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薛元敬 ‖ 马嘉理路条后面 一道密旨重启洋务重臣薛焕

作者:薛元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11 10:55:27 浏览次数: 【字体:

马嘉理路条后面 一道密旨

重启洋务重臣薛焕

薛元敬

摘 要:清光绪元年(1875年),近代史上轰动中外的马嘉理事件在云南边界芒允发生后,英国公使威妥玛与俄使秘商,中国若处理不好这事,就要从南北出军夹击中国,迫使清政府就范。刚出兵台湾的日本国,也正寻求扩大战果的机会。在中国面临国破家亡危机的时候,慷慨赴死易,忍辱负重难。查处这案件的钦使因畏惧身败名裂,竟百般拖延不去。不得已,清廷重启致仕回乡已十年的原总理衙门大臣薛焕。

关键词:马嘉理路条 滇案副钦使 薛焕

一、在宜宾市档案馆藏中,有一张马嘉理路条

   在宜宾市档案馆展陈厅,有一张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川省永宁道为知照英官并翻译马嘉理事行叙永直隶厅札:  

照录英国护照

    大英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威  给发护照事。

    现准本国御简总理五印度节督大臣那  移知,兹有本大臣属官四员,随带跟役数人,从缅甸启程,经过云南省地方前去等因到本大臣。准此。    

    查据该员等嗣后或由原路旋回,或由长江驶往上海各处,临时酌定。

    因查该员等不谙中国言语,是以特委翻译官马    一员,前往云南省边界地方迎候相接,偕同前来。用特给发护照一纸。并请湖广、四川、云南各大宪转饬所属,俟该员抵境时以礼相待,遇事妥速照料,勷助前进往来为荷……

   宜宾档案馆藏《永宁道为知照英官并翻译马嘉理事行叙永直隶厅札》

   查中国近代史,发这公文的永宁道,是中国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辖叙州府,泸、资两直隶州,叙永直隶厅;公文中英国大臣“威”,即英国驻中国公使威妥玛;“节督大臣那”,即英属印度总督托马斯·巴林;“翻译官马”,即英领事馆翻译马嘉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清政府办理外交与商贸的总理衙门。

   这纸公文,实则是永宁道照录总理衙门签发给外国人在中国游历的护照,在当时也就大路条一张。只因这路条所牵涉的人员多且背景特殊,总理衙门要求沿途官府妥为接待。

   在宜宾档案馆展陈的众多清代文物中,这路条虽不怎么引人注目,但路条中的马嘉理,却是引发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中英烟台条约》的主角。因这路条极可能是四川唯一与马嘉理案相关的文物,又因这事件中有我热衷研究的洋务先驱薛焕,我想以此为线索,沿历史长河寻找专家们指缝间漏掉的些许小事,为正史补遗一个这马嘉理案中被史学家们忽略却又起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二、马嘉理路条颁发之后,云南腾越、永昌纷纷警报

    这马嘉理路条签发时间,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是十九岁的同治皇帝载淳患“天花”病逝、四岁的光绪皇帝载湉即将登上皇帝宝座之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政府沿海门户及长江后,为打通进入中国西南内陆贸易交通线,又在这年6月,派出柏郎上校为首的4名英国官员及其随从数员的探路队,为打通中国西南商道做准备。英驻华公使威妥玛为此以“游历”为名,为探路队及前往迎接的翻译马嘉理向清政府总理衙门申办了护照。

   据1876年英人整理出版的《马嘉理行纪》载,迎接柏郎探路队的马嘉理一行,于同治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874年8月22日),由上海出发。因总理衙门事先给官府下了文,受到沿途各级官员“妥速照料”,非常顺利地于同治十三年腊月初十日(1875年1月1 7日)通过云南边境,在缅甸八莫与探路队会合。光绪元年大年初一(1875年2月6日),他们准备过境时,缅甸地方官派来150名士兵护送。这样,本20余人的探路队加上当地克钦族头目、骡夫等,就有193人了。

