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红军长征在四川>长征纪念>详细内容
2023-06-23 10:30:25

旷继勋蓬溪起义遗址: 中国工农红军在巴蜀的首面军旗,在这里飘扬

作者:邹霞 陈君王若晔 来源:20210121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21 15:31:18 浏览次数: 【字体:

旷继勋浮雕。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摄

蹲点点位

旷继勋蓬溪起义遗址

历史评价

蓬溪起义深深震撼了四川军阀的反动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全川乃至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极大地锻炼和提升了我党在四川领导军事斗争、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的政治、组织和领导能力,为党和人民军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领导人才。这次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和先声,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欢迎来到‘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诞生地!”1月13日,记者一行来到遂宁市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村口,旷继勋蓬溪起义遗址的解说员唐春红一身红军装束,站得笔挺,与身后写着“四川红军第一村”的雕塑,以及道路两侧整齐划一、带有红军元素的旗帜型灯箱相互呼应。

从当地村民的言谈中,记者了解了92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起义,以及后续的光辉故事。□邹霞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君王若晔

一面旗帜

成立了西南地区首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牛角沟因地形酷似牛角而得名,这里沟外浅丘相连,沟内水塘高地错落。记者沿着红军步道往下走,穿过沿途刻着红军标语的石壁。走到沟边山崖处,记者看到,延伸出的山体岩石上青苔斑驳,叶子从岩缝中萌出。

“这是90多年前,旷继勋率部驻扎、藏身、休整的藏兵崖……”红色文化专家、“中国·四川红军第一村”项目文化总顾问王益的介绍,让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中。

上世纪20年代,四川军阀混战,人民生活暗无天日。以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为标志,一度如火如荼的大革命在西南地区进入低潮。川北、川东和川南许多部队里,已有党的活动,只要打响头一枪,就很可能来个“四面开花”。在此背景下,经过上级党委批准,川军第七混成旅代旅长、共产党员旷继勋率部来到川中遂宁地区的牛角沟一带秘密筹备起义。

1929年6月29日,旷继勋率领数千余人在牛角沟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旗帜,宣布起义。随后,他率部从牛角沟出发,分西门、南门两路,于30日拂晓占领蓬溪县城,并成立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

当年旷继勋宣布起义的地方是牛角沟村头的一片高地,如今这里矗立起一座雄伟的“旷继勋牛角沟起义纪念碑”。

“听我父亲说,当时起义宣誓时是正午,阳光特别好。那时父亲已经十多岁了,就在一旁高粱地里,亲眼看到革命者们慷慨陈词……”土生土长的牛角沟村村民舒维吉回忆父亲当年对自己讲的故事。

这场起义历时一个多月,行经12个县,革命官兵从川中

转战到川东北,建立了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虽然因敌众我寡,起义最终失败,但其打破了当时笼罩全川的白色恐怖危局,极大地激励了全川人民,对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据地方文史资料记载,旷继勋蓬溪起义后,川内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和工农大众陆续直接参与到革命运动之中。

一种精神

无形的财富激励着村民奋勇向前

“我们村一直有很高的参军热情,印象里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110多人参军。”退伍老兵、村民王德训说。

“革命先烈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这些精神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根本……”在还原后的“旷继勋牛角沟起义指挥部”营房,成都游客童中德对孙子说。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利用好红色资源,2019年,蓬溪县启动旷继勋蓬溪起义遗址综合性保护开发。去年8月,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四川红军第一村”项目落地。如今,前来缅怀革命先烈的群众越来越多。

“听我父亲说,当时旷继勋和部下就住在我家的粉坊。他们行军会主动避开庄稼,还从不要群众一分一厘。”舒维吉介绍,“指挥部”原本是自家的老房子,当听说要被利用起来还原旷继勋起义时的革命场景,他们便立刻让出老宅。

“群众很支持,主动捐出家里的镰刀、蓑衣等具有历史价值的老物件,不少村民还到项目现场帮忙。”牛角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勇介绍,“项目采取合资方式,让村集体有收益的同时,村民也有股份,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已复原、还原了起义指挥部、红军驿站、藏兵崖等多个场景,核心区已建成70%;此外,“红色讲堂”“行军体验区”等也正加紧建设,预计今年3月试运行。

“以‘中国·四川红军第一村’为核心,蓬溪县发力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建设,已串联起继勋公园、红海红军街、蓬南场烈士陵园等多个红色景点。”蓬溪县景区管理中心主任罗华生介绍,从2019年6月至今,蓬溪红色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占全县旅游业的三分之一。

前来参观的人多了,许多村民也就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其中还有不少年轻大学生。“我是去年11月回来工作的,村里还有8个和我一样在这里工作的大学生。”村民陈冠利说。

村民衡英则在这里的“红军食堂”上班。“孩子们总是会追问我革命先烈的故事,会赖着我讲蓬溪起义的故事。”衡英说,感觉更加感恩和珍惜现在的生活了。

采访行将结束时,记者发现,牛角沟村的春芽树已郁郁葱葱。“这里的春芽长得特别好,到春天丝丝清香就会飘荡在整个村子,如同当年的蓬溪起义,播撒出一片革命的春芽。”身着红军军装的王益取下原本系在手臂上的红飘带,将其系在一棵春芽树的枝头,“以后,每位来这里的参观者都会有这样一条红飘带。我们会让他们在离开牛角沟前,将红飘带系在村里的春芽树上,寓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