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治探索>详细内容
2023-04-21 08:47:50

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天府新林盘建设的探索实践
——文化延续未来 艺术点亮乡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9-04 11:02:36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林盘,蜀语也,溪畔农舍,竹树盘绕之地。”川西林盘是我国西南地区独有的一种传统生态聚落,是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川西林盘文化既传承了农耕文明的历史文脉,也延续了蜀山蜀水的乡愁记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提出,加强对农耕文化、孝道文化、林盘文化中优秀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转化利用。林盘文化如何打造才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天府新林盘建设探索了新的路子。

ba2d4d07e5b6429b9718685b709545f7.jpg

竹艺村位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竹编)之乡”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而得名,是道明镇龙黄村9、11、13组形成的自然林盘聚落,是道明镇竹编文化创客产业核心区和聚集区。区域内共有86户295人,中共党员11人,竹编大户3户,竹编从业人员50余人,拥有丁知竹、继军竹编等竹编知名品牌。

2015年以来,道明镇竹艺村紧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出现的农村产业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空心化现象严重、基层治理不到位、人居环境差等现象,结合竹艺村实际,认真梳理出了规划缺失、人才缺少、治理缺位、产业缺乏等四类问题,及时启动本村规划方案,围绕“产业新城、品质崇州”的发展定位,结合自身实际,计划打造具有“竹编韵、川西味、国际范”的新中式林盘。

8c3e1df75c904eeb824660e826b7d892.jpg

一、精准村庄定位,实施规划组织标准化

2016年,竹艺村规划方案敲定:以“设计点亮乡村未来”高位切入竹艺村整体规划,注重生态标准。一方面尊重所在地地理风物差异、乡风文化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同时遵循“社会治理与社区运营标准化”和“艺术审美与空间设计标准化”为核心的“两个标准”原则。根据资源现状进行专业规划设计动线,针对空间、交通、环保、服务、景观、生态、人文、旅游、农业、慢生活十大系统整体布局村庄,综合施治“林、水、田、院”,制定风貌导则保持原有村庄形态,保持屋顶小青瓦、墙面露出蒸汽砖、外墙刷白、半透明围墙等,保存乡村生态外貌。设计中保证有点有面有纵深,并根据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具体点位,合理布局引领性点位,带动林盘整体向好发展,探索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的各种可能性。2016年10月,竹艺村一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二、强化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市场化

2017年3月,竹艺村一期建设呈现出完整的形态。为解决农村空壳化问题,村里先后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竹编文创合作社、旅游合作社3个合作社,原住居民通过土地、房屋入股或出租等方式参与其中。2017年9月,与专业公司合作,按照“公司+设计师联盟+集体组织经济”发展思路,统筹竹艺村境内资源整合和产业培育。引入 “新村民”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视角,切实让竹艺村资源活起来,产业做起来。通过设计、生产、展销、培训、休闲流程发展模式,形成竹编特色产业链,使竹艺村呈现餐饮、住宿、书院、培训等多种业态。通过发展,形成了富有天府文化特色的文创企业竹里、青旅无间、来去酒馆、三径书院、遵生小院等商业联盟,丰富了经济业态,提升了竹编附加值,增加了群众收入。新老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红利。新老邻里和睦互助,乡邻融洽相融,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特色化发展。2017年,竹艺村人均收入约18650元(道明镇人均收入约17157元)。

三、广泛招贤纳才,推动人才结构多元化

2016年,竹艺村在建设之初就获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围绕创客示范基地打造,竹艺村以孵化式招商模式培养创客人才,以创客人才为起点发展竹艺村文创产业,多渠道多形式培育竹编传承人、职业经理人等本土人才,设立村民学堂,邀请非遗传承人、产业带头人、酒店经理、中医医师等开展礼仪、中医养生、竹编技艺讲座,培养多元人才。同时,根据竹艺村发展需要,引进诸如三径书院现代诗人马嘶、遵生小院冯玮、名誉村长张永超、旅法艺术家刘伟福、黑蚁文创董事长傅冰、法国知名画家柯恺乐等多位新村民入驻竹艺村。依托海外艺术家驻留计划,引发国内外媒体对道明非遗竹编小镇的关注,带动竹艺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厚植化

竹艺村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协同创新、校地合作,依托道明镇作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以品牌建设为导向,引入资源振兴道明非遗竹编产业,多业态融合打造区域性品牌,探索出一条“非遗文化+文创基地+乡村旅游”的文创产业发展模式,有力推动竹编产业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再创造能力,让道明竹编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开设天府文化大讲堂和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让村民通过聆听故事的方式,接受道德洗礼和传承良好风气,形成了“户户有家训、人人守家规”的竹艺精神,引领社区文化新风尚;邀请当地文人贤士挖掘本土人文故事,深挖忠义传承、诗书传承、乡贤人士、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吃亏是福、乐观向上等家风家训,营造了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

五、“一核两会”搭建引领架构,构建治理体系制度化

竹艺村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打破传统村级党组织架构,按地域涵盖范围,以区域化党建思维,成立竹艺新村党支部,把原住民、新村民、商家联盟等各类群体和组织中的13名党员纳入新村党支部管理,并通过选举程序,选出由新村民、原住民(乡贤)以及相关组织、单位党员组成的3人支部委员会。构建了以竹艺村党支部为核心,新村管委会、竹里创新社区发展促进会两轮驱动的“一核两会”治理模式。在竹艺新村党支部引领下,竹艺新村管委会、竹里创新社区发展促进会针对规划缺失、人才缺少、治理缺位、产业缺乏四类问题,通过实施规划组织标准化、人才结构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治理体系制度化四化共治的措施,采用群众提、乡贤理、组织引、大家评、民主定的议事决策方法,促进群众有序参与社区事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多利益共同体的心理、社会、效益、组织四项增权,让各利益相关者拥有归属感、自豪感、获得感和责任感,促进了新村民与原住民互助融合、和谐共处。

3f5e10167a0747289ded4fee1986a9bd.png

道明竹艺村以“一核”引领,通过“两会”驱动,紧随成都“西控”部署,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在传统竹编产业振兴和新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以产业融合促进新老村民融合,“自治、法治、德治”的社区治理模式逐步形成。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