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四川三线建设>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揭秘三线建设的布局与选址——纪念三线决策60年

来源:《四川三线建设简史》 发布时间:2024-05-09 16:46:31 浏览次数: 【字体:

揭秘三线建设的布局与选址

——纪念三线决策60年

编者按:三线建设是国家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建设战略工程。三线建设战场上有一支艰苦奋斗、忘我拼搏的神秘大军,这支大军便是有着18年辉煌历史的部队——基建工程兵。在纪念三线决策60年之际,编发《三线建设的布局与选址》,以此增进我们对“三线建设”的更多了解。

三线建设的起步阶段,四川三线建设的大部分项目主要沿成渝、宝成、川黔、成昆等铁路干线和长江、嘉陵江、渠江两岸展开布点。除在重庆、成都、自贡、渡口四个省辖市进行重点布局外,还在全省的11个地区、3个自治州、70个县、106个点安排了工矿企业。相当一部分三线项目仍然依托于省内原“一五”“二五”时期已规划建设的工业城市、工业区进行扩充及新区布点。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方针,总的要求是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能坚持战时生产,也注意布局的经济合理,战时平时都能进行生产协作。重点国防基地以及各类企业都找到了相应的位置。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着世界全图,若有所思。

以重庆为中心布局

打造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内容。从1964年开始到整个“三五”计划结束,新建和迁建重庆地区的项目共有147项。西南三线建委决定,军工58项的布局坚决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来进行。由于重庆原有的工业基础雄厚,冶金、机械、化工、石油、建材、纺织等89个项目,在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的同时,尽量利用重庆原有工业基础进行布局。

从1964年9月开始,西南三线建委副主任程子华、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阎秀峰、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杨超和中央、四川省、重庆市各有关部门一起对重庆三线建设布局进行了一个月的实地勘察调研。通过调研,确定重庆兵器工业布局以重庆为中心,以长江(包括乌江)和从嘉陵江到渠江两线周围的18个县为基本范围。18个县为:大竹、邻水、江北、巴县、綦江、南川、江津、永川、合江、璧山、荣县、长寿、涪陵、忠县、丰都、万县、合川、广安。

由于重庆市区原有工业项目已经很多,而且市区人口密集,西南三线建委要求,从一、二线迁并到重庆市区的项目,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填平补齐、技术改造,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重庆郊外的18个县摆厂,要从地理条件和资源情况,以及各项工业的生产特点出发,尽可能利用老厂和下马企业进行再建设,在项目分布上,还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军事工业区。嘉陵江到渠江两岸的华蓥山地区(包括江北、大竹、邻水、广安、合川、壁山等县)和乌江沿岸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南川、武隆地区,这两个地区,山脉纵横,地势很隐蔽,并且有一些很好的天然溶洞可利用。交通上,可以利用几条江河的水运,可充分利用公路干线及未来川汉铁路(今襄渝铁路)建成后的铁路运输。

冶金工业区。充分利用重庆市周围老厂资源和大跃进下马企业设备定点。

为适应常规武器配套生产的要求,西南三线建委安排了常规武器所需要的金属材料生产,包括炮钢、砍钢片、镀锌板、优质合金、不锈钢板、装甲板以及各种高级铁合金和硬质合金。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生产常规武器(和一部分国防尖端)所需金属材料生产基地。

化学工业区。长寿和涪陵、垫江的一部分区域,有水,有电,有天然气,交通比较方便,地势也比较隐蔽。确定迁来重庆地区直接生产军用产品和配合军工生产的产品,有特种橡胶、特种油漆、军用油漆、合成材料、橡胶加工制品、医药产品、塑料,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需要配套的关键化工原料和化学工业本身所需要的重要配套原料中间体、催化剂、助剂等。

机械工业区。重庆周围主要摆放与常规兵器配套的厂家、生产精密关键设备的厂家,仪表企业安排摆在缙云山一带。与常规兵器配套关系不大的一般性企业,摆放在较远的区域。一些轻型的机械工业企业,主要沿嘉陵江、涪江、沱江、渠江以及公路两旁,分散成串布点。

