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历久弥新承文脉,让瑰宝焕发时代生命力——写在“川流不息”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落幕之际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3-11-30 09:36:0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边钰 向宇 摄影

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多彩的巴蜀大地上闪耀。11月29日晚,全省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的川剧集中汇演在成都首次落下帷幕。由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主办的“川流不息”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上,川渝川剧名家新秀同台呈现戏曲精粹,站在振兴川剧40周年的新征程上,为“蜀戏冠天下”的三百多年故事续写新篇章,绽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新光彩。



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举行。

承文脉,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

一开场,戏曲舞蹈《你从历史中走来》艺术地展现四个川剧重要流派的创新演变,演员们年轻的脸庞,对应的是一幅幅百年川剧历史发展至今的生动切面。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川剧是时间长河里历久弥新的宝藏,传承是振兴川剧的首要任务。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川剧传承发展。1982年,四川印发文件提出“振兴川剧”,明确成立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统筹全省川剧事业全局,做好川剧“抢救、继承、改革、发展”(即振兴川剧的“八字方针”)工作。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川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视传统文脉的精神在本次汇演中得以延续,绝大部分参赛剧目都是传统戏,如《柳荫记》《红梅记》《铡美案》等。其中获得大幕戏优秀剧目奖一等奖川剧《卧虎令》,就是“传承”的生动写照。40年多前,演员陈智林因看了川剧名家杨昌林的这部戏,决定15岁入行川剧,40年多后,他成为四川省川剧院院长,是川剧的中流砥柱,为川剧摘得文华大奖、“二度梅”等国家级大奖,与00后学生同台演绎《卧虎令》《龙凤呈祥》。

传统本领在经典重演中变得扎实。本次汇演里南充市川剧团主演的川剧经典看家戏《白蛇传》95%的登台演员都是“00后”和“90后”,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们动作脚尖利落,全面展现川剧闺门旦、文生、武丑、老生的风采,并把变脸、吐火(因剧场安全改为喷烟)、水袖、翎子功、托举、旋转、踢慧眼等川剧绝技展现给观众引发喝彩。

舞台经验化作戏曲研究,为文脉提供养分。历来四川对川剧的系统研究,令不少外地同行羡慕。40年来,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先后出版《川剧剧目词典》《川剧传统剧目集成》《川剧表现手法通览》等川剧理论书籍、工具书、专著、丛书等100余部,翻录修复黑胶、磁带等音频数据,整理归纳大量珍贵的手稿、唱词、曲谱、照片等数据,数据库容量达20T。“已故川剧名家影像资料数字化保护工程”入选原文化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还有蓝光临、肖德美等川剧名家陆续制作书本、视频教材。



川剧演员的精彩表演展现蜀韵蜀味。

育新人,完善机制壮大阵地致青春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

梨园如此多娇,后浪逐前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次汇演为刘世虎、杨昌林、李天鑫、刘兴明、毛世君等坚守在基层、一线,为川剧争得国家艺术基金的创作者颁发特别贡献奖,也以“年度英才”的荣誉嘉奖川剧幕后帮腔杨茜、内江市川剧团大幕戏《绣襦记》主演黄筱雅等“00后”演员。

保护川剧新芽,为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培育人才梯队,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川剧才能生生不息。目前,全省国有川剧院团(单位)17家,以四川省川剧院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为龙头,自贡、内江、南充、达州等地薪火相承,还有较为活跃的有成都市成华区百家班川剧团、绵阳天青苑川剧团等民营川剧团7家。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重点工程部署,2019年印发《四川省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振兴川剧和曲艺20条具体举措。

框架搭建起来,川剧的生命力在具体活动中丰满起来。“老带新”成立戏曲名家工作室、连续举办六届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川剧经典好戏连续在央视展演、与职业学院委培川剧新苗、组织中小学生川剧传习展演、联合重庆市举办两届川剧节、7朵“小梅花”竞演……振兴川剧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以来,振兴川剧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成100多位艺术家、200多个代表剧目的传承整理,出版川剧研究成果200多部,推出优秀剧目100多部,5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去年,《草鞋县令》获得文华大奖。国家级、省级川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增加到45人,23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攀高峰,打磨精品探索市场寻观众

《草鞋县令》《尘埃落定》《死水微澜》《巴山秀才》《还我河山》《南海李准》……近年来四川精品剧目频出,尤其在展示戏曲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的同时,通过现代多元创新的舞台表达形式,频频引发观演热潮,受到众多年轻观众青睐,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

川剧频频“出圈”背后,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核,致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举。以获得文华大奖的川剧《草鞋县令》为例,其既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有充满现代创造性的表现手法,符合新时代的价值需求,能够引发观众的广泛共鸣。好作品背后是不断打磨。陈智林透露,主创数易其稿,经过20多次的剧本修改及数月排练,以深入人心、深入人性的表达方式,才呈现了四川什邡历史名人纪大奎惟民至上的精神。

“这是振兴川剧40年的一次成果检阅,在演出中,我们感受到我们优秀文化的一种复苏。现在不是害怕精品不吸引人,而是怕拿不出精品好作。”陈智林说。

攀高峰,制精品,川剧要获得长远发展,还要走出去,并探索市场寻观众。仅今年6月底,四川省川剧院携《白蛇传》《和亲记》以及《川剧经典折子戏专场》献演由香港特区政府主办的“中国戏曲节”,9月两度赴韩国演出。《草鞋县令》在今年则继续全国巡演,前往北京、上海等多地,推荐川剧好戏。

此外,川剧还刮起潮流风。今年,成都川剧艺术中心锦江剧场揭牌,旨在打造新国风沉浸式川剧演艺驻场项目,让川剧文化“潮”起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爱上川剧。

一批民营剧团,也逆势破圈。从濒临倒闭到如今演出爆满,如今的三花川剧团演出场地,不仅有银发老人,还激荡着年轻人的欢声笑语。三花川剧团成员李龙开设了川剧团的小红书账号。每天,账号都发出了川剧团的明日演出剧目,还涵盖戏装体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来看戏,甚至还有网红赶来,在小红书上,很多网友称三花为“宝藏川剧团”,朴实的演员、铁粉老戏迷、“守艺人”……三花成为了网友心中“成都最接地气的川剧团”。



川剧演员的精彩表演展现蜀韵蜀味。

出新作,展文化自信立世界戏剧之林

7月2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演员康勇率领变脸方阵亮相约一分钟,20秒变换12张川剧脸谱,让全世界的观众了解来自天府之国的川剧。

振兴川剧以来,精品荟萃,川剧努力以自己的性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著名剧作家魏明伦被誉为“巴蜀鬼才”,他创作了九台大戏,其中《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三获全国优秀剧本奖,震惊戏剧界。其剧作川剧《变脸》片段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夕照祁山》以高雅文学性获得文坛关注。剧作《潘金莲》刷新大众对女性的认知,引起社会和海内外广泛讨论,并影响文娱影视圈至今。

11月27日,90岁的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著名剧作家徐棻获得2023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戏剧),成为继著名剧作家魏明伦之后,我省又一位获此荣誉的川剧名家。徐棻说:“我明年还有新作和大家见面。”她擅长用现代意识创作传统川剧,多年来笔耕不辍,她的剧本在国内曾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大奖,还常常被移植到昆曲、滇剧等其他剧种,甚至在国外引起反响,如《死水微澜》《尘埃落定》《欲海狂潮》《马克白夫人》等,为世界观众展现了四川故事。

来源: 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何晓波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