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贯彻《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措施的通知
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机关各处,四川年鉴社:
现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贯彻〈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措施》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切实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贯彻《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措施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2019年7月18日
附件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贯彻《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措施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历史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和独有的文化标识。地方志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文化强省战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结合《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加强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意见》及全省地方志工作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措施。
一、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工程
(一)主动参与“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建设。省地方志办是全省首家被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的“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通讯站,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平台建设。立足地方志系统丰富的地情资源,紧密结合全国全省战略部署、中心大局、时事热点等,为“学习强国”各栏目提供音频、视频、文章。2019年,立足“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巴蜀历史文化”“四川民族文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四川篇”重大专题为“学习强国”题库出题。(责任部门:综合处、省志工作处、市县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四川年鉴社)
(二)在自有媒体开设学习专栏。持续在“方志四川”微信平台开设“微党课”“时政”“乡村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栏,在四川省情网设置“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专栏,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弘扬爱国、奋进主旋律。(责任部门: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程
(三)充分运用四川省情网,《巴蜀史志》期刊,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搜狐号等地方志媒体矩阵,设置“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历史文化”“四川省情”“四川印象”“巴蜀记忆”等专栏,编纂出版《巴蜀史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刊,加强爱国爱家、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责任部门: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四)发挥地方志部门优势,积极推进本系统参与红色文化资源普查,主动介入红军长征等革命文化资源挖掘,为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四川示范段、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地、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征丰碑”“伟人故里”“川陕苏区”“三线建设”“抗震救灾”5条红色旅游学习体验精品线路,藏羌彝文明走廊创建,西南铁路线文明创建等注入更多文化内涵,贡献方志力量。(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市县志工作处)
三、实施新闻舆论影响力竞争力提升工程
(五)扎实推进四川省情网改版后信息更新、内容完善等工作,将“四川省情网”打造成全国最有影响的省情信息网;推进《巴蜀史志》改版扩容,提高站位,把放眼全省文化建设大视觉作为办刊宗旨,及时调整开辟新专栏、编辑专刊增刊,与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国家哲社期刊数据库等期刊网站和数据库合作,拓宽巴蜀文化受众面;优化与专业媒体合作方式,提升方志四川微信、微博、头条号、搜狐号内容的深度、生动度、传播度,抢占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主流阵地。(责任部门: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六)四川历史名人文化创承创新方面,高质量、高标准编纂《四川省志·人物志》;加强与四川历史名人研究会及研究中心沟通对接,对首批10位四川历史名人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积极为四川历史名人评选提供史料支撑;办好《巴蜀史志》“蜀中人物”“家风家训”专栏,弘扬优秀名人文化、家风家训和乡风文明。(责任部门:省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七)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方面,支持藏羌彝民族地区做好地方志编修工作;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地区运用汉语言文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编纂出版志书、年鉴。加快推进《西康通志》《四川羌族通志》出版。(责任部门:攀枝花市、绵阳市、乐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地方志工作机构,市县志工作处,省志工作处)
(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方面,以图志、专志、影像志等形式,加强对蜀锦、蜀绣、藏族唐卡、彝族火把节、羌族刺绣、绵竹年画、竹编木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保护和宣传。积极参与非遗资源调查工作,加大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等遗产文化资料收集整理,适时启动编纂《四川古建筑图志》《四川传统村落记忆》。(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市县志工作处、省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九)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利用方面,加强珍贵旧志、史料文献整理点校。加快推进《四川新方志目录(二)》《中国省别全志(第9、10卷)译稿》《四川历代旧志图集》《四川历代旧志序跋集》等汇编整理出版,强化珍贵方志文献的保护利用。指导各地整理点校、影印保存重要古籍、旧志。(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省情信息工作处)
