有的还进行过勘察。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间,国民党政府也曾断续做过一些勘察工作。但面临地势险峻、地质复杂的地质条件,都始终未能实现。”这是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的《成昆铁路》对成昆铁路的陈述。

成昆铁路最早的记载,是西南设计分局的专家们从1952年2月开始踏勘草测,1953年10月提出东线、中线、西线走向比较方案。

1966年,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前排左5)、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前排左4)到成昆铁路工地视察

东线自成都经内江、宜宾、彝良、威宁、宣威、沾益、曲靖至昆明,长1112公里。

中线自成都经内江、宜宾、巧家、东川至昆明,长1033公里。

西线自成都经乐山、峨边、喜德、西昌、会理、广通至昆明,长1167公里。

最初,三条线中,中线被选中,获国家计委批准,1954年9月完成初步设计。

但1956年,铁道部鉴定认为中线所经金沙江地段,地质不良,决定放弃;东线改名内昆线;成昆铁路选定西线方案。

1957年,苏联援华铁路专家来到铁二院(西南设计分局),进山视察西线。他们认为,三线方案中只有中线可行,另二线根本无法修铁路,西线是修铁路禁区,即使修成也将被大自然摧毁。

因为,西线穿过5条地质断裂带、3个暴雨集中区,700公里处在7至9烈度地震区,沿线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广泛发育,岩层破碎,大滑坡183处、危岩落石近500处、崩坍100处、岩堆200多处、泥石流沟318条,另有河岸冲刷、山体错落、岩溶、岩爆。

但是,西线上埋藏的巨大聚宝盆让国家最终决定走西线。

全长583.26米的成昆铁路丙谷大桥

成昆铁路,于1958年7月开工,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全线使用内燃机车牵引的1级干线。

全线铺筑7大盘山展线,桥隧总长433公里,占全线4成。其中隧道427座,最长的沙马拉达隧道,位居全线最高点,长6379米,海拔2244米;桥梁991座,无数次越过大渡河、牛日河、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

成昆铁路开创了13项世界铁路之最。1984年,它与美国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被授予联合国特别奖。

回忆当年筑路史

倍感现在日子无比珍贵

这次来参加“在川战友修建成昆铁路联谊会”的人,包括117名从成都、广汉赶来的铁道老兵,在凉山的60多名铁道老兵和40多名支铁民工,一共200多位老人热热闹闹聚在西昌,把6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西昌烈士陵园、螺髻山、泸沽湖、卫星发射基地。他们倍感现在日子的珍贵,满怀热情地享受生活。

在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中间,偶尔有几个听得认真的年轻人,他们像朋友一样交流。苟自洪陪着还在住院的父亲出席活动,显得有些激动。

1965年11月,邓小平视察成昆铁路

苟宗前,18岁参军当上铁道兵,修了5年铁路,干的就是推隧道车的活路。农民出生,个子高,力气大,使他很受部队重用。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筑路主要靠人力。打隧道,用炸药将岩石炸松后,一人在前面用钢钎顶住岩石,一人在后面抡二锤锤钢钎,而凿下来的泥石又用手推车推出来。在修桥挖基坑时,先打进去几根木桩,使土质稍微疏松后,再一锄一铲往下挖。一次严重的摔伤让苟宗前住了3个月医院,部队给他评了三等功,身体刚恢复,又继续上工地。有时24小时连续干,实在困得很就在隧洞的石头上睡两三个小时。

成昆铁路通车后,苟宗前回到盐源平川农村,仍然当农民。这次是他第一次与战友聚会,他拉着自己的排长、战友问长问短;苟宗前认为自己很幸运,“虽然现在身体不好,先后做过4次手术,但一些战友死了,我活下来了。”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竣工通车(中铁二局 甘林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是的,历史会记住,这是一种敢作敢当的民族气魄,这是一个人类空前绝后的奇迹!当年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为之拼命,是因为百废待兴的中国、极度贫困的中国人,已忍受太久、渴望太久!

时光荏苒,成昆复线正在修建中,肩挑背扛早已变成机械化作业,四川目前运营的29条铁路也已编织成网。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通车(攀枝花市委宣传部 供图,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不忘成昆英魂

希望给46名无名战士建陵园

修筑成昆铁路期间,从北京入伍的彭海在西昌黄联关铁道兵第十师医院工作,亲见无数战友牺牲。“条件艰苦,师医院所在地原是个监狱,简陋的茅草房,外伤每天有,传染病多,特别是肝炎,遇上大塌方,死伤的人多啊。”现在仍然一口北京话的彭海,当年娶了四川媳妇留在西昌,一呆就是50年,直到在凉山州卫生局退休。

为修建成昆铁路,平均每1000米铁轨就有两三名建设者为之牺牲,这一说法并不为过。在最危险的路段,6.4公里长的沙木拉达隧道,修建6年,平均每修建一公里,就有50多名建设者献出生命;西昌小庙乡羊腰岭隧道,全长806米,牺牲了16名战士。

成昆铁路烈士陵园

由于成昆铁路工程异常艰巨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限制,12年来,牺牲的人数,迄今也没有权威的统计资料。唯一可数的,就是铁路沿线的烈士陵园,一共23座。

这还不包括那些零星散落在铁路沿线的坟茔。

黄联镇土林右边那片荒草凄凄的乱坟堆,是每次聚会都要提的老话题,那46座没有墓碑的铁道兵坟茔,让每个活着的老兵黯然神伤。

不忍心看到老人们的愿望得不到实现,苟宗前老人的儿子自己出钱,请蒋荣邦老人拟写碑文,在荒草凄凄的乱坟堆上,立起一个1.8米×2米的墓碑。它述说着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建设者艰苦卓绝的付出和牺牲……

(该文获“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林 红(凉山日报)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