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红军长征在黑水——芦花会议

来源:志中阿坝 发布时间:2022-08-05 20:59:47 浏览次数: 【字体:

红军长征在黑水——芦花会议

会议背景

卓克基会议后,红军根据北上方针,自梭磨河经刷经寺往黑水前进,但此时张国焘向中央提出“速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为增强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和信任,进一步统一两大主力红军的行动,中共中央在黑水芦花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

芦花会议原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时 间:1935年7月18日

主 持:张闻天

参会人员:张闻天(洛甫) 毛泽东 周恩来 秦邦宪(博古) 朱德 王稼祥 何克全(凯丰) 邓发 李富春 张国焘

会议内容:主要讨论组织问题。同意周恩来辞去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治委员,即军委的总负责者;周恩来调中央常委工作,在张国焘尚未熟悉情况前,周恩来暂时帮助之;决定中革军委常委由四人增为五人,增补陈昌浩;秦邦宪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时 间:1935年7月21日至22日

主 持:博古(秦邦宪)

参会人员:张闻天(洛甫) 毛泽东 周恩来 秦邦宪(博古) 朱德 王稼祥 何克全(凯丰) 邓发 李富春 刘伯承 张国焘 徐向前 陈昌浩等。

会议内容:集中讨论红四方面军的工作。听取张国焘关于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和通南巴两个苏区对敌斗争情况及反“围剿”战略方针的汇报。肯定了红四方面军的成绩,指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批评退出通南巴和退出后发展方向不明的错误,以及成立西北联邦政府不妥的问题。

会后,毛泽东等离开芦花,翻仓德山和打鼓山,28日到达松潘县毛儿盖。

发言摘录

张国焘:四方面军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中,因错误判断敌情而伤亡较大;虽尽力与敌战斗,但由于没有动员广大群众反“围剿”,部队在京汉铁路东西两侧未挡住敌人的进攻,最后只好西撤;离开鄂豫皖根据地,是为了保存兵力继续作战。

徐向前:四方面军的优点是工农干部多,对党忠诚;服从命令听指挥,纪律较好;作战勇敢,打起仗来各级干部层层下放,指挥靠前,兵力运动迅速敏捷,长于夜战;平时注意军事训练,射击、手榴弹操练很勤,战后注意总结经验。缺点是文化程度低,军事理论水平及战略战术的素养不够,参谋业务薄弱。

毛泽东: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起,关于红军的扩大巩固,两个苏区的发展和巩固,无数次击破敌人,总的看国焘领导是没有问题的,路线是正确的,其他个别问题不正确。军事指挥上的缺点,军委将另行讨论。在鄂豫皖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时,没有充分准备,又打得不好。在通南巴打退了刘湘部队,胜利后又放弃是个严重错误,找不出任何理由说明为何要放弃。在鄂豫皖几次没有打退敌人,因为没有准备,那时退出是正确的,但在通南巴是打退了刘湘,在胜利后进攻中放弃的,是不对的。红四方面军领导对建立政权有不足和错误的地方,没有严格了解建立政权与建立红军的密切关系,提出西北联邦政府在组织上、理论上都是错误的。

周恩来:肯定了红四方面军的长处,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指出轻敌、分散兵力是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撤出鄂豫皖是不对的;撤出通南巴是为了与中央红军配合,是正确的,但退出后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少数民族未发动的情况下成立西北联邦政府是不妥的。

张闻天:退出鄂豫皖不妥。没有能够粉碎第四次“围剿”是因为开始时领导对形势估计上有“左”的倾向,认为那时蒋介石不是对付我们,所以,在战略方面没有准备,很仓促的跑上去。鄂豫皖退出以后,在通南巴打了胜仗还是放弃了,反映出对根据地的重要性了解不够。退出通南巴时,把所有干部、游击队通通带走也是不好的。退出通南巴后缺乏明确的战略方针,没有一定的发展方向,造成了现在的一些困难。在西北联邦政府上,少数民族还没发动就成立了联邦,结果必将是徒劳的。强调说:“在新的环境下创造新苏区是当前的中心任务,揭示过去工作的弱点是为了总结经验。”

红船路

会议意义

芦花会议总结了红四方面军的历史经验,对四方面军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是一、四方面军领导人坦诚交流看法,这对于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促进两个方面军的团结,强化统一领导和指挥,推动张国焘积极执行中央北上路线,都是有益的;

二是将两个方面军番号作了统一调整,这对于加强两个方面军团结,贯彻执行两河口会议决定关于两军会师后合力北上川陕甘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是十分有利的;

三是充分肯定了红四方面军的历史功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帮助红军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取长补短,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执行即将进行的《松潘战役计划》都是很有意义的。

来源:志中阿坝

供稿:黑水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志中阿坝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