造船工业区。从涪陵以下直到巫山,长江水位较深,回水沱较多(有回水它可以建港),适宜造船工业,定点建设一批军用造船厂和民用造船厂以及配套厂家。

1964年,周总理、彭真、贺龙、陈毅视察部队装备情况。

在四川各地的布局

在重点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重庆军工基地、成昆铁路的同时,大量项目同时在全川各地布点。1964年11月,毛泽东主席听取西南三线建设工作汇报时明确要求:“各基地内部,凡主机厂均拟沿铁路、国防公路两侧,靠山、分散、隐蔽配置:凡配套新产品的建设项目,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疏开布置,以不致给技术协调及工艺协作,造成大的困难为原则,这样既使每个基地都具有独立研制产品的能力,又可避免由于过度分散而造成建设投资大,周期长,供应困难和成本太高等不良后果。”根据毛泽东、党中央的要求,西南三线建委与四川省各相关部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明确了布局原则:几个地区不宜再摆工厂:成都市已经在“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期间集中摆放了许多大型工厂,水、电供应已很紧张,城市人口的发展超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因此,除少数有关配套、协作的企业和生产精密、尖端产品的小型企业外,成都市不再摆放新的工厂。川西平原是商品粮基地,而且地势开阔,不宜再摆重要项目。德阳厂矿已非常集中,再加大运输力量比较困难,用电、用水问题不好解决,不宜多摆放企业。

江河两岸充分布点:宜宾以下长江沿岸,以及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沱江两岸地区多摆企业;长江流域从宜宾到泸州,运输、供电、用水、排污均比较方便,又有天然气资源,距芙蓉煤炭矿区也比较近,适宜摆放用水和排污大的化工厂和机械加工工业。合川、遂宁、南充等地区有涪江、嘉陵江可资利用,农村产品较为丰富,工业很少,摆放棉、绸纺织等轻工业和运输量小的机械加工工业。

铁路沿线充分布点:川黔、德天、广旺、广三、宜珙、资威等铁路沿线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多摆企业,这些地方由于地形隐蔽可布置国防工业和国防仓库。成渝铁路沿线的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等地水、电交通都比较方便,又是浅丘地区,盛产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这些地区工厂比较少,可摆放机械工业和轻工纺织工业。成昆铁路沿线的峨眉、九里、夹江、丹棱、洪雅、眉山等地,基本上还没有工业,水、电、交通都比较方便,而且比较隐蔽,适宜摆放重工业和大型机械加工业项目。

公路沿线布点:有些中、小型企业摆放在乐山、南充、雅安、达县等公路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

邓小平视察攀枝花钢铁基地

国防重点项目选址

“靠山、分散、隐蔽”企业选址的基本原则,最早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1964年1月31日,周恩来提出,为了国防安全,要“靠山、分散、隐蔽”,应尽快调整我国核工业的战略布局。以后这六字原则扩大到整个工业布局和一切新建项目,成为普遍的要求。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今后一切新建项目不论在哪一线建设,都应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或点。”

在选址过程中,“靠山、分散、隐蔽”成为国防重点项目的硬要求。国家建委提出,“少数国防尖端工业,比如二机、七机等部所属的一些项目,不能强调算经济账,必须按分散,靠山、隐蔽的原则进行建设。”二机部主管核工业、七机部主管航天工业,二机部、七机部在四川的项目选址,按照“靠山、分散、隐蔽”方针,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位于内蒙古包头的二机部202厂为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了重要贡献,但202厂是在苏联直接参与下进行选点、勘测、设计建成的。中央决定在三线地区复制一个202厂,新厂代号为812厂。选址人员分别踏勘了甘肃、陕西、湖北、四川4个省的天水、宝鸡、恩施、涪陵、重庆、宜宾等地的20多个县、70多个点,进行反复考察。1965年初,二机部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812厂在宜宾市的马鸣镇、宜宾县柏溪镇、高县苹果和德会乡等地定点。