   但《马嘉理行纪》在光绪元年正月十五日(1875年2月20日)中断了,这正是马嘉理一行被戕的前一日。也正是在这天,云南布政使潘鼎新给直隶总督李鸿章去信:“滇中民情浮嚣,伏莽聚谋,时时窃发。英使由缅甸入境,携带兵将三百余名,腾越、永昌纷纷警报,沿途散勇皆欲借端蠢动……岑帅已严檄禁止。不知能平安抵省否。”【1】

   信中的“岑帅”,即云南巡抚岑毓英,字颜卿,号匡国。虽是秀才出生,却生得五大三粗,圆脸络腮,面目黝黑,酷似三国名将张飞,人称张桓候。

   但岑帅的“严檄禁止”并没起作用。就在潘鼎新忧虑地给老战友李鸿章发信的第二天,马嘉理与4名随员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芒允附近遭劫杀。次日,在后面欲与其会合的探路队也遭三千余武装人员袭击,在数人受伤后退出中国边境。

三、马嘉理案爆发后各方态度不一

   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外务部有关马嘉理案档案,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得知马嘉理被戕后,立即于光绪元年二月初六日(1875年3月13日),抢先向尚不知情的清政府递交照会通告,接着在两周内就向总理衙门递交照会十余次,指责云南巡抚岑毓英指使腾越厅左营都司李珍国“调集兵勇三千阻截”英国探路队,并戕杀翻译马嘉理一行,要求清政府将岑毓英等“案犯”解京问罪,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扩大要求范围。

   而饱受内忧外患磨难的中国百姓听说这“滇关大捷”后,则沉浸在难得的扬眉吐气中,不少士子举杯庆贺。在天津,为声援云南军民,有人见英使威妥玛在街上走,便悄悄丢一枚点燃的爆竹在他身后,吓得他跳了起来。这人却趁威妥玛惊慌回头之际,用竹竿打掉他的大沿帽跑了。湖南有一位教士持护照见知县,知县云: “此照不中用。如今云南杀了马翻译,你可快快回去。” 【2】

   而总理衙门为推脱给英国探路队开“路条”的责任,上奏道:按中英邦交条约请照游历,总理衙门只能批准威妥玛要求。还说,护照签发后,总理衙门还专门致函云南巡抚岑毓英,要求注意两点:一是英翻译官马嘉里到后,要“量为照料”;二是“以英人蓄意欲由印度至滇开通陆路,设领事通商,嘱由该督抚留意,预伐其谋。”【3】

   对威妥玛的指控,云南巡抚岑毓英于三月初九日(4月14日)致总理衙门函予以反驳:“……查马嘉理前经过该厅,俱优加款待,并无嫌隙。且盏达离腾越千余里,该厅兵民岂有前往滋事之理……但恐英国久存窥伺,心怀叵测,藉故擅自派兵入境,苛索滇省,民穷才尽,不堪其扰,势必以命相拼,酿成巨祸。” 【4】

   四月初七日(5月11日),总理衙门复函岑毓英:“英官颇疑此案必有主使之人, 其意谓下手凶犯固须究办, 尤以严办主使之人为要……”【5】

   而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向总理衙门提出诸多要求不得要领后,以下旗宣战要挟,并与俄国使臣密商:若中国处理马嘉理案令他们不满意,则“将英兵进滇,俄兵亦由伊犁进,使中国首尾不能相顾”【6】,迫使中国就范。而刚进军台湾的日本国,此时也正在沿海寻求扩大战果的机会。

四、 面对列强挑衅,清政府决定派钦差赴云南查案

   面对列强欲借马嘉理事件出兵危机,清政府感到马嘉理案若再拖下去,只会让事态扩大。唯一边派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与威妥玛周旋,一边于六月十九日(7月21日),命李鸿章的长兄湖广总督李瀚章为钦差查办马嘉理案,命正拟进京陛见的云贵总督刘岳昭速回云南协助李瀚章查案。

