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谭光远 ‖ 拉萨河畔的恋情

作者:谭光远(原成都军区政治部处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16 17:29:35 浏览次数: 【字体:

拉萨河(图片来自网路)

拉萨河畔的恋情

谭光远

秋日午后,阳光洒在房间里,温暖却不刺眼。阳光下,屋子里的物件都镶上了一层金边,熠熠生辉。满屋子的金色,不禁让我想起了一段拉萨河畔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妇,他们携手走过了50多个春秋,但回忆起50多年前——幸福的起点——老两口依旧笑得合不拢嘴。我知道,这便是爱情的味道。

1967年,孟玲参加中国艺术团出国访问演出回到西藏与李智良在军区俱乐部礼堂留念

李智良老师说:“和北京的阳光不同,拉萨的阳光更刺眼,强烈却甜蜜。”人们常说,男女姻缘是月老牵线成婚配,在他的记忆中,那强烈的光,是被称作“臭老九”后的无奈与无助,让他们老两口情深意切结连理。而甜蜜则源自这50多年幸福起点的回甘。

阳光下,李智良老师缓缓翻开相簿,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照片拿给我看。他的嘴角竟不自觉地有些上扬,我知道那是来自心底幸福的笑。相纸的陈黄见证了他们50多年的路:执手前行,惺惺相惜。

相片上,是唐古拉山脉绵延起伏的金色山峦,蓝天下,白云似哈达,更如婚纱,圣洁美丽。那一刻,是他们幸福的起点。相机的快门声,犹如婚礼的钟声,仿佛也在我的耳畔响起,仿佛我也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一场海拔5350公尺的婚礼。照片记录下了二老最美好的年华:虽有凛冽的寒风,但他们的笑容依旧灿烂。看着照片中孟老师美丽的面庞,我的脑海中回响起孟老师优美的歌声。孟老师见我看照片看得的出神,便给我讲起了以前的故事:

孟玲老师说,她祖籍天津,出生在铁路员工世家。祖父作为铁路职员被调到山海关任职,父亲当时是山海关站调度员,手举红灯,调度火车。虽无大富大贵,乱世之中,一家人也算安稳。

孟老师缓缓地讲着,李老师在旁边拉着她的手,笑着。夕阳的余晖在二老的指尖跳跃。

造化弄人,天有不测风云,孟玲父亲因值夜班时染上风寒,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孟玲母亲不忍继母的排挤,带着她和哥哥、弟弟,净身出户,去天津投奔大姨家。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为抚养3个孩子,孟玲母亲在天津四处寻找求生的机会。事不遂人愿,母亲找不到工作,一家仅靠大姨的接济生活。为了活下去,母亲不得已将弟弟过继给同是铁路职工的舅父。

孟玲大姨家紧邻二野炮师文工团驻地,她和哥哥常去文工团大院蹭饭,看团员排演节目。有一次,文工团在排小歌剧《王秀鸾》《血泪仇》时缺一个小男孩角色,大伙正为这个发愁时,看到了在一旁的孟玲。灵光一现,决定让她剃了光头来垫场,这也成为孟玲的第一次舞台演出。就这样一来二去,孟玲和哥哥成了文工团最小的小演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文工团将随军奔赴前线做战地宣传、鼓舞士气。两兄妹随着文工团开赴朝鲜。他们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不怕苦、不怕累,为志愿军唱歌、跳舞、宣传鼓动。二人在活报剧中扮演朝鲜儿童,哭伏在被美帝飞机炸死的爹妈前,感人至深,激励了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的斗志。兄妹二人至此成为了战地宣传、鼓舞士气不可或缺的演员。

在朝鲜时,孟玲作为文工团重要演员,需随团多地辗转。孟玲年纪尚幼,行军时都是骑在团员的背包上,由体力好的团员背着她行军。遇到美帝飞机轰炸时,背着她的团员就把她藏在炸过的弹坑里,或直接将她护在身下,用身体护住她小小的身躯。当时保护、背过她的战友有的牺牲了……说到这些孟老师有些抽噎。李老师拉了拉孟老师的手,“讲点开心的”。孟老师看了一眼窗外,脸上又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在朝鲜战场上,生活条件匮乏,上甘岭战役时,炮师驻地司令部紧邻文工团驻地,孟玲在没有演出任务时,常去司令部坑道寻觅些吃食。司令部的哨兵都知道她是文工团的小演员,往往对他“网开一面”,任由她在炮师驻地转来转去。当时的孟玲人小鬼大,竟跑去炮师司令办公室“偷”了只烧鸡吃。当时的炮师司令是朱光少将,他是毛主席的侄女婿,毕业于苏联伏龙芝炮兵学院。当他发现放在办公桌抽屉里的烧鸡不见时,觉得此事有蹊跷,便询问哨兵谁来过他的办公室,哨兵说只有文工团那个小丫头常溜达到这儿玩。这时朱司令才恍然大悟,想起他储存的苹果也会经常“失踪”,原以为是自己吃掉后忘了,现在看来也是这小丫头的“杰作”了。