厂址地跨两县一市,长江横穿其间,过江只能依靠轮渡。三会是山高林密鸡爪山下长约四五公里、最宽处约一公里的荒山沟,要在这里建起“以对空隐蔽为主、适应山区特点、尽量化整为零,远看像村庄,近看像民房”的国防核工厂。

1965年3月,七机部一院的地地导弹工程定点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地区,时称陇南基地。一院向七机部呈报总体布局方案,拟将30多个建设项目在甘肃天水和陕西西南部的8个县布点筹建。选址过程中,有专家提出《天水地志》中有记载,天水地区每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但地震问题没有引起特别注意。4月,七机部批复一院,在天水成立工程指挥部,代号为“062”,工程进入全面施工准备。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6.7级地震,天水地区震感明显,062基地的选址问题受到中央领导高度关注。3月15日下午,邓小平在天水火车站公务列车上主持召开有李富春,薄一波、谷牧、余秋里、赵尔陆等领导参加的会议(史称“列车会议”),专门研究062工程定点问题。会议决定,062工程在天水地区的项目停建,到四川省达县地区去重建。1966年6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央专委会上听取汇报后,代表党中央批准了“弃陇入川”方案。

062工程选点人员用3个月时间,跑遍了11个县市,400多条山沟,绘制出了一张张地形地貌图,记录了一条条地质结构信息和人文、环境信息。062工程指挥部对各定点布局进行复核,确定建设在达县地区万源县白沙和八台一带。这里山高峰险,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1966年9月,从全国各地抽调的勘察、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专业骨干和数万名建设者挺进大巴山。

一般军用通用企业选址

现代工业生产已经高度社会化,过于分散会给生产的协作和经营管理造成许多困难。每个工厂分散建设后,都不得不修建公路或铁路专用线,都不得不解决供电、供水问题,而且还要单独搞一套生活设施。三线建设企业有其特殊性,但也要遵循现代工业生产的一般规律。在选址过程中,一般军工项目和民用项目选址在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同时,与重点军工项目的定点还是有所区别的。

1965年6月,国家建委党组在给中央的汇报提纲中提到:“工业的分散布局要有个合理的界限。如果片面强调分散、靠山、隐蔽,忽视经济合理的要求,也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不良的后果。”并且提出:“一般军工企业和民用工厂的建设应当兼顾国防安全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尽可能靠近原料、燃料、水源、电源,并且把一些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工区工厂成组地布置在一起,建成一些适当的工业点。”

1965年搬迁项目80%分布在铁路交通沿线上,项目布置越来越密集。有的地方有的部门也还存在不少思想认识问题,主要表现在:愿意集中不愿意分散;愿意在城市近郊,不愿意分散到山区;对不占或少占农田注意不够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西南三线建委提出的选址原则是既要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基本方针,又要兼顾有利企业的生产经营,明确提出:厂址要靠山上山,少占耕地,特别要少占水田,要分散隐蔽:国防工厂必须按“分散、上山、进洞”的原则来选择厂址;要靠近原料产地,避免不合理的运输,合理利用资源;要便于协作和配套:一定要有全面规划,综合平衡。正因为多重因素的制约,许多重大项目的选址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甚至有的点定了,已开始施工,经评估认为不合理,又重新迁走。

三机部所属5家以生产航空仪器仪表为主的工厂,属于一般性的军工企业,1965年定点雅安城区龙岗村(俗称飞机坝)后,很快破土动工。1966年3月,国家计委和西南三线建委经空中考察后认为,几个分厂建在城南飞机坝目标太明显,不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要求另选新址。