   英国使臣威妥玛得悉,立即要求清政府“护送英国领事馆格维讷参赞等一行去云南听审滇案,追查滇案主使之人岑毓英”。

   正决心与英军大干一场的岑毓英得知英使要求后,立即放言:朝廷若要将他解京问罪,他就要抗旨,率云南官兵与英人血战一场,无论胜负,他自杀以谢天下就是了。

   慷慨赴死易,忍辱负重难。钦使滇案的李瀚章感到被推向了千古罪人的火坑口:此行若查出马嘉理被戕罪有应得,英俄势必不服,借机出兵引起战端;若查出这事是岑毓英指使下属干的,罪封疆大吏而曲就英国,他这钦使不但会被国人视为“卖国贼”,还可能激起云南官兵与英军死战,致中国再陷兵燹。李瀚章唯一边派总兵李胜带人易服化装到云南腾越、芒允密查此案真相,一边拖延起赴时间以待转机。清政府多次催促,都未启程。

   而刘岳昭更知这滇案是个火药桶:一边是扬言要与英军拼死一战的云抚岑毓英与痛恨英军的百姓们,一边是虎视眈眈欲借机挑衅的列强们。搞不好,就会像当年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那样,被炸得身败名裂,所以更是百般拖延不去。

   到七月中旬,清政府见李、刘二钦差一再拖延不去,不得不再下严旨:“倘李瀚章等再任意迟延,或稍渋含糊,致彼有所借口,更生枝节,该督等岂能当此重咎?” 【7】

   李瀚章不得已,勉强于七月下旬从武汉启程。刘岳昭却宁愿被革职,也不愿回任云贵总督,背千古骂名。唯一的办法,还是设法拖延。

五、无奈之下,清政府决定重启回籍终养的“前侍郎薛焕”

   光绪元年八月八日(1875年9月7日),清政府一道秘旨,以五百里加急传到四川总督吴棠处:“著吴棠传知该前侍郎薛焕,迅速赴滇,帮同李瀚章办理一切,以资得力。将此由五百里各密谕知之。” 【8】

   促成朝廷发这密旨的,却是北洋大臣李鸿章:清政府命他的长兄湖广总督李瀚章为查办滇案钦使,令他殊感意外——长兄李瀚章从未办过洋务,幕僚中也无精通洋务外交者,所面对的云南巡抚岑毓英更似个猛张飞。在国际纷争中没有谁是谁非,讲究的是实力与智慧,他对长兄能否办好这差使实在担心。见协助长兄查案的云贵总督刘岳昭一再畏葸不前,李鸿章趁机向当政上了《请饬薛焕帮办滇案片》,在奏折中称原工部右侍郎、总理衙门大臣薛焕“洋务最为熟悉,于轻重缓急机宜历练已久,控驭有方……臣于同治初元苏抚任内与薛焕共事年余,深知其人老练可靠。”建议由薛焕“帮同李瀚章商办一切,当更得力。”【9】

   薛焕,四川宜宾人,道光举人,初任江苏省金山知县,就因不谙官事弄了个革职留用。在随布政使吉尔杭阿驰上海堵防小刀会时,却与来找茬的洋兵干上了。吉尔杭阿所率七营抚标兵遇洋兵即溃,独他所带的三营川勇巍然不动。薛焕不但官复原职,还很快升为上海道。在任上,却又热衷“师夷长技”及与洋商交道,将上海这小县城很快发展成一个商业大埠。在以江苏按察使署上海道身份参加中英上海税则谈判时,他认为咸丰皇帝以“全免洋税”换取修改《天津条约》中“夷使驻京”等四款“其弊不可胜言”,竟鼓动四大钦差反对其内定办法,让“所有钦差大臣都把信心寄托在省级司法官薛的身上” 【10】,与英使软磨硬泡,让谈判结果好于预期。事后,咸丰皇帝竟调他进京专门对付洋人:“另派他人,不悉夷情,断断不能措施合宜。” 【11】

   在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的咸丰十年(1860年),薛焕临危受命为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满朝文武满以为他仅凭前任四千残兵,同时与二十万太平军及洋兵开战,会死得更惨。不料他在皇上在北京与“洋兵”开战之际,竟敢让下属雇洋人华尔为队长成立洋枪队,联合上海租界洋兵,奇迹般地守住了上海这饷源重地,被朝廷破格赏了头品顶戴调入京,以工部右侍郎“添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一切事宜”,专门办理洋务外交。

