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投笔从戎 肝胆相照——朱德总司令的好友戴与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02 11:19:42 浏览次数: 【字体:

投笔从戎 肝胆相照

朱德总司令的好友戴与龄

戴与龄又名学礼、以立。1888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金山寺坎下的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戴鸿熙勤劳躬耕,节衣缩食送戴与龄读书,殷望成材,以期支撑门户,免受豪强欺凌。

戴与龄年轻时的照片

1896年,朱德就学于席聘三先生私塾。戴与龄与朱德二人常在一起研习功课,兄弟相称,情谊日深。他经常听席聘三讲述太平天国革命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萌发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

1906年,戴与龄和朱德一起考入顺庆中学堂学习。从此,他俩朝夕与共,砥砺学行,不分彼此。当时学堂监督张澜和教师刘寿川等都是留日归来的维新派人物,他们常灌输救国救民的思想,尤其对朱德和戴与龄两个发奋图强、好学上进的学生特别关心,借了很多进步书刊给他们阅读,如邹容的《革命军》、严复的《天演论》等。朱德常精读细研历史课中的著名战例,张澜先生借给他的《孙子》三十篇他反复阅读以致背诵如流,而戴与龄数理化三科成绩尤其优异,因此张澜建议朱德同戴与龄去成都投考武备学堂训练军事的弁目队。

1907年1月,戴与龄同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堂毕业。春节刚过,他俩一道赴成都,投考成都武备学堂,戴未被录取,朱德因家里反对,未入学,旋即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体育学堂。年末,朱德在体育学堂毕业回到仪陇。戴与龄考入四川高等学堂正科第二部继续学习。1909年底,戴与龄在四川高等学堂秘密加入了同盟会。1913年1月,戴与龄修业期满,到成都中学任教。因在校时常参加革命活动,有的学科尚未学完,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至1914年1月又参加毕业考试,各科成绩合格。1916年10月30日由省公署查验,才发给了正式毕业证书。

四川泸州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展陈的戴学礼(戴与龄)珍贵档案

1915年12月,朱德任滇军补充队第四队队长,负责组织新兵准备出征讨袁,戴与龄追随朱德,任该部军需。在讨袁护国战争中,他积极筹集粮饷和各种军用物资,保证了战斗需要,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荣获云南都督唐继尧颁发的奖章。

1917年,朱德所部改编为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朱德任旅长,戴与龄晋升为该部军需处长。1919年,戴与龄与泸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赵培炎结婚。1920年,朱德推荐戴与龄任云南盐津县知事(即县长)。当他向朱德告别去盐津县就任时,朱德恳切地说:“鉴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我决定挂冠去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留学,学习马列主义,从头干革命。”戴与龄诚挚地作答:“这很好!我知道你为革命毫不介意个人利益。你出国留学,在经济方面,我一定全力支持。”戴与龄言而有信,在朱德留学期间给予了大力支持,直到朱德学成回国。他常说:“我由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逐步树立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都是朱德同志作为我一生的革命带路人,是我的良师益友。”

四川泸州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展陈的戴学礼(戴与龄)珍贵档案

戴与龄在盐津施政采用文教兼法治,宽猛相济,秉公执政,赏罚严明。他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安定社会秩序。所以当地百姓刻碑赞颂:“施政以仁,遗爱长留盐津县。”

1922年9月,朱德和孙炳文出国,戴与龄亦辞去盐津县县长职务,回到四川泸州。朱德于1926年学成回国,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即南昌军官教育团)团长,并着手筹办军官教育团。戴与龄又追随朱德,被委任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军需处长。他廉洁奉公,精打细算,积极办好学员伙食,为朱德一得力助手。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戴与龄积极参加起义。朱德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副军长,不久即任军长,军官教育团全体官兵、学员都被编入该军,戴与龄随部转战至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10月13日与敌钱大钧3个师激战三昼夜,6日清晨撤出三河坝。行军途中,戴与龄从马背上摔下来,头部受了重伤,加之原就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伤病交加之下,经朱德动员,戴与龄也不愿拖累部队,便潜回四川泸州。

