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多读书

作者:之江轩 来源:浙江宣传 发布时间:2023-11-27 13:53:18 浏览次数: 【字体: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多读书

之江轩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意思是,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这个道理在今天仍然适用。

尽管工作千头万绪,繁忙的政务活动、密集的工作安排之下,领导干部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完整阅读一本书了,但读书学习仍应是领导干部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一种自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充 陈新 书,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939年,毛主席在给八路军延安总兵站检查工作会议作总结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对领导干部而言,倘若脱离了读书学习,就会在工作中不懂规律、不懂门道,如果碰到急难险重任务,很可能就会难以应对、底气不足,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时恐怕为时已晚。特别是如今,我们国家已经踏上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很多领域的工作都是探索性甚至是开创性的,有的工作是前人没有干过的,在世界上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这对领导干部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避免“苦煞人”,就得日常在读书上下一番功夫,把学问学到家。

进入新发展阶段,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早已经不管用了,“绣花功夫”是领导干部要掌握的新技能。群众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如何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如何协调和驾驭各种矛盾冲突,都需要对人们的所思所想、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有深入细致的掌握。在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如果只顾埋头工作而不注重读书学习,就容易陷入事务主义的窠臼,导致有时候看起来很忙,实则是抓不住要害的“瞎忙”,力气使不到点上,更难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有人认为,读书学习是很“高大上”的事情,而基层工作讲究“接地气”,没有知识和理论的积累也能过得去。实际上,这是对读书的一种误解。“书卷气”不等于阳春白雪,“接地气”也不等于提倡粗放和守旧。在当今时代,肚里没墨水是难以服众的,也难以驾驭基层复杂的局面。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应当做到既善于读书学习,掌握高超的理论素养,又能用群众听得进去的生动语言来表达,和群众打成一片。

拿着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时代和环境总是在变化,我们不能裹足不前,仍凭过去的老习惯办事,耗尽经验能力的积累,而要通过阅读和学习来“充电补能”,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养,主动加快知识更新和能力拓展。实践中碰到的难题去经典著作、他山之石中“请教”,眼界宽了,办法就多了。

充满书香的四川省图书馆(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领导干部要多读书,更应善读书、读好书。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尤其要对阅读书目精挑细选,带着责任、联系实际,保证学有所得、读有所悟。

其一,多读马克思主义代表性著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想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追本溯源读原著、学原文是最好的方法。

领导干部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是理所当然,也很有现实意义。不论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还是《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这些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经典名著,至今仍对当今治国理政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要阅读原文原句,更要从中学习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运用于工作和实践中。

其二,多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都蕴涵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既能够建立古人和今人的时空链接,激发人发自内心的文化情怀,涵养人的文化品格,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增长做好手头工作、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有一种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领导干部为官一任,更要多了解所在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情况,熟读乡贤名士所著的地域文化典籍,这样才能更加珍惜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更好从当地的资源禀赋、文化优势出发开展工作。在地方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有细读地方志的习惯。他曾说:“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还要求绍兴领导干部背诵《兰亭集序》《钗头凤》。在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地方“硬通货”的时代,领导干部除了摸清“经济家底”,还需要摸清当地的“文化家底”,做一个爱文化、懂文化、敬畏文化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其三,多读走在时代前沿的作品。笔墨当随时代,阅读也应紧跟时代。领导干部往往管理着一个领域、一个地方,如果不能对社会发生的变化、群众需求的升级保持高度敏锐,就无法识变应变求变,陷入“管理落后于实践”“观念落后于时代”的被动局面。

读书是最好的知识更新手段,这是因为,人的双腿只能去到有限的地方,阅读却可以带你去往更辽远的天地,去了解未曾涉足的知识盲区。领导干部的书单里,凡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价值理念、思想文化、治理模式等内容都应该纳入阅读范畴,不应有古今之别、中西之分,而要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去放大自己的视野和格局。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书山(梁琳东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我们党历来有倡导党员干部读书的光荣传统。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制度,是党中央的率先示范之举;每一次主题教育,也都把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把读原著悟原理作为重要方式。

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许多领导干部都心知肚明。但有时觉得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只能先把书搁在了一边。的确,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千头万绪,领导干部想要拿出整块时间来系统读书学习并非易事。但时间少不能成为不读书的理由,不能成为惯性和惰性的挡箭牌。

毛泽东同志日理万机,但读书一直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和爱好。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回忆,他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还经常利用出访考察途中的时间读书看报。他曾说:“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

时间的开关,总是握在每个人的手里。握得松了,时间很快就流失了;拧得紧了,时间也就走得慢。就算是早起10分钟,少看10分钟手机,一天也能多出20分钟的读书时间,这样积少成多,一年下来能多看不少书。

如何进一步推动读书学习的制度化和落地实施,是在领导干部中大兴读书学习之风的关键所在。比如,将阅读水平和阅读效果作为领导干部激励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让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人尝到甜头。还比如,把主题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每年都抽出一定的时间闭门读书学习,列出必读和选读书单,制订个人学习计划,要求不能以理论辅导、专家讲座代替集中学习,让领导干部静下心来看书,等等。

可以说,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是整个社会的风向标,全民阅读的开展、书香中国的建设,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正因如此,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事。当领导干部有了更多的“书卷气”,整个社会才会有更浓的“书香气”。

来源:浙江宣传

作者:之江轩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浙江宣传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