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红军长征在四川>长征回忆>详细内容
2023-06-23 10:30:25

邱金国 ‖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穿越古蔺黄荆原始森林纪实

作者:邱金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07 15:21:26 浏览次数: 【字体: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

穿越古蔺黄荆原始森林纪实

邱金国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整编,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继续进行长征。当时摆在红军面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向红军追击、堵截和包围。为改变这种被动挨打局面,中央红军拟从泸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不料川军已先期占领赤水县城,先头部队林彪所率一军团在黄陂洞、复兴场遇敌受阻。后续部队军委纵队、三军团、五军团在土城青杠坡与川军郭勋祺所率3个旅激战,双方损失都不小,干部团增援,红二师从丙滩(今丙安)回援才稳住阵脚。战斗进入相持时,敌援军廖泽旅赶来,红军撤出战斗。

 土城战斗中,毛泽东提议召集中央政治局领导人会议,会议根据各路国民党军正汇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决定迅速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川南古蔺、叙永地区转移。

红军穿越过的黄荆原始森林(作者供图)

 1月29日,红军在土城、猿猴(今元厚)两地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继而放弃北渡长江计划,迅速转向川滇黔三省边境国民党军设防空虚的云南扎西地区集结,跳出敌人包围圈。毛泽东以一当十、声东击西、瞒天过海,导演了一部  “四渡赤水”的千古绝唱,写下他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也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1月29 日,中央红军按中革军委部署分左、中、右三个纵队从猿猴、土城一渡赤水进入四川古蔺。红军右路军从猿猴渡河后,穿越古蔺黄荆原始森林这一史实,鲜为人知。

 中央红军分三路进入古蔺县后,于当日发出《一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

  一、昨二十八日与我军对战之敌为川敌郭勋祺旅三个团、潘佐旅三个团,廖(泽)旅则已至习水,穆(肃中)旅尚未到,有向郭、潘两旅靠近可能。赤水方向之章(安平)旅昨日进到离葫芦脑五里处。达(凤冈)旅则进迫丙滩,范子英旅有由叙永开古蔺讯,刘(兆藜)旅则由泸州开大石母。

 二、我野战军拟于今二十九日拂晓前脱离接触之敌,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

 三、诸兵团部队区分及今二十九日行动如次:

 1. 一军团、九军团、军委二三梯队、干部团上干队,统归林(彪)指挥,为右纵队,由猿猴渡河,渡河后可取道黄泥埂转向古蔺以南前进,并自定警戒之设置。但九军团在川风坳向赤水方向的警戒,须二十九日晚始行撤收;

 2.军委直属队(第一梯队)、干部团及五师为中央纵队,五师仍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由土城下游浮桥过河,取道角子头、三角塘、头场坝前进,从撤动时由四、五两师共派出相当兵力为掩护队,以掩护中央纵队、左纵队的行进,并须至迟今日十二时渡过赤水河;

 3.五军团、三军团直属队及第四师为左纵队,统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由土城上游浮桥渡河,取道头场坝向太平渡前进,从撤动时即由第四师派出一营为掩护队;

 4.诸纵队在由西进路线折向古蔺之东南行进时,其转折处以距赤水河边较近为要;

 5.各纵队渡河后,浮桥之破坏由一、三军团后卫任之;

 6.诸纵队须在行进中调查通古蔺南部的路线,具报。

  1月29日3时,右纵队从贵州猿猴的沙沱、川主庙、风溪口渡过赤水河后, 经马鹿坝、莲花山进入川黔交界的四川古蔺县北部人烟稀少的黄荆原始森林。

红军穿越过的黄荆原始森林(作者供图)

 1月30日,红军右路军在军团长林彪带领下,从店子坝分两路行军:其中红一师经石笋坪和得胜坝抵达龙爪坝宿营;红二师则经杨四岩、落脚包、楠木桥、坛子坳到达桃子坝。此时,农历新年将近,天上纷纷扬扬地飘着鹅毛般的大雪。由于国民党四处散布谣言,对老百姓大肆鼓吹:“‘红毛贼’来了要打家劫舍,还要共产共妻”,那些地主老财就收拾起值钱家当跑了,一些穷人百姓也进山躲藏不敢出来。

 红军为和敌人抢时间、争速度,急行军穿越人烟稀少的黄荆老林。在这渺无人烟的深山密林里,红军络绎不绝地走了两天三夜。战士们渴了就在树梢上抓把雪来解渴,饿了就用木叶水煮点野菜,天黑了就在大树下蜷缩着身体休息。尽管天气异常寒冷下着大雪,但红军战士自觉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一人去惊扰当地百姓,也没有人擅自闯入百姓家取暖休息吃东西。

古蔺县桂花镇红一军团驻地旧址(作者供图)