(十)最美人文古镇(村落)创建方面,加强村志村史编纂整理,加快《四川省乡镇简志》丛书编纂出版,推动名镇名村志书编纂,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名镇名村志文化工程项目,鼓励县(市区)志办积极参与文明乡镇、传统村落、乡村治理等建设,为最美人文古镇(村落)创建提供厚实的历史底蕴。加强对农耕文化、孝道文化、林盘文化中优秀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和转化利用。适时组织编纂《四川民间歌谣集萃》等。(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市县志工作处、省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十一)传统节日振兴方面,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农民丰收节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及时编辑传统节日来源、民俗谚语等方面文章,推送给封面新闻,并通过“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搜狐号、网络广播等新媒体渠道及时发布,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营造浓厚氛围。(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十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方面,协助文博部门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普查、保护、利用;开展抗日战争口述史料征集、整理等工作。编纂出版《四川抗日战争志》《四川抗战历史文献》。(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市县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
(十三)四川老字号保护发展方面,持续推进川酒、川粮、川猪、川茶、川薯、川药、川桑、川菜、川果、川鱼、川盐、川竹等“四川造”产品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整理,积极为地理原产地标识认证、名优土特产品牌塑造等提供佐证服务,助力“川字号”品牌创建行动。(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市县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十四)在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川剧振兴和地方戏曲曲艺保护传承、四川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巴蜀书画传承发展、传统工艺振兴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文化经典诵读等方面,加强与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沟通合作,对《三星堆图志》《川剧志》《文物志》等进行深度挖掘提炼,适时策划专题宣传,充分展示我省灿烂神秘的古蜀文明、独具魅力的川剧艺术、源远流长的四川武术、独领风骚的巴蜀书画、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等。适时启动《历代名人咏四川》等编纂,为后世留存珍贵史料。(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市县志工作处、省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五、实施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工程
(十五)围绕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策划编纂一批精品志书图志,助力全省文艺繁荣发展。(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省志工作处、市县志工作处)
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
(十六)加快方志成果数字化工作步伐,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四川省一二轮三级志书全部数字化,向全省征集志书、年鉴、地情书、史志期刊电子版,丰富数据库内容,深入实施地方志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四川省情网发布,使广大群众能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责任部门: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十七)积极与省教育厅沟通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志资源,面向大、中、小学生,编纂一批思想性、趣味性、可读性兼具的地情读本、乡土教材,举办地情培训、专题讲座,开展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民群众的爱乡爱国情怀,增强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省志工作处、市县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十八)探索在高校图书馆设立“四川方志馆分馆”,推动志书进校园,充分发挥志书在国情教育、省情教育、地情研究中的独特作用。(责任部门:省情信息工作处)
(十九)与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沟通合作,将《四川省乡镇简志》《巴蜀史志》、部分特色志书、地情读物等纳入社区智能书屋、乡村阅读中心、农家书屋配送书目,增强地情文化宣传普及教育力度。(责任部门:政策法规宣传处)
(二十)加强沟通汇报,结合公共文化场所建设,争取有关方面支持,采取新建、合建、融入或合理利用历史街区、民宅院落、闲置厂房(校舍)等多种途径,推进方志馆、镇情馆、村史馆、乡村记忆馆等建设,倾力支持扶持民间专题博物馆发展。(责任部门:综合处、省情信息工作处)
七、实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
(二十一)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严格按《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川志发〔2018〕39号)要求,通过制订有关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建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大纲审查制度等方式,扎实提升志书年鉴质量。适时启动第一、二轮省志勘误工作。(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省志工作处、市县志工作处、四川年鉴社)
(二十二)抓好第三轮三级志书谋划和资料收集,站在“堪存堪鉴”大的历史长河和背景下,科学拟制第三轮《四川省志》分卷及市县志设置方案;探索《四川省志》在复审后、终审前组建总纂组对志稿开展总纂的模式,以政府名义聘请行业权威专家、顶尖学者担任总纂,切实实现存史与质量并存。(责任部门:省志工作处、市县志工作处)
(二十三)充分发挥地方志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作用。积极参与“一核五带”(“一核”即,成都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五带”即,环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文旅经济带)文旅发展格局建设;精编地方《简史》《概览》等地情书籍,为地方旅游经济、形象宣传、学习培训服务;推动名山、名水、名街和大熊猫、三星堆、九寨沟、金丝猴等特色志书编纂及成果转化,为建设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峨眉山、都江堰等一批文旅发展示范园区,推动乡村旅游,田园旅游等服务。(责任部门: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省志工作处、市县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四川年鉴社)
八、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
(二十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四川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交往资料搜集、整理,出版《四川年鉴》(英文版)。加强与外事部门的联系协作,以志书为媒介,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责任部门: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四川年鉴社)
(二十五)积极探索特色志书多语种翻译出版,对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方志图书“走出去”战略,积极申报《大熊猫图志》国家“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传播弘扬大熊猫文化。(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省志工作处、市县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四川年鉴社)
(二十六)提高站位、扩大视野,加快对已出版《三星堆图志》《川剧志》《川酒志》《川菜志》《黄龙志》《方言志》等特色志书深度开发利用,高质量编纂出版《川茶志》《九寨沟志》《都江堰志》《乐山大佛志》《武侯祠志》《青城山志》,力争推出一批独具四川特色、四川符号的文化产品。(责任部门:省志工作处、市县志工作处、省情信息工作处、政策法规宣传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