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龙门街

作者:武礼建 来源:20210416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16 09:47:54 浏览次数: 【字体:

□武礼建

潜龙井

一条街靠什么扬名?是风水宝地,建筑风格,美食风味?还是历史悠久,故事传奇,人文荟萃?

纽约的华尔街因金融中心而名,香港铜锣湾因繁华和市井成为购物天堂,贵州的青木川因一棵千年古树而出名。

开江县淙城的龙门街名声远播,却是因为一口井——潜龙井。

潜龙井有历史渊源。开江县水资源稀缺,淙城居民用水困难,依靠蕉溪、澄清两河河滩沙井吃水的时日太久,乾隆年间的知县窦容邃为民造福,决心解决居民的饮水困难,大兴土石,在全城选点掘井数十口,并亲自命名,如芙蓉井、芹香井、流泽井、兰露井、中桥井、嵩峰井等。因为出过一个进士,小街取名龙门,共用的井就取名潜龙。

潜龙井结束了龙门街远走西桥河坝挑沙井水的历史,成为龙门街居民的命根之一。潜龙井的水源明月山,林深草茂,地下水充盈,四季不涸,而且冬暖夏凉,水质优良为全城之冠。每天早上,挑水的人集中在这儿候水,辘轳不停,人们的欢声笑语不停。有井就有故事,包括有趣和不幸的故事。小孩子爱到井边玩,摇空辘轳,照镜子。女孩子喜欢从井台缝长出的小叶草,如果不经意间发现一朵刚开放的小蓝花,那便要为摘不摘下来戴在头上而纠结好一阵子。有月亮的晚上,更要到这儿来逗留。月亮在水底放光,四周围绕着活泼的星星。好美呀,大家定然要嚷起来,月亮掉在井里头了,恨不得真来一场猴子捞月亮的游戏。在孩子们的眼里,好像有一个巨人,要从井口跳出,主宰龙门街一切的秘密。

随着饮水现代化,淙城的水井大都消失了,唯潜龙井至今还卧在龙门街和龙池街的十字中心,足见潜龙井与龙门街居民有着极为特殊的情缘。为了方便交通,潜龙井也在掩盖之列,可是龙门龙池街的居民不答应,理由很充分,北京王府井可以成为地标,潜龙井在居民心里有比地标更宝贵的价值。文管所一块文物保护碑立在井畔,潜龙井成为龙门街一道靓丽的风景。

闲居

龙门街是小街,一条巷子而已,扩街以后还是一条小街,小车进出行人都要让道。都说住小街好,得益于一个字:闲。

入住龙门街,只觉得此街虽小却颇有怀旧情致。除街口有一家大药房外,整条街都是名特小吃,豆浆油条,米线包子,好吃饼,荷叶粥,陈设简单却料理出上好的味道来,久吃不腻,让城南生活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春风春雨里,打一把油纸伞,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想风雨中的龙门街,有如一部凄凄切切的黑白纪录片。一拨一拨的人从龙门街走出,一拨一拨的人又走进龙门街,急不匆匆,闲更悠悠。难怪许多游子归来,第一想到的就是去龙门街喫个格格喫碗面。

许多人都认为,住进龙门街就具有非常饱满的文化情愫。因为龙脉的缘故,似乎许多文化人都曾里居龙门街。古代自不消说,近代首先要提的是黄道礼先生,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笔名绿蕾。他出生在沙坝乡,新中国成立前因写爱国和战斗诗篇在重庆扬名,当年大诗人艾青还为他的《绿蕾诗选》题词:“暗夜中闪亮的一颗流星。”后来在开中任教时,他把家安置在龙门街。那时的黄先生,学校家庭来往,一袭蓝布长衫,腋下总夹着几本书,埋头走在街上,总有大人指着他对孩子们说,看,黄先生多有派头。读书人,教书人,在龙门街向来都是刮目相看的。

龙门街出作家,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抗美援朝那时,一个中篇小说《阿妈妮》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中学堂的老师对学生们夸耀,作者就是城里龙门街的青年王禹,整个开江城都用羡慕的眼神眺望龙门街,作家王禹是住这条街吗?开江作家群的旗帜田雁宁先生的青年时代,就是在龙门街度过的。他的成名作《小镇人物素描》中的故事和人物,素材全都取自龙门街的属主新宁镇。小说获奖后,先后汇集出版的《小镇风情画》和《巴人村纪事》两个小说选集,多数取材这里。山乡独特的人情风貌,小镇各色人物的命运,演绎成一个个日常生活故事,娓娓道来,恰似一幅幅水墨丹青的风俗画。

自潜龙井西进教师进修学校,堵了西口,倒成了城区一绝地,校内的小园林别有一番情景,蜗居其中,俨然世外桃源一般,得如此幽静实在是对了悠闲的禀性。于是,我读书、教书、写书的宿梦,一一成为现实。喧嚣就在不远,我却蛰居一隅,自得闲适,不是隐逸,胜似隐逸,而且怡情久远,意蕴悠长。

来源: 20210416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