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特稿】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七: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财富——《南昌暴动始末记》学习心得(下)

作者:周根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12 17:07:27 浏览次数: 【字体:

卷首语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习近平

中篇:如何看待南下广东的失败

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财富

——《南昌暴动始末记》学习心得(下)

第三、科学分析了南下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人民军队建设、土地革命战争提供了可贵借鉴。

(一)报告鲜明指出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党,无论何时要有精密的组织,威严的权力,才能领导一切,而于暴动时尤然。”

“党的纪律亦其松懈,统为不明,权力不聚,责任不专,已失掉了领导暴动的重心”。是起义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史料表明,南昌起义军撤离南昌,对旧军队未加以政治整顿,军纪作风整理,就匆匆踏上南征之路。

起义后,部队尽管建立了师、团党支部,连队建立了党小组,但组织并不完善,党组织覆盖面也太小,政治工作制度也极不完备,造成行军中,第10师师长蔡廷锴脱逃,第20军参谋长陈裕兴叛逃,给起义军造成极大损失。

蔡廷锴(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军心大为动摇,逃走极多,仅行军3日,实力损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遗弃子弹将近半数,破击炮完全丢尽,大枪弄丢了几尊,逃跑及病死的将士士兵将近四千。”(李立三语)

应该说,南昌起义初期,在军队初步建立了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这是南昌起义一伟大创举,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党的领导的薄弱,也是起义军主力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朱德、陈毅正是吸收这一教训,在部队极其混乱和困难之际,利用时机,开展“赣南三整”,使起义军重获新生。

“赣南三整”中“上堡整训”旧址(图片来自网络)

习近平曾说:

“朱德同志从一开始就注重思想建军、政治建军,他领导南昌起义余部进行‘赣南三整’,在部队建立党支部,实现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

这是习总书记对南昌起义深刻的总结。

刘伯承在报告中对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初步总结,透视了这位伟大军事家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刘伯承关心对加强军队领导的总结,至今仍不乏有指导意义。

(二)报告对人民军队建设诸多方面问题,作出深刻反省。

首先对战役战斗作战指挥方面不足,作出了分析。

在瑞金,两战皆胜,均是歼敌一部,自损不小,仗打胜了,敌人却跑了,深感“军事人材之缺乏”。

刘伯承报告中指出:

壬田作战,由于叶挺部队未能依定时完全到齐,造成击溃战,“敌人未被歼灭”;对会昌战,“剩得三千人,向南逃窜”,因“贺龙所任攻击的一方面,未照预定计划由瑞金派出兵力,”未对敌形成包围之势,而造成后果。

起义军南进途中,连续克敌制胜。敌军调集重兵在壬田、会昌一线进行堵击,起义军以少胜多,击溃敌军。图为瑞金县壬田的战斗地点。《八一南昌起义》画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两战皆捷,却都造成自己不小伤亡,而敌人却“不能歼灭”,这是不会打歼灭之痛。

他分析说:

“暴动时已感觉军事人才之缺乏,这次战争伤亡更感觉缺乏万分了。”“我们的党,平日少有准备阶段的武装,党员军事人才非常缺乏”的问题,是造成战役战斗指挥失误,敌人没有全歼,而自己伤亡不少的根本原因,这是不懂歼灭战造成的恶果。

对军事指挥,缺乏严密纪律性,报告也做了深刻检查,他说:

“作战指挥是要统一,命令是要厉行”,“这次暴动,军事上进行,事实上,可以说谁也不能指挥谁,完全是友谊的协商进行。”刘伯承指出,没有纪律的部队,“如何能说作战”?指出了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战役战术指挥上的错误,在肖克主编《南昌起义》一书,有更明确的总结,书中写道:

萧克主编《南昌起义》(图片来自网络)

“起义军南下时的壬田战斗,没等迂回部队到达,而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冲击,虽然打垮了敌人,但没有歼灭;会昌战役,将20军主力留在瑞金作总预备队,前方兵力不够,总预备队置于无用之地。”等等……

南昌起义对战役战斗指挥失误的总结,已说明刘伯承已在打歼灭战方面,有了实战的体会。

此外,对作战信息掌握,情报工作,做了深刻检讨:

“这次估量太差。”“此次估量敌人力量,何以太小?是谍报的罪过。此次估量自己农民的力量,何以太大?是我们不认识不切实的罪过。”

报告还对政治宣传工作,“不甚努力”做了检讨,指出“组织农民,但到一地宣传,亦需努力为之。”报告中特别指出:“贺龙军内部政治影响亦嫌薄弱,这也是政治工作人员不甚努力之表现。”

