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都市郫都区犀方路口将面临一项抉择 ‖ 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20 10:25:34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市郫都区犀方路口

将面临一项抉择

袁 征

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位于郫都区东部,与成都市金牛区、高新西区相邻,处天府腹心之地,属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中优”区域,是市民们公认的成都“后花园”和大学城。

秦代以前,这一带称作“墀埔”,是一片烧砖瓦的窑区。有史籍可查,公元686年,原为成都西鄙之地的犀浦被分割,独立设置犀浦县。《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说:“犀浦县,本成都县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县。”犀浦为县时间长达386年之久,可知当时的繁华。

犀,本义为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

浦,本义为水滨,表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相传,秦蜀太守李冰治水时造五石犀沉之于水以压怪。因而,犀浦意为沉犀之浦。

犀牛雕像(图片来自网络)

宋熙宁五年(1072年),犀浦改县为镇,属郫县。清末,更名犀和镇。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名犀浦镇。1949年,犀浦镇为第二区区署所在地,与犀浦乡几度分并。1958年8月,犀浦东方红公社更名犀浦红光公社。1966年,犀浦镇并入犀浦公社。1984年4月,犀浦公社改乡。1985年,乡改镇。2019年12月23日,撤销犀浦镇,设立犀浦街道。截至2018年末,犀浦街道户籍人口90285人。2020年6月,犀浦街道辖16个社区、5个行政村。

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委、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举全区之力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优教郫都”已成为全区对外宣传最亮丽的名片。

成都郫都区望丛祠(郫都区摄影家协会 供图,来源:四川日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加,郫都区犀浦街道户籍儿童小学入学需求急剧增长。于是,位于犀浦街道域内的犀方路与校园路交汇处的犀方路小学建设项目被提上日程。2020年1月13日,成都市郫都区发展和改革局对犀方路小学建设项目建议书作出批复。新建的犀方路小学包括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地下相关配套功能用房等总建筑面积14972.82平方米,计划工期360日历天。建成后将缓解周边学位压力,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成都市郫都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犀方路小学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市郫都区犀方路小学效果图(图片来自网络)

前不久,一媒体发表一篇题为《犀浦境内发现一座春秋时代的古墓》的文章。该文称,在郫都区犀浦境内修建犀方路小学时,偶然发现一处春秋时期的墓地,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已开始扩大考古发掘的区域。对于成都来说,这次在郫都区发现的春秋时期墓地很具有意义。

成都市郫都区犀方路小学建设工地大门(袁征 摄)

起初,我对上述文章所言之事将信将疑。后经一番调查和实地踏看,方觉不足为奇。据封面新闻报道,2020年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5年来的考古成果,延续跨度两千多年的6000余座墓葬和大量出土文物,串起了一个埋于地下的“四川通史”。 据介绍,此次考古出土的“郫”字青铜戈,是成都郫县(今郫都区)两千多年前设置郡县的最早实物资料,其考古意义不下于此前在蒲江等地出土的“成都”矛。

刻有“郫”字的战国青铜戈(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著名的成都矛,2017年在蒲江飞虎村发现。蒲江在出土先秦时期的船棺中发现一枚矛头,上面刻有“成都”二字,距今约有2300年,是成都名字由来的最早证据(向文军 摄,图片来源:蒲江文旅)

郫都区因“杜宇化鹃”传说,而称鹃城,既是望帝杜宇、丛帝鳖灵建都立国之地,又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以郫邑为郡县,称郫县。郫县境内有鹃城遗址、古城遗址、唐昌文庙等历史遗迹,望丛祠世界蜀人祭祖圣地等,孕育出严君平、扬雄、何武、张俞等历史名人。抗战初期,张大千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北平,“间关还蜀”。从1839冬至1949年底,张大千全家一二十口在成都借居十年。其中,在犀浦居住时间较长。这里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张大千在此创作出不少极其珍贵的书画精品。

关于责令犀浦犀方路小学建设项目停止施工的通知(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市郫都区犀方路小学建设工地(袁征 摄)

2021年5月18日,有网民向“问政四川”提问:“听说犀浦犀方路小学建设由于挖掘出古墓,导致建设项目暂停了,后期还会在原址继续修建吗?”三天后,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回复:“您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收悉,正在处理中,待处理完毕后会将结果进行公布。”

一石激起千层浪。成都市民纷纷就犀方路口上的这个建设项目走向各抒己见:有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应当继续修建犀方路小学,让一天天长大的娃娃们入学有个着落;有人说,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应当把犀方路小学建设项目改成一个文物保护单位,使之发挥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有人说,应当拿出一个兼顾发展教育事业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综合方案,对子孙后代负责……

我们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写于2021年7月18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袁 征 (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