经过对名山、荥经、芦山、雅安等县的重新考察,最终确定几家工厂分散建在雅安西北3公里的李家沟、雅安城南5公里的周家沟和雅安城东北5公里的封家沟。

由哈尔滨锅炉厂包建的大型电站锅炉企业东方锅炉厂,原定点绵竹马尾镇,一机部领导认为不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要求重新定点。经选点工作组再次考察,认为将工厂放在江油禅林寺比较好。这一方案得到一机部领导同意,一机部下发了建设批文。1965年5月,哈尔滨锅炉厂运来了第一批物资。开工之际,四川省计委考虑到,江油地区周围工厂密布,各种供应将会十分紧张,建议将东方锅炉厂迁建至川南。一机部领导决定重新选址,一机部部长段君毅亲自带队到自贡考察,最后定点在自贡大安区凤凰乡的马鞍山脚下。正在紧张筹建之际,四川省石油管理局提出马鞍山不宜建厂(包括整个天然气构造两百多平方公里都不宜建厂),其理由是:厂址位于天然气构造顶部,今后可能打气井;打井不安全,气喷失火要影响工厂;天然气含有硫化氢,会腐蚀设备。经一机部、西南三线建委、四川省及自贡市专家反复论证,1965年12月召开联席会议,与会者认为马鞍山地形隐蔽,条件好,四川省石油管理局提出的不宜建厂理由技术上完全可以解决,马鞍山应该可以建厂,东方锅炉厂最终定点自贡马鞍山。

少部分项目“进洞”

少数国防军工企业按照“进洞”选择厂址也是重要原则。1964年8月,国家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进洞。这次会议虽然第一次提出了“进洞”,但适用范围很小,指的是少数国防尖端项目中的部分内容。10月,毛泽东说:“少数工厂要放在地下。”1965年4月,毛泽东在听取中央军委贺龙、罗瑞卿、杨成武汇报作战问题时说:“这些纵深要地,有山的要打点洞子,没有山的要堆点山,做点工事。”毛泽东指“进洞”有工厂,也有防御手段。二机部所所属的816工程就是按“靠山、分散、进洞”的原则来选址。

1966年9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批准在西南地区建设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代号为816工程),作为甘肃生产“重水”的军工企业,404工厂的后备企业。中央要求816工程靠山并全部“进洞”。经国防科工委、核工业部等部门多次考察、论证后,决定在涪陵地区选址,企业定点在涪陵地区白涛镇的深山里。洞体设计面向乌江,背靠武陵山。这项工程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山中隐匿浩大的地下核工厂,但从外貌看,除笔直高大的排风烟囱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迹。中央军委特调8342部队(工程兵54师)担负主要施工任务。816工程整个建筑洞体呈抽屉形,路线宛如迷宫。为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总长24公里。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山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

816主体工程全部“进洞”,是国防工业选址的一个特例。还有一种情况是,整个工程中只有一部分分厂或车间“进洞”。081基地是一个生产雷达的基地,由787厂、885厂、4170厂、4130厂、4190厂、4192厂、4520厂、4961厂8个分门别类的专业工厂组成。787厂是基地的总装厂,基地总部设在距广元县城3公里的东坝,8个分厂摆在一道十多公里长的名为孙家沟的山沟里。由于081基地的4170厂三车间特别重要,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特选定在半山腰上,用了一年时间,挖掘了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山洞,洞内不仅安装了通风装置,而且还安装了吸音装置,将4170厂三车间放入洞内。

大型基础产业基地中的个别项目,从防空的要求出发,也选择了“进洞”。

攀枝花钢铁基地的主厂区做到“靠山、隐蔽”,个别辅助单位也被要求“进洞”。1965年冬,因501电厂电力已不能满足攀枝花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攀枝花再建一座地下战备电站,代号503厂。渡口电力指挥部组织专家几经实地查勘、论证,最后选址在新庄小尖山南麓的花窝子。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四周高山高出洞室755-797米,十分隐蔽。503地下战备厂设计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总面积超过22400平方米。主厂房呈南北走向,长约220米,依次排列为化学洞、电气洞、汽机洞和锅炉洞。与主厂房走向呈90度角分布三个叉道口,由东向西依次分为1号、2号、3号导流洞。整体结构为“用”字型平面布局。503电厂的修建是一场攻坚战,在机械设备一时无法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建设者硬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历时4年从大山的肚子里挖出土石方36万立方米,开出了一个2.24万平方米的洞室,安装了两台5千千瓦的高温高压双水内冷发电机组,完成了罕见的地下电厂工程。

来源:《四川三线建设简史》

来源: 《四川三线建设简史》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