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登窦圌山:探秘画屏背后的精彩故事

作者:马恒健 发布时间:2018-11-14 11:5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江油窦圌山,位于江油市武都镇涪江之滨,李白年少时游此山,曾留下的“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诗句,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留下一段传奇。可这座山顶天立地的画屏背后,确有不少奇异之处。近日再登此山,亲密接触这些神奇传说,了解窦圌山画屏背后的故事。

窦圌山(图片来源:绵阳日报)



珠联璧合 于右任手书李白


 窦圌山坐落在江油城北25公里处的涪江东岸,由于在富庶的川西平原突兀而起,便足以以仅海拔1140米的身躯雄视四方。窦圌山有三座标志性的高峰,分别为东岳峰、飞仙峰和神斧峰。远远望去,三峰高耸入云,矗立如屏,令人感觉那幅巨大的屏风背后,有一方与世隔绝的天地。这山形奇异、古风盎然的自然景观,令少年李白浮想联翩,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优美诗句。

 窦圌山三座孤峰如屏,如刀劈斧削,笔直陡峭。东岳庙、窦真殿和鲁班殿分别屹立在三峰的峰巅。自古以来,只有东岳庙所在的东岳峰有小道可上,其余二峰都无路可登。



 当游人沿着那条唯一的登顶石板道来到东岳峰脚下时,左、右、前三方赫然而现三座高耸入云的峭壁,令人感觉进入了只见一线天光的巨大的死胡同,前方山崖上,自上而下的各一米见方的石刻大字“别有天”,更令人感到神秘莫测。

 据记载,清代康乾时期,此峭壁上便有三合土制“鬼门关”三个楷字。清代道光年间,始更名为“别有天”。到了上世纪20年代,“别有天”石刻经风雨剥蚀,即将湮灭。1930年,驻扎在江油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旅旅长董宋珩,令江油县公安局长蹇幼樵组织工匠人力修葺“别有天”。



 于是,人们在平武的崇山峻岭中,采得4块优质天然白浆石,开凿成各长2米、宽1.6米的巨大石块,每块重达千斤以上。为将这4块巨石运上窦圌山,用工上万个,费时两月,且专门在涪江上筑成便桥一座,开山路数十公里。四十一旅旅部秘书尹庄伯,在3块巨石上写下“别”“有”“天”三个各1.3米见方的魏书。第4块巨石上,写着“董长安民国庚午年立”9个行草大字。从采石到最后镶嵌于石壁,当时乡绅们估算,整个修复工程的花费,相当于4块同样大小的黄金!

 1942年8月,著名书法家谢无量陪同书法家于右任游窦圌山,上得山来,窦峰美景让于右任赞不绝口,当年李白在窦圌山上飘逸潇洒的身影闪现在眼前,于是他乘兴手书“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人们将他的手迹镌刻于石碑之上,如今在上山途中依然可见。

 国内罕见 窦峰国宝飞天藏

 窦圌山的山体是由豆子大的石子构成。而在唐代以前,此山便因山体似豆粒堆砌、山形如农家草囤而称其豆圌山。后因唐代彰明主薄窦子明倾慕此山的清、奇、幽、秀,弃官隐居山上,后人为纪念他,便将豆圌山改名为窦圌山。如今,窦圌山又以全国最大的砾崖丛而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了窦子明修炼成仙的传说,因为有了鲁班在这里修筑神殿,两斧头下去将原来的一座孤峰劈成现在三峰并立奇观的神话,江油民间便有“三月三,朝圌山”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十里八乡的百姓扶老携幼上窦圌山赶庙会,烧香拜佛,祈求平安。

 这个习俗,在江油人经历了一次惨烈历史大事后,更为笃信。史书记载,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月,农民起义军蓝朝鼎率十万余众攻打绵州。同时,分兵出击,先后攻克安县、彰明县和江油中坝场。起义军攻破江油县城(今武都镇),城内上万百姓躲避到险峻地势的窦圌山上,生命财产得以保全。因此,当地人们又称窦圌山为“福地仙关”。如今,窦圌山饱经沧桑的古寨门仍然还在,位于东北方向的山腰绝壁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东岳峰上的云岩寺,是窦圌山最著名的景点。云岩寺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经历了宋、元的天灾人祸和佛道相争,明末毁于兵燹,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现存建筑格局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文武殿、护法殿、大雄殿、震终楼五重主体建筑,再辅以配殿、经堂、禅房、客厅等。整个古建筑群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窦圌山的精华,是寺内珍藏的道教飞天藏(又名“星辰车”)。位于云岩寺西配殿,是根据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的小木作转轮经藏的原理和结构,于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建造,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飞天藏规模宏大,车高9.82米,直径7米,上下共4层,中立大圆柱,柱下端固定于地坑中名“寿山佛海”的藏针上。其工艺精巧,雕刻有宫阙楼阁,木柱及额枋上均施沥粉彩绘,腰檐有斗拱装饰,每层雕有形神潇洒、衣纹流畅的执笏人物。经文物专家考证,此乃全国历史最为久远的道教飞天藏。



 与历尽沧桑的飞天藏相伴的,是生长在窦圌山悬崖的珍稀植物白皮松。它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在四川境内仅生长于窦圌山和邻近的观雾山。白皮松多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其异常发达的根系死死咬定青山。枝叶如柏树,枝干婀娜多姿,如鱼鳞般的树皮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窦圌山的白皮松最老的已有五百年树龄,汲天地之灵气,至今仍生机盎然。

 站在窦圌山顶的东岳峰,游人看到的却是绿茵茵的坦平原野,涪江如一条飘带,仿佛就在眼前飞舞。富庶的江油中坝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物我皆忘。



世界奇观 凌云飞渡铁索寒

 不知何年何月,人们在东岳峰顶与飞仙峰顶之间架起一根铁索道,在断崖绝壁的三座孤峰之巅凌空而挂的索道,其实不能称之为道,仅是上下两根如小酒杯一般粗细的铁链。若要从东岳峰去对面的飞仙峰,再从飞仙峰去神斧峰,必须双手紧握上面的一根铁链,双脚踩着下面的一根铁链,晃晃悠悠地从数十丈的深渊之上飞渡过去。飞渡者的脚下,是乱云翻卷,是鸟飞鹰翔。

 孤峰之巅的窦真殿和鲁班殿,便长久地流传着一个令人垂涎的神秘传说:窦真殿里有圣水,喝了能够得道成仙,鲁班殿里有金库,得到能够买下江油县。




 据记载,当年谢无量陪同于右任登上东岳峰后,伫立于下临深渊、铁索凌空的东岳庙前,凝望对面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窦真鲁班二殿,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一首题为《窦圌绝顶》的七言绝句脱口而出:飞桥几断结绳新,掩霭寒杉铁殿春,绝顶但闻观日出,不知何处有仙真。

窦圌山铁索飞渡(图片来源:绵阳新闻网)

 游人观看到的在铁索上高空行走表演,有人称之为死亡舞蹈。表演者杨海平自13岁拜云岩寺的常聪法师为师,练就了在铁索上既能行走自如又能做各种具有观赏性动作的绝技,终于成为一代“飞人”,如今竟然以此为业,也为窦圌山景区增色不少。他气定神闲地行步于铁索之上。他先是徐徐地如云中漫步,继而抬腿如金鸡独立,然后伸展双臂如白鹤亮翅,其间不时突然翻身腾挪作失手坠崖状……观看表演的人们不时发出惊声尖叫。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