   上任不久,即因参大臣吸鸦片,被清政府以“逞私攻讦”罪实降五级调用。不想薛焕背着处分去天津与葡萄牙使臣换《中葡和好贸易条约》时,为保中国对澳门主权竟设法将这条约废了,让同为总理衙门大臣的签约钦使恒祺王爷大失面子。这下薛焕在总理衙门再也难呆下去了。不得已,在同治四年(1865年)以母病为由吁请回籍“终养”。目前,刚广邀川中缙绅捐资创建了弃八股文而倡经学的尊经书院(今川大前身之一),并首任山长。李鸿章认为,薛焕虽疏于官场内斗,但在洋务外交上,目前却无人能出其右。只要他出山查办滇案,定能设法解开这一大劫。

   明眼人都知这滇案是个大火坑。按说,已经致仕十年的薛焕是完全可以托辞不去,不想他却毫不犹豫地接了旨:目睹中国数十年内忧外患,他深感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这马嘉理案若处理不好,再起战端,后果不堪设想。他必须尽快助李瀚章找到一个中英两国都能接受的滇案结论,以免中国受英俄南北夹击危机。

    待薛焕接旨出发,清政府方下谕处理一再拖延不赴云南查办马嘉理案的刘岳昭:“云贵总督刘岳昭,自本年四月奏报启行后,并未续经请假,直至九月间,始由湖南常德启程,任意逗遛,玩泄已极。刘岳昭著交部严加议处。” 【12】

   十月二十二日(11月19日)),薛焕到达云南昆明。当地文武官员及各路士兵,从昆明城外的归化寺到城内的丽正门,列阵数十里迎接。云南巡抚岑毓英则跨马戎装,白帕缠首,腰挂缅刀,摆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率其部将亲迎于归化寺:这位下岗的前侍郎薛焕才是拿主意的关键人物,隆重迎接他,既展示实力,又展示云南官军与英人决一死战的决心。

六、钦使团对马嘉理案的审理

   薛焕一到昆明,即与李瀚章商定,为不给英国再启兵端借口,必须寻找一个中英两国都能接受的滇案结论。

   据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务部档案,对滇案的审讯从光绪元年十月二十八日(1875年12月25日)起,到光绪二年二月初六日(1876年3月1日)止,先后八次,留存口供近三万字。准备就绪后,于光绪二年二月二十五日(1876年3月20日),在英方参赞格维讷等人观审下,公开审讯并结案:

   一、阻拦英国探路队入境,是腾越厅绅团十八练首李珍国等误以为外兵犯境,联合当地一群居民拦击,腾越厅官军并未参与;

   二、马嘉理一行由缅甸回云南,未知会中国地方官保护,致遭不属于中缅两国管辖地带的野人向其讨“过山礼”劫杀。

   报告后面,附上八次审讯记录。

   这结案报告无论真实与否,在当时条件下可谓将国家损失最小化,为在烟台与英使威妥玛谈判的李鸿章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地百姓以为外兵犯境,联团将英国探路队赶出国境,纯属误会;戕杀马嘉理一行的,既不是中国人,又不是与中国交好的缅甸人,而是在中缅两国间打劫过往客商的野人(即两国皆管不着的山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务部档案中,有一段光绪元年十一月三日(1875年12月30日)审讯野人头目而通凹戕杀马嘉理一行的口供:“本年正月间,听说有洋人从缅甸来,过我们山界,要雇骡马驮货物到云南地方去。我们各山的人要约伙伴拦住他们要过山礼物……共有二十三人,各带刀枪,同到前面去挡路。那日走到户宋河黄果树边,遇见骑马的洋官一个,带走路的人四个,又拉着驼马一匹,我们就堵住要过山礼物,他们不肯,那骑马洋官就开放洋枪打来。腊都、蔺小红上前用刀从马上把他砍下来,腊都又砍了几刀,我们一齐动手, 把他跟随的人一并杀了,同洋官尸首一齐都抛在户宋河内……”