当年的刘伯承,真不愧为军事政治全才。

(三)报告对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结合不足,作出了透彻的检讨。

报告指出,“农民其意重在本乡中寻得土地,愿意从军出征者少。”是我们“未把我们土地革命的口号彻底拿出来,农民未能充分起来一齐奋斗”,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报告还指出:

“因为我们既将土地口号提错,农民力量当然减少,如农民在夺土地之时,确能奋斗,但不能就未编练之农民对敌正式作战。南昌暴动时,尚有望未编训之农民,正式作战者,这是何等不认识哪。此时农民本可以扰乱敌军的,因计划不周,组织不好,联络不实,而收放甚小”。

刘伯承连用三个“不”字,检查了起义军没有将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的教训,何等深刻!

刘伯承(图片来自网络)

毛泽东曾深刻指出:

“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中国的革命战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实践表明,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在于动员农民,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结合起义,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朱德率起义军西进,在湘南暴动,从“插标分田”做起,几个月内把农民武装斗争的烈火,燃遍十几个县区,被粟裕称之为:我们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典范之一。它是当时条件下,正确引导湘南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了大好的革命新局面。

湘南起义纪念馆(图片来自网络)

刘伯承独具慧眼,在报告中,极有远见的分析了南昌起义中,土地革命与农民运动结合不足,是起义军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当时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推动土地革命战争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四)报告对起义军后勤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孤军深入,无后勤保障,是起义军主力失败又一重要原因。

汤坑战斗,激战两天两夜,敌人越打越多,而我军已无兵力物力投入,在两军对恃之中,我军无力再战,被迫悄悄撤出战斗,导致潮汕整个局势的扭转。

报告指出,“军队运动之迟缓,一切设备之无办法(如部队衣被等事)”,“我们都感觉这个问题困难。”“筹得之款甚微,不敷用度。至瑞金后,越感困难,影响于行军迟缓。”后来,“成立一个战时经济委员会,由各负责同志共同组织起来,成立数日,即遭失败,成绩无所表现。”“款项支出影响了军事。”

报告指出:

“财政本应该在剥夺地主上,坚持精密的计划,与毅然决然的实行,才能够供给需要”。起义军恰恰在“普遍派款”与“新的向剥削地主勒款两办法之间举棋不定,款项支出影响于军事”。

深懂兵法的刘伯承,对战争对物质依赖的重要性,早有认识,此报告中对后勤保障分析进一步说明:主力潮汕失败,兵员、物力保障不足,是起义军主力艰苦奋战而不能胜利中重要原因之一。刘伯承的分析,为我军以后后勤保障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总之,报告对起义军主力失败的分析,是我军武装斗争和人民军队初期建设,是一个全面深刻的总结。但基于当时中国革命,仍处在左的路线的指导下,指挥权和领导权,仍在莫斯科的掌管之中,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乃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认识。中国革命整个全局,仍然处在以城市为中心,以正规战为主要形式的指导之中,中国革命斗争仍处在斗争、失败、再斗争的苦难探索中,刘伯承对当时武装斗争形势分析,对南昌起义几次战斗的总结,也未能走出当时党的方针的束缚,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也难免带着时代的烙印。

须知,革命斗争,并非一蹴而就,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是经历了多少人的流血牺牲,艰难奋斗而总结出来的;是在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领导下,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长期实践中,才慢慢领悟出来的真理。

《唤起工农千百万》 陈衍宁 刘秉礼 梁照堂 梁器奇 作, 1970年代,油画 (图片来自网络)

俗话说:问题是带领人们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导,危机是教育人们创新创造的最好老师。刘伯承所著《南昌暴动始末》,主题是讲问题,讲教训,有些方面似乎过于严厉或苛求,但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川中名将,极有军事天赋的军神,目光聚焦是“胜利”两字,是如何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远大目标。

笔者由于“水平有限,资料有限”,学习心得可能是挂一漏万,今天坦呈这些心得,意在得到读者帮助指导。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一: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二:如何看待南下广东的失败│“潮汕在望”的回望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三:如何看待南下广东的失败│南下广东打的这几仗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四:如何看待南下广东的失败│三位前辈的反思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五:如何看待南下广东的失败│永远战斗在党的旗帜下

周根保 ‖ 八一枪声的回荡之十六: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财富——《南昌暴动始末记》学习心得(上)

作者简介

周根保,1947年4月生,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军分区原司令员,2002年退休。现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根保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