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21:55:00

【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40)|红旗渠精神

作者:牛 淼(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省志工作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03 22:42:35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40)

红旗渠精神

牛 淼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林县县委带领下,在物资条件极其匮乏的条件下,举全县之力,费十年之功“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从山西省平顺县引浊漳河水,在陡峭的太行山上修建的长达1500公里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建成通水,彻底改变了林县千百年来缺水的历史。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评价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

在这段林县人民与恶劣自然环境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用极其简陋的工具一锤一钎修筑红旗渠的壮丽史诗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201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一、自力更生是红旗渠精神的根基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的自强精神。红旗渠工程动工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及其匮乏,甚至连钢钎、镐头、抬筐、抬杠等简单工具也很缺乏。林县县委明确提出:“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从1960年2月开工到1969年7月支渠配套竣工,红旗渠总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县社队投资5839.66万元,占85.06%。林县人民自己制水泥、造炸药、烧石灰,自备生产工具、自带口粮、自建营房、自搭炉灶,主动出工出力。截至1966年4月,总干渠和三条干渠工程竣工,共用水泥6705吨,其中自制5170吨;共使用炸药2740吨,其中自制1215吨;共用石灰14.5万吨,全部由林县人民自己烧制。

近10年中,林县50万人中有30万人参加修渠。正是凭借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一股子韧劲,林县人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个渡槽,垒砌1515.82万立方米土石方,一座包括总渠、干渠、支渠、毛渠在内的全程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蜿蜒在太行山上。

红旗渠建成后,林县410个村受益,彻底改变了干旱缺水的命运。林县人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千百年来来的梦想。

二、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林县98.5万亩自耕地中,仅有1.2万亩水浇地。全县550个行政村中,吃水困难的就有307个。“家住在山间,用水真作难。担水要翻山,吃水似油盐。”这曾是林县人用水的真实写照。为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林县县委班子研究引漳入林工作,组织数万民工动工修建红旗渠。自此,林县人民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史。从1960年2月11日起,全县15个公社3万余民工翻山越岭,在140华里长的战线上向穷山恶水开战。面对山西境内整条渠线完全处于悬崖陡壁之上的情况,民工们开始练习拴绳下山,手磨破了,就用布包上继续学,学会后,就整天腰拴绳索,悬在半空,打锤打钎,装药放炮,没有一丝一毫畏惧。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是总干渠上最长的引水隧洞,也是整个红旗渠最艰巨的工程。隧洞从狼牙山中穿过,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坚硬的石英岩,锤一次钢钎只能留下一个白印。300余名青年高喊口号“石头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的决心,就是铁山也要钻个窟窿”,担当起钻挖青年洞的艰巨任务。在生活最困难的时期,他们提出:“修自己的渠,流自己的汗,不能靠天靠神仙,渡过困难就是胜利。”在狭窄逼仄的空间里一锤一钎地掘进,青年队苦战500多个日夜,终于凿通了长616米、宽6.2米、高5米的青年洞。

在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中,林县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战胜了修渠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谱写了一曲曲坚韧不拔、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壮美诗篇。

三、团结协作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林县县委领导下,近10年里,林县全县人民投入修渠,不仅前线有30多万人投入一线、接力修渠,而且后方还有不计其数的人在全力支援。其间,党组织始终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地凝聚着整个修渠大军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走在了队伍最前面,人民群众紧随其后汇成了顽强拼搏的强大洪流。为保证修建进度和质量,林县县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段段突击的方法,修一段就通一段水,再修一段就再通一段水,段段接力,从山西修到林县,再修到各公社。渠岸上每隔一段嵌有刻上建设公社、大队名字的“责任碑”,既记载建设者功绩,也界定责任义务。

团结协作精神不仅体现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修建红旗渠上,还体现在河南、山西两省大力支持修建红旗渠,兄弟地区和兄弟单位对林县的支援上。山西省委专题研究林县从山西境内引漳河水的问题,并及时指示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委协助林县选择工程引水地点。山西省平顺县沿渠大队的干部、群众腾出200多间房给林县修渠民工住,没有家具,他们借给林县修渠民工使,没有木材,他们帮助林县修渠民工找。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洛阳矿山机械厂、安阳钢铁公司、安阳市委、白壁棉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等给予林县大力支持。

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汇集起各方资源力量,凝聚起了改造山河的磅礴伟力,合力让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创造出人间奇迹。

四、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源泉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红旗渠正是林县人民无私奉献的产物。在党组织带领下,修渠工地先后涌现出舍己救人的共产党员李改云、把一生奉献给水利事业的林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吴祖太、带头实干的五好连长石文祝、长期坚持在工地奋战的五好民工郑文锁等。其中,81名修渠民工血洒太行,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才17岁。

共产党员李改云是工地涌现出的第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当时,任红旗渠指挥部姚村公社分指挥部第一营妇女营长和井弯大队妇女连长的李改云,在工地检查施工情况时,为保护即将被落石砸到的女青年,被碎土乱石砸伤,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为尽快绘制出红旗渠施工蓝图,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的林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吴祖太翻山越岭,实地勘测,呕心沥血,在短时间内拿出第一本设计书。在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为避免出现施工人员伤亡,便主动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遇洞顶坍塌,不幸牺牲,年仅27岁。

为保证施工安全,总指挥部成立除险队,排除悬崖松动的山石,任羊成第一个报名,被推选为除险队队长。他带领队员们腰系大绳,挂在悬崖,凌空除险。一次,吊在半空的任羊成被飞石砸掉三颗牙齿,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来。他掏出手钳一把拔掉断牙,继续除险。由于长期吊在悬崖上,任羊成腰上磨出了一圈厚厚的老茧。

林县副县长马有金接任红旗渠总指挥部指挥长时,正是工程最困难时期,资金紧缺,民工口粮标准很低。马有金与民工同甘苦,同劳动,同吃野菜,同抡锤打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严格要求施工质量,多次在工地召开现场会,告诫大家: “ 我们现在干的是祖祖辈辈的千秋大业,即使我们以后过世了,我们的子孙还要吃水浇地,必须提高工程质量,绝不能让他们受二茬罪。 ”

正是英勇的林县人民以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坚定决心和凝聚起来的强大力量,战胜了建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铸就了这条巍巍 “ 天河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 几十年来,红旗渠精神深刻诠释和构筑起不朽的精神丰碑,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彰显着时代价值,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精神丰碑历久弥新。红旗渠精神铸就于历史,更属于现代和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让这面集中体现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旗帜永不褪色,就是要求我们从红旗渠精神中充分汲取营养,用精神锤炼品格、滋养内心、指导实践。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品质,艰苦创业优良作风,团结协作光荣传统,无私奉献崇高品格,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心中有信仰之火,眼里有璀璨之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鼓足干劲、乘势而上,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我们的力量 !

参考文献

1.郑林华,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人民政协报》,2016年11月24日。

2.李艳,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新长征》,2021年第6期。

3.刘祯铎,习近平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探析,《决策探索》(下),2021年第1期。

4.杨震林,红旗渠,一段火红年代的奋斗史,《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8期。

5.周洁,红旗渠:太行山的“人工天河”,《新民周刊》,2021年第13期。

6.雪维,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对策研究,《焦作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7.李妲、常卓航,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牛 淼(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省志工作处)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