   马嘉理案虽然定了“野人罪”,但实际上一人未杀,事后皆全部释放。不过,薛焕却因此行染上瘴疠,并引起旧疾发作。一待审理完马嘉理案,即“乞疾归”,回乡养病。将尊经书院山长之职交付从上海起一直跟随他的西席钱保塘后,薛焕见旨在“盖将以为民族光复之用”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面临濒绝。为让这巨著延续于世,薛焕竭尽全部财力,买下成都敷文阁残缺不全的版本,强熬病体手校数年,由蜀南桐华书屋薛氏家塾修校刊发。这是中国近代出版界一件大事,也是薛焕人生最后一件大事

   而按《中英烟台条约》,清政府派出另一“谙熟夷情”的兵部侍郎郭嵩焘为驻英使节。郭嵩焘还没出使英国,即遭士大夫们纷纷指责:“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士绅们更认为郭嵩焘去英国“事鬼”,是丢了湖南人脸,扬言要开除他的湖南籍。参加湖南乡试的学子们,甚至要集队去烧毁郭嵩焘祖宅,并掘其祖坟。

   薛焕在病中得知后,立刻致信郭嵩焘互勉:“吾两人以洋务为垢天下,其庶几奠安国家,一滞斯言乎。”薛焕去世后,这话竟被郭嵩焘写进他墓志铭。一百年后,四川宜宾赵场的村民们在修建通往云南天然气化工厂的便道时,将薛焕墓地的墓石连同这墓志敲成碎石,铺在通往云南的路上发挥余用,泽被路人。

 七、《中英烟台条约》后,中国出现了两座纪念碑

   就如字母“g”,中国人读“哥”,英国人读“姐”一样,《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同一事件出现了不同意义的两座纪念碑:

   一座是1880年5月6日,在英国伦敦互换《中英烟台条约》正式文本的日子,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在上海外滩,为“因公殉职”的马嘉理纪念碑奠基。这纪念碑在1942年被日本占领当局拆除。

上海外滩马嘉理纪念碑

   一座是1998年,云南省盈江县为开拓旅游资源,在芒允村公路边的“洋人洼”,立了一座《马嘉理事件发生地》纪念碑,纪念德宏边境军民奋勇抗击侵略者的壮举。《腾越镇镇志》也披露了腾越厅左营都司李珍国得到云南巡抚岑毓英“密札如议,伺机执行”指示后,在腾越绅民支持下抗击 “刺探军情,绘制地图,图谋不轨” 侵略者的全过程。

 盈江县芒允村公路边的马嘉理事件发生地纪念碑

参考文献

【1】顾廷龙、戴逸主编: 《李鸿章全集》第 31 册,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版,第187页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马 嘉 理 案 史 料》 (一 ) 光绪元年七月十六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沈桂芬等与英国驻华公使馆中文秘书梅辉立为马嘉理案交涉事晤谈记录

【3】王彦威、王亮辑,《清季外交史料·卷一·总署奏英员马嘉理被戕一案英使词意叵测请加意边防海防折》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马 嘉 理 案 史 料》 (一 ) 光绪元年三月初九日,云南巡抚岑毓英为马嘉理案事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底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马 嘉 理 案 史 料》 (一 ) 光绪元年四月初七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马嘉理案事复云南巡抚岑毓英函底

【6】王彦威、王亮辑,《清季外交史料·卷一·总署奏英员马嘉理被戕一案与该国使臣辩论折》

【7】《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实录卷之十四》

【8】《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实录卷之十五》

【9】见国家清史委编《李鸿章全集》“奏议六”第370页)

【10】上海税则谈判英方成员俄理范著《Narrative of the Earl of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 in the years 1857, '58, '59》vol.2 p.272-273

【11】《清实录·咸丰朝实录·卷二百八十二》

【12】《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实录卷之二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薛元敬(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财政局原局长,高级经济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