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梁志友 ‖ 绿军卡碾过的记忆车辙

作者:梁志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04 15:53:00 浏览次数: 【字体:

绿军卡碾过的

记忆车辙

梁志友

“1950年4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工兵部和十八军部分官兵,在‘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号召下,投入抢修。工程兵一六二团开赴两路乡新沟担负两河口至二郎山顶一线整修,拓宽工程。5月10日,雅安工程处派遣川康大队五分队和工兵六团,开进二郎山茨竹坪至二郎山一带,17日青康大队会同部分工兵部队到达二郎山顶至大渡河边一带整修公路。5月30日公路通至泸定,6月25日,川康公路雅康段基本修通”。(《天全县志》)

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修筑川康公路

“195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政府在始阳、城厢、紫石、小仁烟、南坝子、滥池、大井坪设茶水站”(《天全县志》)。川康公路其实就是川藏公路,如今的国道318线,一条紧系汉藏民族的纽带,沟通内地与边疆的交通大动脉。

引用以上文字作本文的引子或铺垫,是2020年时值人民解放军修筑川藏公路和进军西藏70周年纪念,岁月易逝,但军魂不倒。当年筑路大军开山劈岭的炮声、钢钎铁锤的叮当声,夹杂着施工的号子,林涛的呼啸犹在耳畔。音乐家洛水、时乐濛谱写的《歌唱二郎山》优美的弦律,也从心底呼之欲出,令人心潮澎湃,荡起感情旋涡。

川藏公路的修通,不但筑就了内地与西藏联系的大动脉,让遥远的边陲不再遥远,也筑起了一条恢宏的生命线和民族和衷共济的脊梁,让兄弟民族心贴着心。穿越史称“西南锁钥,南诏咽喉”的天全腹地,逶迤西进的川藏公路,除路通带给当地经济繁荣兴旺、物流信息畅通,记载下一段触手可摸的华章和筑路英雄们不朽的史诗外,还在天全人民心中铭刻下一份刻骨铭心的情感。

崎岖狭窄的老川藏公路

修筑川藏公路前,刚刚建立起人民政权的天全县城,还经历了一场3千多匪徒的疯狂围攻。解放军555团的90余名指战员,坚守县城7昼夜,后来在芦山部队的支援下击溃土匪,取得了保卫新生政权的胜利。

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讲,修长藏公路和挺进西藏的最初日子,小小的县城简直激情沸腾,一边忙剿匪巩固新生的政权,和斗地主、减租退押;一边要支援筑路官兵和慰问进军西藏的指战员。刚刚抢通的川藏路上,每天不是过长龙般的徒步行军的官兵,就是大批的车辆、马匹、辎重,组成一道川藏线上最壮观的风景。

紧随其后的是解放军后勤部队,文工团、卫生队官兵。我们那个四合院,就曾驻扎过部队的卫生队人员。

西藏平叛的时候,也有大部队过境天全的记忆。那时,调动的部队已改换着乘坐解放战争时缴获的日本嘎式、美制大道奇和小吉普。1962年,中印反击战打响,西进的军车整团、整营、整连的调动,并且星夜兼程,碾得公路上尘土飞扬,也碾出了国威军威的神圣。插着红旗的军车引领,在一路洒下嘹亮的军歌声中,一辆接一辆从人们敬佩的目光驶过,铁流滚滚气壮山河的阵势,扬我军威,鼓舞人心!

晚上过境又是另一番动人心魄的景象。汽车的轰鸣声里,雪亮的灯光探照灯样一组接一组划过夜空,横扫行道树、房屋、田畴。特别是从梅子坡下山的车队,远远的看不到车容,只有灯光首尾衔接,仿佛夜空中恣意挥动的利刃,正横扫一切夜魅。看得令人热血沸腾,为军威油然而生自豪。

那时,川藏公路从始阳上大坪,到梅子坡下山,经小城东边的桂花桥南拐,绕过一片田畴后沿城南边(今环城路),接西进桥穿过解放街(古碉门),至禁门关后进山西去。

大略每个人的心里都驻着英雄梦吧,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绿军装,挂上钢枪,神气活现的行走在威武之师里。所以,初谙世事的年龄最喜欢的就是军人、枪、军车,做打仗的“游戏”。看军车过境就成了小时候的莫大兴致,桂花桥和西进桥便成了最佳的观看点。

1950年,天全县武装自卫队配合解放军修筑二郎山沙坪大桥

我读书的小学就在桂花桥头,桂花溪绕校西南汇流入天全河。门前就是老川藏路,从梅子坡下山后的军卡常常在参天的桉树下排队等候掉队的车辆。等齐后稍时休息又一声令下,迅速摇燃发动机,绿车队又在一路轰鸣声中向西挺进,长龙般一辆辆驰过学校门前。还没到上课时若是绿军卡过境,校门前一定会挤着好多同学,喜出望外盯着车队数数,一眼不眨生怕漏掉了一辆,直到上课铃声催促才悻悻然跑向教室。

西进桥不远的国营食堂就在川藏路边,也是临时的军供站,经常有成连、排、班建制或三五辆绿军卡停车吃饭。战士们下车后,一身风尘里精神抖擞地列队集合,唱完“我是一个兵”或“三大纪律”歌后,鱼贯入堂。路边停着的军车便成了大人、小孩们观看阅览的风物。

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我和同街的继生又到西进桥看军车。正好,有两辆进藏返程帮社员拉青蒿的解放牌军卡停在国营食堂旁边千丈树下,去食堂就餐。崭新光亮的绿军卡很诱人。我和继生便毫无顾虑地爬上了车,躺在软绵绵的青蒿上眯着眼睛享受着阳光的温暖。这也是我第一次坐车,惬意得忘乎所以。殊不知我们都睡着了,等到被颠醒后已经辨不出来东南?直到汽车停始阳汽车运输团(下车后才听说)才被发现。解放军司机问明原委后把我们俩领到公路旁拦下一辆地方车搭我们进城。

中印反击战告捷后,有不少英雄部队沿川藏公路凯旋。人们会不约而同伫立路旁注目致敬,并拍手欢送。英雄们的事迹还在学校的礼堂报道过。后来,除了部队换防或调动,以及后勤保障部队的绿军卡成建制的驰骋在川藏线上,坚守着军绿在岁月里的风景线外,地方的车辆也开始多了起来。

1966年,根据中央加强“三线”建设的决定,原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驻格尔木办事处汽车八队迁到了天全县的沙坪。绿军卡、国营车、地方车,又一起构筑起川藏公路上运输的繁忙。

1981年,川藏线始阳至天全改道新线,从河源经思经桥至龙尾,沿天全河南岸上至禁门关,绿军卡过境县城的壮观景象渐成记忆。但它却是历史的车辙,清晰地留在了时光的卷册里,每忆每新,令人感慨万端。

世间的每一条路对人而言都是有生命的,它从你咿呀学语开始,搀着你一路成长,伴着你亦步成熟,又引着你走向远方。而川藏公路,更是灵魂的大动脉,每一公里都渗透着英雄们的鲜血,它的修通是军人的骄傲,也是历史筑起的辉煌和时空的高度。为纪念为藏汉民族团结和兴旺的筑路英雄们的奉献,2010年,天全县民政部门将葬于二郎山的英雄遗骸迁到红军烈士陵园并举行公葬仪式,让人们在时代前进的路上,永远记住一段岁月,一个曾经,一群鲜活而生命常青的军人!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梁志友(四川省天全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