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追忆】谁是胡锦矗?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他?

作者:黄 静(红星新闻评论员) 来源:红星评论 发布时间:2023-02-19 14:40:57 浏览次数: 【字体:

谁是胡锦矗?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他?

黄 静

我们记住他,就是对他学术精神的继承,对他研究方法的沿袭,就是对一个物种的珍视

2月16日晚,一位名叫胡锦矗的老人,默然离我们而去。与此同时,网络上歌手刘文正的“乌龙死亡”事件正喧嚣。一冷一热,形成了巨大的风洞。

2020年10月28日,四川省方志馆西华师范大学分馆开馆揭牌仪式在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举行,图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向胡锦矗教授赠送《大熊猫图志》(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谁是胡锦矗?许多人不禁会好奇地发问。

从零零星星的简讯中,我们放大镜一般搜索这位老人的过往。直到此时,我们才逐渐看清这位“陌生人”。他原来是“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中国大熊猫之父”。再继续搜索下去,更丰富的信息令我们瞠目结舌。与他有关的荣誉很多,被誉为“20世纪三位最杰出野生动物研究专家之一”的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样评价他:“正是因为胡锦矗,中国的大熊猫保护事业才能取得这样丰富的成果”。2007年,胡锦矗教授的濒危动物研究团队更是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授予“自然保护贡献奖”,这也是该组织的最高荣誉称号。

胡锦矗教授(图片来源:西华师范大学网)

我们终于明白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胡锦矗都是一个填补空白般的存在。

一个人的成就,并非凭空而来。背后是数十年的跋山涉水,是枯坐灯前的苦苦探寻。今天我们知晓的与胡锦矗有关的头衔、荣誉,都源于他心中始终坚守一个学术和职业信念:保护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他曾和熊猫同住一条河,同喝一方水。他还说,“我们有世界上唯一的种群和栖息地,科研搞不好,对谁都没法交代。”话语简单,却显示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各个击破”的恒心。

熊猫这个曾几近灭绝的物种,如今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动物,没有之一。作为友好使者遍及全球,以其命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各种科研机构陆续涌现……我们更欣喜地看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大熊猫的濒危等级从“濒危”降到了“易危”。

可以说,胡锦矗不仅开创了一个学派,更是拯救了一个种群。

就是这样一个人,业界盛名在外,世间寂寂无名。有网友如是说,一生致力于国宝的保护,却是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这不是某一位网友的感受,而是大多数人的同感。大熊猫研究第一人的鲜为人知和熊猫的超高人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发出清晰而紧迫的提醒:我们有多热爱大熊猫,就应该有多大的热情来记住这个与大熊猫有深远渊源的人。

2019年3月4日,为编纂《巴蜀史志》“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专刊 及《大熊猫图志》 ,应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邀请,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在西华师范大学采访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教授(刘艳平 摄,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我们为什么要记住胡锦矗?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胡锦矗如熊猫一样,是国宝级专家。他发明了从大熊猫粪便着手的调查方法,被命名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他组织熊猫“一调”,得出全球野生大熊猫的第一个具体数据;他建立的世界首个野外生态观察站“五一棚”,成为全球大熊猫研究者的朝圣之地;他带了近20届研究生,为大熊猫科研工作种下无数宝贵的种子。

罗列这些看似枯燥的文字,是想说明,我们记住他,就是对他学术精神的继承,对他研究方法的沿袭,对一个物种的珍视。

可惜的是,即便胡锦矗以去世获得最高关注、最为人知晓的这一天,也依旧有诸多媒体缺席了他的报道,可见的简讯也基本以寥寥数笔描述他的生平,更多是对他头衔和成就的铺陈。这位可爱的“熊猫爷爷”就像是一个空降热搜榜上的人物,人们只能在数行文字中,窥探胡锦矗大半辈子与熊猫有关的故事,甚至只能用空洞的“一路走好”来表达怀念、惋惜之情。

作为媒体中的一员,我们虽然自责,但我们更想表达的是,媒体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作为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分子”,媒体无疑是一张试纸,一定程度上测试着我们对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态度。那些兢兢业业为人类事业奉献一生的专家,应该被清晰看见,他们的研究应该被深度了解。更直白一些地说,我们应该在喜爱大熊猫的同时,知道它背后还有一个叫胡锦矗的人站在那里。这才是我们这个现代文明社会应有的样子。唯有如此,我们才谈得上科学素养、人文情怀,才能在与“胡锦矗们”告别时言之有情、有物。

我们之所以以此为题,就是想拉直“谁是胡锦矗?”“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他?”这两个问号;我们之所以感到遗憾,也是希望更早些理解下一个胡锦矗的意义。倘若该正视的问题始终被忽视,该拉直的问号依然扭曲着,社会还将会留下诸多遗憾。

千万不要等到我们醒悟过来后,才觉得悔之晚矣的那一天。

来源:红星评论

作者:黄 静(红星新闻评论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红星评论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