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民族文化>详细内容

【民族文化】丹巴传统碉楼民居‖杨全富

作者:杨全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17 19:37:15 浏览次数: 【字体:

丹巴传统碉楼民居

杨全富

传统的丹巴民居,一般由锅庄房、经堂、卧室、客厅、储藏室等组成。此外,楼房部分还含有外廊、阳台、挑出的旱厕等,共同组成了功能齐全的房屋。在平面布置上,茶房占据着整个空间的重要位置,并以它为中心布局着其它房屋的布局。

丹巴传统碉楼(图片来源:康巴传媒)

丹巴民居大多为五层,从第一层到第三层,房屋的建筑构造为整体性,而到了第四层时,房屋结构为L字形,外面腾出一大片空地,藏语称为“唉四部”,第五层除了保留碉楼建筑的一间房外,其余都是空地,藏语称为“热道”。

底层为畜圈,没有窗户。

第二层为人们饮食起居的场所,其中有堂屋、锅庄、储藏室、卧室构成。其中锅庄房内正中央位置设有长约1.5米、宽约1米的三锅庄。在三锅庄中有铁铸的三脚架,或是手工打制的石制三脚架。三锅庄上方悬挂有木质的吊蓝,吊蓝里放置柴火及引火之物等。在三锅庄的房顶,开有一米见方,下大上小的斗形窗口。它既可以排除房里的烟雾,也可从外界采光,与游牧民族帐篷天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丹巴碉楼(蓬州闲士 摄于丹巴县甲居藏寨,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第三层为卧室、客厅,有的家庭将经堂设置于此,墙体外有挑出的廊道及旱厕。

第四层为敞房,一般用于堆积杂物等,一般民居都将经堂设置于此。

第五层只有一间房,完全按石碉顶端的砌法,也是一面没有石墙的建筑,里面堆积草料等。在这一间房屋的楼顶四角,有形如牛角的建筑体,藏语称为“热卓”。

丹巴甲居藏寨(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每一层楼房间都由木板梯子或独木梯连接。

在修建房屋时,均先掘取表土至坚硬的深土层。底层采用原木小柱网加抬梁承重,柱网布置较密,纵横间距一般为2—2.5米,呈方格形。柱料直径大约30厘米,柱顶安放抬梁,抬梁上面满布直径为三厘米的圆木,再辅以耐腐蚀的青冈树树枝。其上夯填3厘米至6厘米厚的干黏土,然后安放楞木,铺设木楼板。二层以上则全部采用梁柱穿墙的形式,立于底层抬梁之上,组成木架承重体系。内外墙体装修均用木板分隔,作为围护结构。外墙墙厚由80厘米逐渐收分为50至60厘米。

丹巴民居的碉楼注重对门的装饰。大门一般由门框、门楣、斗拱组成。门楣连着斗拱,斗拱多用蓝、红、绿三色彩绘,门楣上印烫金符咒。门楣的上方形成凸字形状,中间留有约一尺见方的空间,用木头做框,镶以玻璃作为佛龛,里面供奉主人崇奉的佛像或圣物。门框边的墙体用黑漆涂绘,上宽下窄。大门为双扇,颜色乌红。上方的中间用白色画月亮,用土红色画太阳。有的门楣上方还放置有牦牛角,以示辟邪,有的门楣上方还放置有在石板上雕刻出来的金翅鸟。

丹巴藏房的外墙颜色主要以白色为基调,在白色的基础上,用一种蓝色的泥土和黑色的墨汁在白色的墙面上作画,图案粗狂,内容一般表现山川河流,从中也可一窥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图腾崇拜。而有的藏房则在墙檐和窗户上涂饰黑色和土红色的色带,这种色彩上的变化与当地的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传统有关。

