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家风家训】四川乐至192字陈氏祖训教育后人‖陈远扬

作者:陈远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05 15:30:55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乐至192字陈氏祖训

教育后人

陈远扬

“这192个字,既是我们的祖训,也是祖先给后人定下的家规。”74岁的陈德文指着族谱上的文字说。

陈德文居住在四川省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据他手中那本族谱记录,清康熙年间,陈姓和祖的十六代孙尧钦、尧镜、尧铭三兄弟,携家眷翻山越岭、不辞辛劳,从湖南宝庆府迁徙至四川境内,其中尧镜一支的部分后代最终在旧居村安家落户。此后,陈氏后人谨遵192字祖训,践行着克勤克俭、读书为重、礼义廉耻、为忠为良等优良传统,培养出以陈毅元帅为代表的“一帅三将军”,传为一段佳话。

192字祖训

也是给后人定下的家规

陈德文的家离陈毅故里景区不远,他是乐至陈氏入川后第十代人。

“我们是按‘尧、舜、禹、汤、文、武、荣、昌、世、德、延、远、福、寿、绵、长’的谱系排辈。”一边打开《陈氏族谱》,陈德文一边说道。

这本族谱于2007年4月重新修订,祖训放在了靠前的位置,“一共有48条、192字。”陈德文认为,这个祖训就是给后人定下的家规。“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组织在祠堂读这个。”

陈德文所说的祠堂位于陈毅故里景区内,兴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坐南向北,是一座木质穿斗结构小青瓦四合院,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

陈氏宗祠

据陈毅故里景区讲解员张欢欢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陈氏宗祠作为公产分给了无房的贫雇农作住房。1958年,改为本村小学。2000年,教育结构调整,学校迁出宗祠。2006年,陈氏宗祠得到重修,并恢复原貌。

笔者在宗祠内,也看见192字的陈氏祖训,还分别介绍了陈氏入川史、陈氏族徽等内容。

“这个陈氏的祖训首先就强调读书为重和勤俭节约。”张欢欢解释称,祖训中还写有“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於家也,可表可坊,仕於朝也,为忠为良”,意思就是做人如果讲礼义廉耻,在家乡就可以成为表率,出仕为官就是忠诚良将。“这个可能也是造就了陈氏后人能出‘一帅三将军’的重要原因。”

“一帅”指的是陈毅元帅,而“三将军”分别指陈修和(陈毅堂兄)、陈孟熙(陈毅胞兄)、陈季让(陈毅胞弟)。

张欢欢还介绍了一个在陈氏祠堂发生的故事。1922年,陈毅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在陈氏宗祠居住8个月。其间,他为家乡人民在羊叉河上安装了水碾、水磨、水力轧花机,并在此向蔡和森写信,申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留下了“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难成事难成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待来年”的著名楹联。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传承

家规育人,润物无声。

谈及如何传承陈氏家规,陈德文思索片刻,说出“身体力行”四个字。“小时候长辈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讲礼义廉耻,要踏实勤劳。现在我们教育后人要认真学习,要上进。”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传承。”一旁的陈敏附和道,他是陈德文的侄儿。作为陈氏入川的第十一代人,其担任了近20年的村干部。

“我父亲就反复叮嘱,村干部虽然算不上什么官,但也要讲廉洁。”陈敏回忆说,父亲曾向他讲述了当年陈毅回乡时对陈姓子弟告诫的话语,并要求其恪守祖训家规,做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好干部。

陈敏担任旧居村村主任一直到2021年,他时刻牢记父亲叮嘱,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祖训家规。“父亲是我的榜样,他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

讲到自己如何传承陈氏家规,陈敏表示,尽管子女都已在外务工,但自己一直教导后辈,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尽职尽责,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今,陈氏宗祠内每年都会举行清明会,来自成都、重庆、贵州等地的陈氏族人也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一起拜祭先祖,年长的宗亲还会向后生晚辈读祖训、说族史。在陈氏族人心中,先祖留下的祖训家规是神圣的,也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必然准则。

乐至陈氏家族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

仰绛斯旨,更加推详。曰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臧。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於家也,可表可坊。

仕於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贻羞宗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气,偏论异乡。

手足乾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陈远扬

供稿: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