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李致:缅怀何郝炬同志

作者:李 致 来源:四川文艺网 发布时间:2023-05-09 15:01:25 浏览次数: 【字体:

缅怀何郝炬同志

李 致

何郝炬,1922年5月生,四川成都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至1949年5月,在西北青训班、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后主动要求去敌后开展工作,先后任山西夏县、翼城中心县委青委书记、组织部长,中共中央北局冀鲁边巡视团巡视员,冀鲁边(渤海)三地委组织部长,二地委书记、副书记,山东支前委副部长,渤海支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豫皖苏边区党委民运部副部长,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主任;1949年5月至1958年5月,先后任南京市委城市工作科科长,二野后勤运输部长,重庆军管会航运部长,长江航运局副局长兼重庆分局局长,建工部西南建工局局长;1958年5月至1977年11月,先后任四川省建委副主任、主任,省计委副主任,建设厅厅长,建工部西南建管局党委书记,西南指挥部指挥长,建工部副部长,省计委副主任、主任;1977年11月至1985年4月,先后任省革委副主任,省委常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书记、副书记、常委)、副省长;1985年5月至1993年2月,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94年12月离职休养。

20世纪80年代,四川人民出版社突破了对地方出版社的束缚,采取“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在全国异军突起,出了很多好书,形成作家、艺术家和知名学者“孔雀西南飞”的局面,因此获得不少赢利。我们想盖一幢大楼,但需要有基建指标,我去找副省长何郝炬。郝炬同志表示四川出版搞得不错,只要自己有经费,建大楼不是问题。他批了基建指标,两年后大楼建成。

抗战时期的何郝炬

川剧,历史久,剧目多,由于众多原因,逐渐衰落。时任省委书记谭启龙和不少老同志,认为必须振兴,否则上对不起祖宗,下有愧于子孙。1982年,省委和省政府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并成立了非常设机构,即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统筹省级各部门振兴川剧的工作。1983年,我在省委宣传部任分管文化、出版的副部长,同时,被任命为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

当年10月,全省第一次川剧汇演,汇演的规模很大,有12台戏(15个剧目),历时21天。开幕式那天,副省长何郝炬代表省政府在主席台上就坐。这张照片,保存在《李致文存》第四卷《我与川剧》上。

前排右一为李致,右二为何郝炬

郝炬同志长期关心川剧的振兴。2006年,他与另外十一位老同志上书时任省领导,提出振兴川剧的参考意见。在一次会议上,郝炬同志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主张:振兴川剧要从小学生抓起,川剧应到学校去演出,“送货上门,政府买单”。

过去省财政给文化方面的经费,相对少一些。大概在1985年底,郝炬同志打电话给我,要我到他办公室去。郝炬同志开门见山地对我说:“我手上还有几十万块钱,不知文化方面有什么需要?”

我向郝炬同志汇报:省作家协会想设立四川文学奖,但没有基金。郝炬同志马上决定:“可以,给30万!”没有想到,这个大难题一下就解决了。郝炬同志又问:“还有什么需要?”我说,振兴川剧有经费,但话剧也有困难,能否给话剧一点钱?郝炬同志说:“可以,给5万!”

何郝炬(右)与李致(中)

郝炬同志也关心四川出版。我在宣传部工作时,兼任四川出版总社社长。四川有一个巴蜀书社,专门出古典书籍。有一年,全国出版古典书籍的出版社在成都开会,需要请一位省领导会见到会人员。我请时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郝炬同志出面,他欣然出席,郝炬同志具有古典文学的功底,与众人愉快地交谈。

1978年秋,巴金老人回成都。郝炬同志去金牛宾馆看望巴老,说他年轻时读过巴老的小说《家》,并深受其影响。后又参加省领导宴请巴老。

郝炬同志于1986年会同马识途、李维嘉等老同志,在成都创办《岷峨诗稿》杂志、创建四川省诗词学会并出任首届会长,长期担任《岷峨诗稿》主编。有诗词作品集《澄愚集》出版。十多年来,先后出版三部回亿录,即《霜无晓月》《故人故事》《行者春秋》,深受读者喜爱。

1983年,何郝炬同志手书词作《青玉案》

2017年,我搬到宣传部“新雨香沁”宿舍。这时,我们已改称郝炬同志为何老,何老曾与他夫人肖林到我家小坐。

这几年,何老与马识途老人同住在金牛坝干休所。元宵节,马老请何老一家人吃午饭,请我作陪。中秋节中午,何老一家人聚餐,邀请马老一家人,我也应邀。直到2020年发生新冠疫情为止。我几次到何老家,何老赠我他的诗词集和他写的单条。我也和肖林大姐建立了友谊。

2020年下半年,何老因病住进华西医院。2022年5月24日,何老高寿百岁,医院为何老隆重庆祝。但毕竟期颐之年,又遇新冠肆虐,何老于今年1月20日仙逝。

何老平易近人,办事干脆利落。我非常尊敬何老,忘不了何老对我省文化工作的贡献。

2023年2月6日

来源:四川文艺网

作者:李 致

来源: 四川文艺网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