 20世纪30年代的古蔺,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包括现属叙永县的摩尼、石坝、麻城、赤水河镇等),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3个民族,有大小山体486座,森林覆盖率高达 60% 左右。黄荆乡平均海拔1300多米,最高峰  1843米,年平均气温12.7℃,年降雨量1400毫米,是典型的白垩系红色砂岩中山峡谷丹霞地貌区,是世界同纬度(北纬28°)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8%,原生态环境,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黄荆老林古木参天,森林密集,人烟稀少,当时人口仅1000多人,是川南人口最稀疏的原始森林地区。受地理条件制约,黄荆的道路十分艰险曲折,所以除当地百姓外,基本无任何外界人员踏入,可以用人迹罕至来形容。

位于丹桂村的红军长征一渡赤水转战古蔺时的指挥部驻地旧址(作者供图)

  红军部队来到胡家山下,见月亮岩前的峡谷中生长着一棵腰围过丈、高20余米的千年酸枣树。此树枝繁叶茂,一片翠绿,其树干高大挺拔,犹如一伟岸战士屹立于山间,活脱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为大地遮风挡雨。接连几天,战士们就在酸枣树下烧火取暖、埋锅造饭、席地而眠。后来,当地百姓为这棵酸枣树取名为“红军树”。

 一进入黄荆老林,军团长林彪就发现此地“山高路陡、粮食缺乏、群众稀少”。没有粮食,红军就剥树皮或摘野菜煮着充饥。前面的队伍刚走,后面的队伍又跟上来。这样,周而复始地,使地上铺设的稻草或玉米秆被一拨又一拨红军战士睡凹下去。红军离开时,在店子坝、胡家山、桃子坝等地的大树上写下“打土豪,杀贪官,为了穷人把身翻!”等标语;并刻上路标“下走贵州风溪口,上走四川桃子坝”,以引导行军方向。

古蔺黄荆红军树(作者供图)

 1月30日傍晚,军团部在龙爪坝终于有了一点休息时间。于是,军团长林彪于18时向军委去电,汇报其行军情况:“两日行军放弃小路爬高山,宿营地粮食均少,群众亦跑光,部队是露营,吃粥亦不得饱”。红军部队虽然在转移时已扔掉许多坛坛罐罐和可有可无的物资及装备,但由于伤病员等非战斗人员众多,加之饿着肚子急行军,同时还要预防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的袭击,所以红军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

红一军团三斗种司令部驻地旧址(作者供图)

 按《一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规定,由林彪统一指挥的右纵队应“取道黄泥埂转向古蔺以南前进”。林彪叫警卫员提上马灯,展开地图,仔细查看这个几乎杳无人烟的黄荆原始森林。鉴于接下来还要翻越虎头山、望乡台等断崖险道,这必定大大影响部队行进速度,19时林彪第二次向军委去电:“如此行进,绕道太多,请改变行进路线,不向古蔺以南行进而经古蔺向永宁前进。”21时30分林彪又再次向军委去电报告:“二师今晚均在张家山山上宿营,该处只数家人家,粮食亦困难。由猿猴到张家山、马鹿坝,道路崎岖,行动困难,马匹多跌死。”这一天接连3封电报,林彪向军委汇报了行军困难、粮食奇缺和人马困乏等困难情况,他以“绕道太多”为由,建议中革军委“改变行进路线,不向古蔺以南行进而经古蔺向永宁前进。”在林彪给军委汇报3个小时后,1月31日凌晨1时,在综合分析敌情和详细研究林彪电文后,中革军委朱德复电林彪:“同意右纵队改道向西转移,但应在31日全部通过该地区(古蔺以北40里处)”。

 得到军委同意,1月31日,红一军团红二师从黄荆桃子坝出发,经柑子坳、黄金坝进入桂花乡杨四坳,再经大河坝、青石坡、大兴寺抵达桂花场。红一师则经两河口、陈家岩、新街坪、手扒窝(今倒马坎)抵达香楠坝。

 桂花场手扒窝,森林茂密,沟壑纵横,山路仅四五十厘米宽,用眼往上看是不着边际的天空,往下瞧则为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时值数九寒天,冰封雪盖,在这冰雪覆盖的莽莽林海中,人走上去就不能再倒退,如一旦路滑绊倒则必死无疑。红一师行军从手扒窝通过时,行进虽十分谨慎和小心,但由于道路崎岖,加之冰雪铺地,还是时有马匹不慎坠入悬崖。于是,红军便找来当地百姓周小林等人,请他们为其牵马过手扒窝。这样,红军的马匹等辎重才顺利通过这绝壁险山,为行军争取了时间。

 因红军过手扒窝时有马匹摔崖而亡,后来当地人便将手扒窝改名为“倒马坎”。当年红军穿越黄荆老林时,道路艰难崎岖,但他们个个坚定革命信念,战胜了寒冷的冰天雪地,征服了黄荆老林的艰难道路。在香楠坝和桂花场火烧寨,红军有力地打击了川军二十一军周瑞麟团和叙永、古蔺地方民团,顺利西进叙永合乐营。

(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5期 总第225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邱金国(古蔺县政协诗书画院)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