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广元端阳节‖白钟梅

作者:白钟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23 09:53:45 浏览次数: 【字体:

广元端阳节

白钟梅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剥个粽子裹上糖,口口甜到心坎上……”

“五月五,端午到,家家门上插艾蒿;吃粽子,挂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儿歌一唱,又到端阳。

端阳节就是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广元民间习惯把端午节叫端阳节,有小端阳和大端阳之分,初五是小端阳,十五是大端阳,节俗文化内容丰富,节日氛围浓厚。

广元昭化古城县衙景点,游客体验包粽子(杨黎明 摄)

游百病 采百草

广元很多地方都有端阳一早出门游百病、采百草的传统。老人们说:端阳这天,不仅百草是药,露水、空气都是药,且这一日的药草药性最好。只要踩着露水在山里、田坝、河边走上一转,采得百草,有病者百病可消,无疾者百病不生,可保身康体健,益寿延年。

端阳这天,往往天不见亮,老人们就把家里的大大小小都吆喝起来,全家总动员,出门游百病、采药草。那山间地坝里、堰塘河沟边哪哪都是人,都想采带露头茬草,因为老人们说带露头茬草药性最好。

最为活跃的要数小孩子了,跑得最快,往往头好几天就已踩好点,哪里艾草最好,哪里菖蒲最大,哪里药草最集中,都已侦查到位,只等端阳节到。鸡还未叫,孩子们就已三五相邀背上背篼直奔目的地,不多一会儿,便是满背丰收和一身露水。

虽说百草皆是药,但一般采得最多的还是艾蒿和菖蒲,其他也就是根据各家喜好,采点可以晒干用来泡水喝的如金银花、路边黄、鱼腥草之类了。但老中医或职业采药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会采很多很多各种知名不知名的药草,因为儿时我家隔壁表叔就是有名的老中医,每年端阳这天他的院子里总会晒满各种草药。

挂艾草与菖蒲

把采得带着露水的艾草与菖蒲挂在门上,是广元端午节传统习俗。

民间认为:艾草是药,可驱病防疫、攘除毒气、灭蚊、蝇、虫、菌;菖蒲为剑,可斩鬼魅、劈妖邪,所以,将二者合一,悬于大门之上,可保家宅平安。《荆楚岁时记》中有:“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广元民间也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艾草浑身宝”的说法。

艾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可制成艾绒治病,可灸穴,还可以驱虫。五月正值艾草生长旺期,含艾油最多,药效最好,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散发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虽然民间关于艾草、菖蒲可驱邪的传说颇多,但真正让它一直传承延续下来,主要还是因为它们所具备的医药功能。

熬艾草 菖蒲水洗澡

端午期间,广元不少地方有用陈艾(也可用鲜艾叶)、菖蒲等熬水洗澡的习俗,其功效类似于古籍沐兰汤。老人们说,端午日用艾草、菖蒲、蒜杆等熬水洗澡,可治湿疹等皮肤病、祛邪火风气。除艾草、菖蒲、蒜杆外,有的还会加点柏叶、桃叶等。这一习俗的由来与延续,应该还是因为“五月初五,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在广元,现在主要是在端午时熬水给小孩子洗澡,以及将端午陈艾与菖蒲、蒜杆等熬水给新生儿洗三(新生儿出生三天洗澡),有洗去晦气,驱毒防邪,带来好运之意。

饮雄黄酒 点雄黄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人容易生病,瘟疫也容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极易咬伤人,必须用各种方法加以预防。

最传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酒中加入菖蒲、雄黄等,饮之,可辟邪解毒,再用酒染额、胸、手、足、心及耳洞、眼角、鼻孔、肚脐等,驱避毒虫。

最有趣的是用雄黄酒在小孩子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镇邪,孩子们顶着个“王”字兴奋得疯跑半天。

除此,大人们还会用菖蒲、艾草蘸洒喷洒墙壁、门窗、床底等角落,以避蛇虫之患。

薰艾 撒雄黄

薰艾和撒雄黄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民间习惯用艾草和雄黄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艾草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以前,农村一般都住土墙房子,时间久了会出现墙洞,蛇、虫、鼠、蚁很容易钻进来。

每到端午,人们会把旧年的陈艾一把一把点燃后再熄灭明火,用它们散发的烟雾把家里角角落落都熏过,再围着房子檐沟或菜园子周边重重的熏上几遍,之后再撒些雄黄、石灰之类。人们说,这样做它们就不敢来了。这些习俗,在很多乡村至今还保留着。

吃粽子 蒸新麦面馍

吃粽子是广元人端午节最为传统的习俗。一进五月,大街小巷各处市场都摆满了粽子,最受欢迎的是现包现煮现卖。

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用蓼叶(箬叶)包裹而成。由于各地文化、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状多样,口味各异,有尖角状、四角状等,有咸有甜。广元一般是包白米粽,里面会根据各家喜好放点核桃、花生、红枣、绿豆、红豆等,米主要是糯米,也有不喜太糯的会少量添加点饭米。

粽子煮好食用时,根据个人喜好,将蜂蜜、白糖或熬化的红糖汁,在粽子上一裹,细细嚼来,软软糯糯、蜜蜜甜甜,简直就是人间极品。粽子不仅美味,糯米还可补肾气,蓼叶(箬叶)也有清热解毒功效,所以,粽子不仅好吃还有养生功效,很适合端午养生防“毒”。

广元苍溪、剑阁的一些地方,端午节是不大包粽子的,他们主要是蒸新麦面馍。端午时,用刚收下的新麦面蒸各式各样的馒头、包子,用红膏点上花,寓意丰收的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系五色丝线 佩香包

系五色丝线、佩香包,是很流行的端午节俗传统。

端午节,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一般是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也用五色丝给女孩子扎各式各样的小辫,很漂亮,等它坏掉或丢掉就意味着去邪祟、攘灾异,一年平平安安。

端午节,男女老少皆佩香包。香包有各种造型,用彩色丝线绣上各种寓意吉祥平安的美丽图案,缀以彩穗,挂在脖子上或是系在腰上,柏子等香料在各个药店都可买到。佩香包不仅能避时疫、驱蚊虫,还能辟除身体的汗味等异味,消暑湿,让人全身清爽,行动之间,衣带飘香。

拜端阳节

拜端午节是广元的重要节日传统,也是除春节、中秋节外,女儿女婿必须回娘家拜节的重要节日。

这一天,不仅已嫁出门的女儿要和女婿回娘家拜节,只要是议定了亲事的,准女婿也必须去老丈人、丈母娘家拜节。礼数也有讲究,要有酒有肉有粽子,这是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礼数,其他礼品各据心意。过去,民间对那些不去娘家拜端午节的,或是礼数不够周全的,会极其鄙视,瞧不起,若是只定下亲事还未婚嫁的,一定会取消婚事。

随着时代变迁,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节俗文化却在被日渐淡化和遗忘,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已完全没有我们童年时过端午节的趣味体验了。因此,那些美好的记忆,那些有趣的仪式,应该被留存,被记录。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白钟梅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