1930年,戴与龄在泸州钮子街经办大东西药房,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并筹积药品、资金,支持革命。

1935年红军撤离仪陇后,国民党政府的地方团防武装,四处追捕、残害红军家属,逼得朱德全家四处逃避,朱母钟太夫人和幺弟太阶逃到泸州。戴与龄视他们如亲娘、胞弟,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安排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因担心住久了不安全,又把钟太夫人和太阶改名换姓,送到泸州郊区水淹土地一个织布工人周吉成家里,向周家租了间屋子供其居住,并送去钱粮、衣物等。钟太夫人在周家住了一年多,恐被反动派发觉,戴与龄又将他们转送到南溪县陈玉珍(朱德的前妻)的亲戚家里去躲避。直到1937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戴与龄才将朱母及太阶接到泸州,备送充裕路费,将他母子二人安全地送回仪陇马鞍。同年11月29日,朱德于晋洪洞战地致函戴与龄,告以在前方得到的大小胜利,并说:“......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健康,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又说:“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戴与龄接信后,及时将钱寄给朱理书转交朱母,使其顺利地度过了荒年。

朱德写给戴与龄的借款信

戴与龄在泸州以开办药店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并常给朱德通信联系,朱德给他的信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都还珍藏着。“文化大革命”中,有的被红卫兵抄家时抄掉了,有的信现存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抗日战争期间,他写信给朱德,介绍10多名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朱德给他的回信说:“你介绍来的人我已据他们的德才分配了适当的工作。给青年人予以出路,这是我应尽的责任。”朱德同志给戴与龄的另一封信说:“与龄老弟,抗战一开始,前方很需要人,希望你在后方募三千民夫来参加抗日战争。”与龄接信后积极动员组织青壮年赴抗日前线,并多方筹集路费,但不久又接到朱德的信说:“我们在前方已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当地人民踊跃参军支前,你就不要再招民夫了。”

戴与龄秘密进行革命工作,以及遵照朱德信中的指示积极动员和组织民夫到抗日前线,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监视和迫害。四川省保安司令部情报科科长陈茫中,曾带领爪牙,先后到他家搜查,抄家三次。戴与龄逃往乡下避难,其妻赵培炎被羁押审讯,脚被打伤,后经多方请人疏通才被放出。但国民党当局仍不死心,成都行辕又派军统特务王某住泸州,长期跟踪监视戴与龄全家。

1949年泸州解放时,戴与龄已重病在身,不能执笔了,他叫儿子超群代笔拟了一个电文并写了一封信寄给朱德总司令,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压在全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从此中国人民再不受压迫、剥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不久,朱总回信:“来信及电均悉,你在反动政府压迫之下,亦能度过,这是不幸中之幸事。如你旧病已治好,来京观光,更可以为人民做些事。如你旧病还沉重,就仍在家居住为宜......”不幸的是,当1950年1月朱德给戴与龄的信寄到泸州时,戴与龄已病故于泸州市镇川东巷二号家里,享年62岁。他临终前嘱咐他的儿女们说:“我因心脏病,不能出去工作,对革命没有尽到我的心愿,是我终生的遗憾!希望你们子女辈,今后努力工作,争取为国家,为人民,为共产党多做一些贡献,我就安心了。”

戴与龄去世后,朱德并没有忘记好友的恩情,将他的儿子和儿媳接到了北京。朱德对他们说:“我为什么喊你们来?因为你们的爹爹对革命有帮助、有贡献,能做的事他都做了,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来北京不是要做官,而是要学习本事,为人民服务。”来到北京后,戴与龄的儿子戴超群凭借优异成绩考取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几个月后,便参加了抗美援朝,成为了北京最早报名参军的一批青年,也是第一批渡过鸭绿江的青年。1956年,平安回国后的他依旧带着朱德的嘱托投身于国家建设中。

从同乡同学到革命战友,朱德与戴与龄的友谊跨越血缘和生死,在那个艰难曲折的年代,两人投笔从戎、肝胆相照,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更为了国家民族的光辉复兴。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仪陇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