在丹巴县甲居藏寨,就外部装饰而言,整栋民居木质部分的外表及檐头均涂以褐红色,在檐头褐红色色带以下,再涂以黑色色带。二层以上的砌石墙体上均刷白色或墙体本色相间,同时显现出日月或佛塔等图案。顶层的单间“拉吾则”,暗示这是曾经建筑高碉的位置。其顶部四周均为月牙造型的墙垛,在墙垛上,即“热卓”上安放白石,以代表四方神祗和对白石的崇拜。墙垛上插挂旗幡,从上至下用蓝、白、红、黄、绿五色,分别象征蓝天、白云、红火、黄土、绿水。旗幡上印有祈祷禳灾的经文。

丹巴碉楼(蓬州闲士 摄于丹巴县甲居藏寨,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在丹巴,民居门窗大多有装饰雕刻,并施以彩绘,在艺术表现上是独具匠心的,尤其是装饰纹样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韵味,更是独具一番神秘莫测之感。工匠们通过艺术来强化民众对宗教的信仰,他们根据空间和装饰部位的需要设计图案,巧妙地处理各部位图案,达到美观和实用并存的效果。有些楼房民居还在大门之上雕刻龙狮、云纹等图案,异常美观大气。二楼宽大明亮的客厅雕梁画栋,天花板上饰以几何、花草纹样,墙上大体绘有传统的长寿图,藏柜上画着吉祥图案,佛龛上雕刻有云纹,而且都是以镂空的形式雕刻,主调一般为金色。对于窗户的装饰而言,繁杂的纹饰和变化多端的线条,活泼而又有强烈的动感,色彩对比强烈,尤其是黑白两色的综合运用,不仅是最佳的色彩搭配,也是藏民族崇拜的色彩。

在丹巴县东谷乡牦牛村,因该地地处丹巴县与道孚县交界处,房屋修建的样式借鉴了道孚民居的崩科样式,并将丹巴碉楼民居的特点融入其中,这样整座建筑大气中不乏妩媚之感。崩科建筑主要用木头构成,以圆木做崩科的整体骨架,以泥土或片石筑墙。前面及侧面用圆木对劈,横向坚排,两头互相咬合,剖面为内壁,房顶履以泥。一般四层,高约5—8米。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内部装饰。房间四壁、房门和梁柱上,一般都绘满了精致典型的藏式壁画,窗上分别雕刻着龙、凤、仙鹤、麒麟等吉祥图案。

丹巴甲居藏寨(图片来源:甲居藏寨)

在丹巴县格宗乡开饶村,由于其处于丹巴、康定两地之间,其民居建筑将丹巴藏族民居和康定坡屋顶式藏族民居糅合在一起。从远处观望,屋面以小青瓦覆顶,在正房外配有耳房和檐廊。这种房屋仍然保持着传统藏族民居的基本特点和特色,层数为四层半。

底层为畜圈,分为内外两间,不开窗户,层高2米左右,除承重立柱外,不进行分格。

第二层除楼梯间外,共有三间房,房屋高度在2米以上。正中间的房屋为堂屋,是第二层中面积最大的建筑物,房间内一般供有“天地君亲师”位。右边为两间卧室。左边附有一间供人上下的楼梯间。

从楼梯上去,第三层除楼梯间外,也有三间卧室,与一楼布局几乎一致。从第二层屋面褪出一段距离作为阳台和檐部,外面有用木板装饰的廊道。

丹巴甲居藏寨(图片来源:甲居藏寨)

据主人介绍,开饶村居民信奉的山神为女菩萨。楼顶上的坡屋顶式的样式就是模仿女神的头帕而建,廊道外的木板装饰也形似女神的围裙。

从三楼楼梯口上去,四楼亦有三间房,只是除了右边最里面的房屋有门窗外,其余两个房间都是敞开着的。主人介绍说,敞着的房间是人们储存粮食的地方,而里面有门窗的房屋为经堂,供奉着菩萨。而半层房屋,是坡屋顶下的平台,因为屋顶即为小青瓦,因此有半层之称。内室隔间有天窗房顶及玻璃质“亮瓦”采光。坡屋顶的空间底,主要用来储存草料或者农具等。

丹巴古雕(图片来源:丹巴宣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全富

供稿: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