朱司令让哨兵把小孟玲带到办公室来。小孟玲来到司令办公室一点也不害怕,小眼珠还左看看、右瞧瞧。朱司令故作严厉的问到:

“孟玲小同志,我问你,我办公桌抽屉里的烧鸡是不是被你偷吃了?”

“是我。”小孟玲答道。

“那可是我回国开会时,回来的路上,专门去买的东北沟子帮烧鸡。你为什么要吃啊?”

“我饿了,我馋了,就吃了呗。”小孟玲毫无愧疚之意。

朱司令清了清嗓子:“那你不怕我惩罚你吗?”

“不怕,要惩罚就惩罚好了,我敢做敢当。”小孟玲也一脸严肃。

朱司令看了,忍俊不禁。他喜欢上了这个敢说、敢干、敢认错的孩子。便笑了笑说:

“我惩罚你当我干闺女吧,你愿不愿意?”

“当你闺女有烧鸡吃吗?有就愿意。”小孟玲正经地回答道。

朱司令哈哈大笑。从此以后,朱司令每次回国归来,都会给他这个干闺女带一些好吃的。

朝鲜战争还未结束,朱司令见兄妹二人年龄尚小,便把孟玲的哥哥送去了东北炮兵学校学习,把小孟玲送回了天津民政部门,由国家供给继续上学,大学毕业后再回部队工作。

孟玲在天津先去了军人文化速成班,后又学习了半年小学课程,考入了天津第十三中。1959年,孟玲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郭淑珍教授。彼时,郭淑珍刚从苏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归来。她成为了郭淑珍老师调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教授的第一个爱徒。

孟玲在中央音乐学院期间,学习刻苦,废寝忘食,没辜负部队首长和战友们期望,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钢琴课是她的短板,小时没有条件学,因此孟玲常常在琴房练琴到深夜,以至于有一次被锁到了琴房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钢琴课结业取得了优秀成绩。

师恩如山。郭淑珍不单给她上声乐课,对她的成长也十分关心。1959年,国家正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全民都在勒紧裤带,孟玲常常饿肚子。她的恩师郭淑珍得知很是心疼,常以补课的名义叫孟玲到她家,用国家发给自己的营养品给孟玲开小炊。

大学三年级时,孟玲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考入了保加利亚声乐大师布伦巴洛夫专家班。全国仅招十人,且多为当时国内著名歌唱家、各大音乐学院的名师。在恩师、名师的培养教育和熏陶下,孟玲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歌唱演员和著名声乐教师。

1964年,孟玲以优异成绩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总政歌舞团。她还没来得及去报到,便被国家文委借调到中国艺术团出国访问演出。彼时的中国艺术团,除西藏军区文工团外,还囊括了国内的一流艺术家: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才旦卓玛、常留柱,还有福州军区文工团,中国杂技团的优秀演员。在尼泊尔演出时,孟玲担任独唱、二重唱并与尼泊尔国家电台台长演唱了尼泊尔歌曲《母亲》,演出结束后受到尼泊尔国王和王后的接见。演出闲暇时,孟玲向才旦卓玛学习藏语,两人的莫逆之交成为团内的一段佳话。

浩劫,往往来得十分突然。孟玲回国后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总政歌舞团一道“就地闹革命”的命令,让她留在了西藏军区歌舞团。1967年,西藏军区歌舞团以1964年部分出国人员为基础,再次组建了中国艺术团,出国访问演出。这次演出归来后,国内已是另一番天地:“文化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不同派系你争我斗一片混乱。

曾经孟玲是党的宠儿,而此刻,却成了被人唾弃的“臭老九”,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个人在集体面前的渺小。个人力量在时代的大潮中微乎其微,孟玲感到了困惑、抑郁、乃至恐惧。似乎眼前一片黑暗,不知何方才有一丝温存。

