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川黔盐道 巴山长歌

作者:陈鑫明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10-28 09:11:00 浏览次数: 【字体:

“方志四川”编者按:川盐古道,中国历史上一条可与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媲美的重要战略性物资运输通道,主要涵盖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重庆“五省一市”。这条古道曾对中国内陆的商贸流通、文化交流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古道的繁荣已成为过往,但作为一条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其文化价值正被人们重新发现。川黔盐道,川盐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曾串联了古镇、会馆、盐道、盐号、驿站等一个个丰富多样的文化珍珠。

01

领帮每天吼山歌  一报道路二报站口

川黔边界上成千上万青壮年和年轻女子为衣食所迫,几乎世代都是运盐人(背盐,赶马驮盐度日)。为求一饱,他们不分寒暑,负上七八十斤,多的达百十斤盐巴。终年回旋于悬崖峭壁,穿行于风霜雨雪,如蜗牛走壁,三步一杵。在运盐道上,留下密如蜂巢的拐扒柱石窝。途中汗如雨下,是用半月形的篾刮刮将脸上的汗水刮去,连抹汗用的毛巾都买不起。路途中吃的自带的包谷团,夜间盖的是秧毡,穿的是襟襟、粗布衣衫。

川黔盐道上的古镇贵州大同(图片来自网络)


92岁的周银章和93岁的刘成凯老人,家住叙永县营山金沙村。老哥俩八九岁时就同父辈加入运盐的帮队,从此背夹子、拐扒子、篾刮子就与他俩同行。一个少年背二三十斤盐巴,跟随父兄从叙永城东的钓鱼台出发,听领帮头唱起《出叙永》:


一出东门镇南桥,弯弯拐拐石灰窑。

大湾滴水吃早饭,夜宿三步两洞桥。

到了高土坎歇号住店,通铺房5个小钱一晚上,领帮住上房一个铜元二人间。二更熄灯,五更鸡叫启程。运盐道上,栈房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领帮一行有二三十人一路住店,二三个娃娃跟大人住店不收号钱。第二天一早,盐工们把背夹子、拐扒子弄好又上路了。领帮叔吼起“过落窝”:
  落窝场,锣锅山,过了斑鸠井是苗儿关。望城坡上朝前看,普市站底落云端。
  站底上来狗弯弯,不到黄河心不甘。一肩背上迎风坳,提起拐扒过石关。

  两位老人说,跟领帮头背了几次盐之后,才从大人口中得知,领帮每天吼的山歌,一是报道路,二是报站口,三是告诉背盐人哪儿歇息,哪儿吃饭,哪儿喝水,哪儿住店,背上盐巴赶路有望头,就不觉得路长,道远了。来到了营盘山,领帮教我俩吼起来:
  冷冷淡淡营盘山,敲敲打打过石关。
  要喝清泉一碗水,要吃麻糖半边山。
  黑尼哨,两头翘。中间出咕噜,两头出强盗。

  背盐队伍过黑尼都不会在此停留,一想起这首歌,大家三步当作两步走,两步变成一步跨,躲过是非之地,保住盐巴就是保住命钱。

02

收盐处掌柜刁难  领帮悄悄递去两块铜元

背盐人到达小路坪、风水桥、关脚站口要大歇稍,把背夹子放下来,拐扒子撑好,找个地方躺下、扯伸休息时,大人们开玩笑,又吼起背盐人的歌:
  瓦房出在摩尼镇,邋遢姑娘小路坪。前无荒村后无店,将就一宿赶路程。
  关有姑娘好心宽,把哥送拢雪山关。心想送到杨家寨,河边安有收钱官。
  雪山关险入云霄,磨盘山势像团筲。脚马拐扒防打滑,青石蜜眼数不变。

  翻过了雪山关,就是下坡路了。“一上一下关脚坡,过来过去赤水河。燕儿飞过高山铺,犀牛望月是小河。”“猴子沟,土笆房,过了普里干堰塘。夜晚装月亮,白天晒太阳。”过了小河就进贵州地盘上,盐巴目的地是瓢儿井这个大栈口交盐。人人加快步子。背盐队伍进入黔北山区,看到的、听见的就是一个“穷”。男人出来背盐,女人也出来背盐谋生活。“牛顶包,火烧房,贵州老儿泪茫茫。你看三坝白岩脚,姑娘儿子赤背梁。”“山王庙,大石包,长地扁来歇一稍。一趟赶拢瓢儿井,交了盐巴免心焦。”背盐长队进了瓢儿井盐仓,排队过秤交盐巴。

川黔古盐道上光滑圆润的条石(杨翼德 摄,图片来自网络)

谁知收盐处掌柜将盐巴一过秤,就吼起:“差盐巴!”半天不收秤。领帮过去在耳朵边一顿悄悄话之后,请掌柜借一步说话,递过去两块铜元之后,才算收了盐记账。每百斤盐巴可得八两盐为工钱。工钱由领帮按各人所背盐巴多少,除去路上住店、吃饭钱之后,按所交盐重量分到人头,就结了这一趟的账。
  周银章、刘成凯回忆当年到瓢儿井交盐时,账房先生刁难的样子就生气。难怪那首说交盐的歌,记忆犹新:
  账房先生活菩萨,盐巴上秤就喊差。盘缠工钱扣光了,讨口要饭转回家。
  腊月三十才拢家,空空两手见爹妈。耳听邻村鞭炮响,老少拉扯泪抛洒。
  这是背盐人的呐喊,是背盐人的控诉!清末,朝廷命官分巡道台赵藩在《永宁杂咏》中也为背盐人鸣不平,诗云:负盐人去负铅回,筋力唯供一饱材。汗雨频挥楮柱立,道旁看尔为心哀。

位于乌江西岸贵州省思南县卢家码头的周和顺盐号,是川黔古盐道最后的盐号(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陈鑫明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