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乐山老霄顶文化公园

作者:阿平 来源:《巴蜀史志》2018年第3期(总第217期) 发布时间:2018-07-18 15:08: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2月,秉承“绿色打底、山河为骨、文化为魂”的理念,乐山市启动中心城区千年地标古建筑老霄顶修缮工程。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要求,对老霄顶古建筑采取现状整修、局部加固、排除病害、补配遗失构件等措施进行修缮。2018年2月13日,乐山中心城区老霄顶文化公园开园。

乐山文庙

4988c42492114f92a84c05f760088354.jpg

乐山文庙原为老霄顶建筑群(文庙、万寿观、灵官楼、万景楼)之一,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分开,又称嘉定府文庙,位于中心城区高标山麓月咡塘。清同治《嘉定府志》记载,始建于唐武德初(618),位于州治南育贤门外,明洪武时没于水;不久,知州杨仲钦重建于方响洞上(今龙头山);明天顺八年(1464),训导曾智迁建于今地。文庙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现存格局基本完整,有泮池、棂星门、圣域、戟门(结构有改变)、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殿、尊经阁、崇文阁、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雄伟,用材硕大、罕见,占地面积846.72平方米,单檐歇山顶,穿斗结构,梁架上予以雕刻,斗拱48朵。面阔5间30米,进深4间20.70米,通高14.10米,素面台基高1.05米。大殿28根殿柱,直径0.90-1米,均为珍贵整株金丝楠木,为西南单体古建筑中的巨作。柱础直径1.40米,高1.50米,透雕花纹,生动别致。1988年,对文庙大殿和两庑殿进行全面维修,大殿改盖琉璃屋面,恢复原匾联,培修了燎台。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霄顶万寿观

c4c1703db33446be9cb0618f5d405313.jpg

老霄顶万寿观位于中心城区高标山的山顶,始建于北周,名弘明观。唐代名开元观,宋代名神霄玉清宫,为乐山古城位置最高的建筑。孙徵兰撰联云:“阁拥九天,一览把江山吸尽;窗虚八面,四时任风月随来。”南宋以来的涪翁亭从城南大渡河边迁来,整修如新。维修文庙时,在半山增筑了一座“高美亭”,“亭之地高亢明爽,加之名山秀水,毕在目睫,故有是亭”。

现存大殿系明建清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63.75平方米,重檐歇山式,琉璃屋面,斗拱装饰华丽,阔3间13.10米,进深3间12.50米,通高9.90米,须弥座台基高1.10米。外观有民国时期附加上的檐柱,以支撑飞檐。1962年、1985年两次培修,1993年城建部门进行了一次保养性维修和油漆。此后至2017年进行过维修,现殿内仅存神像石座。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景楼

万景楼紧邻万寿观下,北宋嘉州刺史吕由诚所建。为歇山重檐琉璃屋面,翼角起翘缓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96.48平方米。面宽3间10.05米,穿斗木结构,不施斗拱;进深3间9.6米;通高8.2米,有金柱4根,直径0.4米;素面台基高0.1米。范成大《吴船录》记道:“万景楼在州城傍高丘之上,汉嘉登临山水之胜,既豪西州,而万景楼所见,又甲于一郡”,并有诗吟道:“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明代重建,清代进行过维修。现存万景楼系万寿观一部分,自清代嘉庆之后即指此建筑为万景楼。郭沫若少年嘉定就读时曾登临观赏,亦以此为万景楼。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后至2017年进行过维修。

灵官楼

cfd190ba69f44b59b36320526e99cfd4.jpg

灵官楼又名灵祖殿,在万景楼下,石砌拱门,楼筑门上,高峙飞檐,砖木结构,依山取势,别具风格,楼面宽8米,建于清嘉庆年间,为“铁灵官”的住所和祈雨的地方。据当时乐山人张瑞《挹爽轩杂记》所载:“嘉俗日久不雨,始请斗口灵官,设厂道署前,三两日即得雨,鲜不应者。神铁身,供高标山玉皇观之下、三清殿之上,其象卓立,为小楼以祈之。”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单位:乐山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载《巴蜀史志》2018年第3期,总第217期)

来源: 《巴蜀史志》2018年第3期(总第217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