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50年前我借《四川日报》洋盘了一回‖邱冬福

作者:邱冬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19 20:33:16 浏览次数: 【字体:

50年前

我借《四川日报》洋盘了一回

邱冬福

四川话“洋盘”,亦即在大众面前占尽“风光”或出尽“风头”。

那还是50年前我读小学时,经常被大队、学校抽到农业学大寨文艺宣传队搞宣传。那时报刊资料少,宣传队经常为演出题材而苦恼。记得有一天,班主任老师拿了一张《四川日报》,指着发表在“宏图”(“原上草”前身)副刊上的一首快板诗叫我背诵,而且特别叮咛我这次是代表大队、学校到公社去参加演出。

领受任务后,许是我是个孩子的缘故,记性好,第二天就把近百行的快板诗背了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不高兴地摸着我的头说,“这娃儿有出息哩!”接下来就开始教我打快板。

学校离公社供销社有近10里路程,去一趟购物不容易,于是,班主任老师灵机一动,说:“没有快板就自己做,简单得很,锯一截带节的竹筒,一手指卡长,用刀剖成两半,先放在柴火上烤干,再钻一个洞眼,用红绳栓在一起,就是快板了。”

呵呵,竟然如此简单!

第二天,我就将一副自制的竹快板带到学校,自然又获得了班主任老师的“摸头”夸赞。接下来,就是教我如何“走节奏”了。

所谓快板中的“走节奏”,就是口中念的、手中敲的、脚下走的,三者必须协调统一。这就不像先前背诵快板诗、自制竹快板那么简单了,足足折腾了我半个月,终于熬练到了文艺演出时间。

那天,父亲用卖了一头小猪儿的钱特意给我买了一双白球鞋,按当时的衣着,我成“洋盘”“超哥”了。无奈红色的袜子后跟烂了一个洞,不管我怎样使劲拉扯鞋跟还是裤脚,都无法遮掩住这个“丑”,也就只好作罢了。

当报幕员报出:“下一个节目,快板《二女子回乡学大寨》,表演者:解放小学邱冬福!”我顿时脚下生风,“蹬蹬蹬”地跑上舞台,先是向着台那边的父老乡亲敬了一个鞠躬礼;接着又向台这边的老师和同学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礼毕,我就按照事先排练好的动作,煞有介事地在舞台上来来回回地扭着秧歌步,有板有眼地说唱起来:“手拿一副竹板子,噼里啪啦敲下子;大家问我做啥子,听我唱唱隔壁子张家二女子——”这里,我故意把后面的“子”字拖得很长,这叫卖关子。接着又“噼里啪啦”地说唱起来。

正当我攒着劲地在舞台上说唱着,不料,左脚踩着了右脚的鞋带,“扑啪”一声,差点跘个“狗抢食”。顿时,台下哄堂大笑,但我急中生智,顺势站稳脚跟,说唱道:“这边看,这个漂亮的张家女娃子,走起路来像在跑趟子;那边看,她干起活来像个小伙子,割麦插秧收谷子,忙得毛根(儿)不沾背壳子……”我在台上形神兼备的表演,惹得台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我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笑声中结束。

那天,我在舞台上确实出尽了风头,大大地洋盘了一回。然而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当我得意洋洋地走下舞台穿过观众时,不料,被几个玩恶作剧的小子这个一脚那个一脚,三两下就把我的白球鞋踩得乌七八糟、黑不溜秋。这还不算,当我瘸着脚回到座位上时,脱下鞋子一看,我的十根脚趾头竟然被那几个恶小子踩肿了!

自那以后,每当我捧读《四川日报》副刊时,就忍俊不住想起我在舞台上穿白球鞋敲竹快板,出尽风头,洋盘了一回的故事来。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邱冬福(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公安厅档案馆二级调研员,有多篇作品在国家、省级报刊发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