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艾新秀:四川第一位苗族女教师‖温涛

作者:温 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26 10:40:55 浏览次数: 【字体:

艾新秀

四川第一位苗族女教师

温 涛

艾新秀(1920—1991),女,苗族,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高县吉祥乡邱家山(今筠连县高坪苗族乡麻园村邱家组),苗族第一代女性知识分子杰出代表,四川第一位苗族女教师,川滇黔苗族地区早期著名文化传播者。

20世纪初,基督教循道公会英籍传教士柏格理来到贵州威宁石门坎,他在进行传教布道的同时,还帮助苗族建立学校,创制苗文,推行平民教育,使这个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外国人眼中的“海外天国”,当时的中、英文报刊上,将石门坎称为“苗族文化复兴圣地”“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1917年9月,贵州石门坎循道公会在邱家山创办光华小学,招收苗族人上学,但只限于男生,校舍当时是借用邱家山苗寨里艾习成的房子办学。

1929年4月,艾习成的女儿、9岁的艾新秀被邱家山光华小学教室里琅琅读书声吸引,一连在窗外听了几天课后,便向父母提出要求要读书。受当时男尊女卑思想影响,艾习成坚决不允,艾新秀也生性执着,一连两天不吃饭。她的爷爷奶奶见状,担心孙女出事,但劝艾习成先让她读读书再说。艾习成见状只得勉强答应,但要求艾新秀首先要带好弟弟,第二学习成绩不能靠后,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准读书了。

幼年的艾新秀立即答应了下来,此后,艾新秀成了邱家山光华小学唯一的女学生。有时,她还带着一个3岁的弟弟艾新华前来听课。到了期末,她的成绩排在了全校36名学生的中间,到第二期,她居然成了全班第一名。1933年6月,由于家境贫困,背负地主高利贷,艾新秀全家背井离乡迁往云南省彝良县庙坝乡油菜坝(今属盐津县)避难。在这一段时间里,艾新秀继续在油菜坝长岩方光华小学读书。因成绩优异,1935年秋,艾新秀被选拔到云南省昭通国立二中附小读高小,并在昭通国立二中读完中学。

从油菜坝到昭通地处乌蒙山区腹地,里程近300公里,沿途都是崇山峻岭,以往并无公路相通,全靠步行。每到开学季节,父亲艾习成要为艾新秀准备十天的干粮,打好十双草鞋。艾新秀在求学步行途中,每晚只能找到人家户投宿,曾几次露宿屋檐和在岩洞里暂住一晚。走到昭通时,通常是十天干粮吃完,十双草鞋边走边穿烂边丢,到昭通时一双都不剩了。

但艾新秀一直很刻苦地学习,在其影响下,其弟弟艾新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筠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艾新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苗文的推广者)都先后走出大山,跟随她到昭通等地求学。

1946年,艾氏三姐弟艾新秀(右)、艾新华(左)、艾新荣(中)在云南昭通求学时合影

1940年秋,20岁的艾新秀被石门坎循道公会西南教区派到珙县五童岩光华小学(在今玉和苗族乡)任教,成为四川苗族的第一位女教师。五童岩地处苗族聚居区,远离场镇,名义上虽是一所小学,但只有一间教室,还是借用一户苗族家庭的堂屋,一边放黑板,黑板有四五块木板,当作学生坐的板凳。学校采用国民政府的统编教材,兼用苗、汉两种语言教学,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基督教的仪式。堂屋侧边顶上的有一个夹层,便是教师的住宿。全校只有2名教师和30多学生,学生小的七八岁,大的有十五六岁,有的还不会汉语。教学之余,还得自己生火做饭,兼为学生们热饭。主食为玉米,多数是学生作为学费交来的,其他蔬菜也是学生上课时带来的。条件是非常艰苦,待遇是非常微薄,但艾新秀却不气馁,她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慢慢地教他们学习知识文化。教学一年,五童岩光华小学的成绩在整个牛坡坎联区名列前茅。

1941年,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艾新秀被选到西南教区昭通神道学院进修。1942年秋,又被选拔到贵州省石门坎西南教区总部的光华小学任教。在此期间,艾新秀结识了从云南省威信县牛坡坎来任教的苗族青年熊真海,两个有着相同求学经历的苗族新青年碰出爱情的火花。1944年至1945年间,熊真海、艾新秀双双被派到珙县王场麻园光华小学任教,熊真海担任校长。1948年8月,熊真海被石门坎循道公会西南教区委任为牛坡坎联区(当时管辖威信、镇雄、珙县、筠连一带的光华小学)的联区长,同时任牛坡坎光华小学校长。艾新秀随熊真海前往云南省威信县牛坡坎光华担任教师,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当时也被称为苗族新式婚姻家庭。在威信牛坡坎执教期间,艾新秀创作苗语歌曲《苦媳妇》《木兰从军》《打猎歌》,用苗语文翻译《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黄河吟》《八路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团结就是力量》《延安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抗战歌曲歌,在学校和苗族群众中广为传唱。

1949年4月,艾新秀(左一)在云南威信牛坡坎光华小学教书时和她的学生们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牛坡坎光华小学改建为威信县田坝小学,直属云南省教育厅管理,熊真海担任校长,艾新秀担任教师,继续从事民族教育事业。艾新秀在威信县牛坡坎等苗族聚居区,劝导、资助一批批苗族小孩上学,培养出了一批苗族人材。艾新秀老师教出的不少学生成为苗族的知识分子,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副县级以上到正厅级的干部就达30多人。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艾新秀支持协助丈夫熊真海的事业。1956年,熊真海被提名为云南省政协委员,一直连任到1984年。1960年,熊真海、艾新秀所在的威信县田坝民族小学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先进单位。1984年6月至1986年3月,熊真海担任威信县政协副主席。

艾新秀一生简朴,勤奋自持,早年借助英国人传教办学之力,认真学习到了文化知识,后来积极在苗族居住地区传播文化和智慧的种子,享誉川滇黔交界苗族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孜孜不倦,从教40年,桃李满天下。

1991年,熊真海、艾新秀夫妇先后去世。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温 涛(《筠连县志》责任副总编,现主要从事四川红茶文化打造工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