世间一切,仿佛早已注定一样,凛冬已至,仍会有抱团取暖的人。在孟玲最无助茫然若失之际,寻觅解脱时,看到了栏栅处的他:一个叫做李智良的小伙子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

李智良是刚从基层连队改造锻炼回来的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生,他是放弃留京工作,自愿申请到西藏军区歌舞团的。二人是团内唯一出自中央级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二人都充满困惑、不解、无助和恐惧。作为“臭老九”,二人惶惶不可终日。共同的命运让二人走到了一起,在寒风中,抱团取暖、相互慰籍,相互寻觅着命运的解脱。

乾坤颠倒,世间混沌。在这乱象之地仍有一世外桃源,这是二人的天堂:西藏军区第一招待所后门的拉萨河畔,二人坐在河边的乱石堆上,仰望着湛蓝的天空,述说着各自的故事。在他们的故事中,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这一刻,似乎外边的世界已与二人无关,河水急速拍打着礁石,激起层层雪浪,为二人奏出欢畅而铿锵的乐章;云朵缓慢轻拂过山头,变幻幅幅图画,为二人勾勒出美妙而壮丽的篇章。此时他们终于可以敞开胸怀,放下内心的重负,悠悠哉、陶陶然,神游遐想,融入到幸福、情爱的乐园。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前生造定事,莫错过姻缘。虽然世道依旧混乱,虽然前途依旧渺茫,孟玲和李智良相知、相惜、相恋,二人在黑暗中互助前行,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在出藏回京结婚的路上,当车行至青藏高原海拔5350公尺的唐古拉山巅,二人留下了那一张独特的结婚照。相机“咔嚓”的一声,声响虽微乎其微,却犹如新婚庆典的钟鸣,久久回荡在二人神圣的婚姻旅途中。没有婚纱,天空中的云朵便是洁白的婚纱;没有宾朋,绵延起伏的唐古拉山便是满座的宾朋。在苍茫的天地间,在巍峨的大山顶,二人留存下了心心相印的见证,铭刻下了白头偕老的印记。

1967年12月返京结婚,在唐古拉山颠拍下的结婚照

1979年,孟玲与李智良均被调往解放军艺术学院执教。他们的两个女儿由爷爷奶奶带大,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以至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教学成绩斐然,双双被评为教授。他们桃李满天,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李智良的学生曾担任了奥运会舞美总设计,孟玲的学生更是人人皆知,有民歌三大男高音的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还有歌坛新秀马佳……

他们的孩子长大后都参了军,在部队的历练中,各自努力都取得了硕士学位。二女儿李旸在军中晋升到上校,去年自主择业从事影视制片人和导演工作。

五十年来相濡以沫,五十载砥砺前行,五十个春秋的相守陪伴,二人在“金婚”纪念日这一天完成了对爱人最长情的告白。

2018年12月18日,刘和刚主持孟玲与李智良金婚纪念活动

2018年12月18日孟玲老师与李智良老师金婚纪念日那天,纪念仪式由女儿李旸操办,孟玲的爱徒、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和刚主持,在京的50多位学生参加了仪式。国内、国外无法到现场的学生:总政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夫妇,北京歌舞团的独唱演员曾勇,中央广播乐团声乐新秀马佳,雅乐创始人哈辉,在澳大利亚学习的学生王璎珞和丰然夫妇发来了祝贺视频。

孟玲在场的学生纷纷以歌声为二老庆贺。总政歌舞团的泽旺多吉唱起了《天路》,玉米提边唱边跳《牙克西》,总政歌剧团董晶晶唱了《红梅赞》,海政歌舞团独唱演员曾小燕唱了《好花红》……热情似火为二老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

李智良的学生、军旅雕塑家陈万秋送来了自己的国画长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美术编辑闫可钦送来了铁线描的风景画……

孟玲与她的三个爱徒王宏伟、刘和刚、泽旺多吉合影

听完两位老师的故事,望着夕阳下二老的身影,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拉萨河畔,蓝天白云下,天地山川间,回荡着二人幸福的笑声。那是来自拉萨河畔的恋情。

20181218孟玲与李智良金婚纪念日与到场祝贺的学生们合影

作者简介

谭光远,四川乐山人,1946年生,1963年入伍进藏,先后任西藏军区文工团团员、西藏军区文化处处长、成都军区政治部处长等职,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及电影电视文学剧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谭光远(原成都军区政治部处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