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探寻成都“双桥”的前世今生

来源:成华发布(根据“方志成华”相关资料整理) 发布时间:2023-06-26 10:47:17 浏览次数: 【字体:

成华,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有着悠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根基。成华历史是巴蜀历史的组成部分,成华文化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篇章。

成都市成华区融媒体中心携手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办联合推出“成华往事”,带您发掘、找寻、传承成华蕴含的丰富文化与历史底蕴,追忆老一辈成华人的似水年华。本期,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双桥”的前世今生。

探寻成都“双桥”的前世今生

从万年场边的天桥一转弯便踏进了一条老街,手执导航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喊它“双桥子”,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则唤出它的另一个名字——“420厂”。

这里就是成华区双桥子街道。

2018年的成都万年场华润二十四城(原420厂旧址) 温月摄

清咸丰元年,这里有两条水渠,阻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方便通行,居住在此的农民用两根木板搭起了简易木板桥,后来因木板腐朽,便又将其换成了两块石板,便形成了一座“双桥”,故而便有了“双桥子”的名号。

时间飞转,到了1958年,成都军工单位420厂(国营新都机械厂),经过几番周折,在双桥子修建起了厂房,也就是在过去成都老东门牛市口附近,距城约2公里,东北以沙河为界,西到牛龙公路,南至邓家花园附近,同时也在水碾河荒野上修起了职工宿舍。

当时的420厂,可以说是东郊巨无霸,它既是二机部第四局管辖的为歼击机生产发动机的专业厂,也是当年苏联援建我国航空工业项目之一。按计划经济时期的说法,它当时是成都东郊唯一的省军级单位,它的驻厂警卫部队是整整一个连队。工厂最多时有2.1万名工人,连家属总共6万户,厂区占地1200多亩,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仅宿舍区就占地850多亩,至21世纪初时,宿舍楼多达290多栋,入驻户数为1.2万多个。这样的场景,即使到今天在这条路上也依然能感受得到,这条路正是如今横贯一环路和二环路之间的双桥路,是当年420厂区连接生活区和城区的主要通道,当时的职工习惯称这条路为“上班路”。

实际上,在基建初期,厂区大门前这条大道不过只是一条蜿蜒黝黑的沟坎,且周围到处都是坟堆,地面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路面更是又湿又滑,难以行走。职工们上下班很不方便,非常影响生产和学习。

于是,鉴于多方面考虑,1960年,420厂提出修一条路的计划。下半年动工,从水碾河到420厂大门,修成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便路,成了厂区到宿舍区职工上下班的专用道路。平时很少有人行走,但每到下班时间,职工们骑车的、走路的便会从厂门口一涌而出,形成一支浩荡大军,场面相当壮观。1962年,人们以地区旧地名双桥子命名“双桥路”。原双桥子在过去的双桥南支路四川省汽车工业公司内,桥早已不存在。

随着420厂的发展,沿着这条毛坯路左右两旁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宿舍楼。1974年,全市开展地名普查工作,经成都市地名普查办公室核证,这条路被正式命名为“双桥路”。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420厂又将路面重新修整建成更为宽敞的水泥路,并且在路两旁挖沟渠、栽树木,这才完全改变了这条烂泥路的历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双桥路”。而在这期间,为解决职工生病、住院的问题, 420厂又专门在“双桥路”修建了一座职工医院——现在的新华医院,并且还在医院斜对面新修了一幢职工俱乐部,活跃职工文化娱乐生活。

这个俱乐部在当时的成都非常出名,当时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俱乐部都会安排电影、戏剧、歌舞晚会、篮球比赛等活动,这就使“双桥路”开始热闹起来,不仅厂内职工和家属的生活从此有了滋味,也吸引了很多厂外的人前来观看。

到1990年发展市场经济,双桥路也开始向商业街区发展,沿路楼房破墙开店,逐渐成为当时个体商户的经营大道。就单从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这里就约有400多户经营干杂、百货、副食品、餐饮、小食品等,特别是服装业,占个体工商户40%左右,方便了420厂广大职工及家属的日常生活及物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这条商业街区发展至今,已布满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各类商铺,同时也一如既往地稳固着它的商业地位。

2000年12月13日,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将双桥路纳入政府全面管理。此后,双桥路就从一条“厂区上班路”,逐渐改造成了正规的市政道路。

2015年12月26日,成都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玉双路至双桥路段成为一条与地上双桥路上下平行的地下双桥路。如此,双桥路再次便利了这里的交通,繁华了这里的商业,延续了这里的辉煌。

来源: 成华发布(根据“方志成华”相关资料整理)

来源: 成华发布(根据“方志成华”相关资料整理)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